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7%(114/130)、53.8%(70/130)、50%(65/130)和33.8%(44/130)。EGFR、C-erbB-2、P-gp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C-erbB-2在直径<5cm的胃癌(胃体、胃窦部和幽门部,Ⅲ期和Ⅳ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贲门部及I期和Ⅱ期胃癌),(P<0.05);EGFR在贲门和胃体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窦及幽门部胃癌(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5)。胃癌组织中EGFR和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童,12岁。右眼结膜肿物5年,逐渐增大1年。颞侧结膜肿物大小0. 8 cm×0. 2 cm,略隆起,肿物内多见血管。行肿物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眼观:小组织1条,长0. 8 cm,灰红色,黏膜表面可见一病变区,略隆起,灰黑色。镜检:黏膜及黏膜下可见呈团片状及梁状分布的肿瘤细胞,黏膜上皮基底部可见肿瘤细胞呈派杰样扩散(图1),瘤细胞胞质稀少,细胞核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痉挛性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原代提取大鼠BMSCs并培养至第5代。电离毁损锥体束法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术后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组动物行行为学评分和骨骼肌ATP酶染色,检测腓肠肌H反射。结果 (1)对照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肢体肌张力增高,感觉、运动及平衡功能受损;腓肠肌H反射潜伏期缩短以及波峰值升高;骨骼肌I/II型肌纤维比例增高(P<0.05),并持续至术后28 d。(2)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经尾静脉输注BMSCs后各项神经功能表现较对照组恢复快(P<0.05)。结论电离毁损锥体束可稳定建立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模型。BMSCs输入可有效的降低痉挛性脑性瘫痪大鼠的肢体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4种培养条件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生长与增殖性差异。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大鼠BMSCs ,分别在DMEM-LG培养基、DMEM/F12培养基、DMEM-LG+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与DMEM/F12+10 ng/mL bFGF培养条件下贴壁培养,观察各代细胞的形态特征,绘制第4代细胞的生长曲线,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各培养条件下的BMSCs进行细胞表面标志CD45、CD29和CD90的检测。结果不同培养条件下的 BMSCs 生长速度不同。加入 bFGF 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速度较单用 DMEM -LG 或DMEM/F12培养条件下更快(P<0.05)。 DMEM-LG+10 ng/mL bFGF的培养效果最佳,细胞密度高,生长状态良好。4种条件下培养的细胞均阳性表达CD29及CD90,阴性表达CD45。结论短期培养过程中加入bFGF不引起BMSCs分化,DMEM-LG+10 ng/mL bFGF是较理想的BMSCs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和P-糖蛋白(P—gp)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中EGFR、C—erbB-2、TopoⅡα和P—gP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EGFR、C—erbB-2、TopoⅡ仅和P—gp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7%(114/130)、53.8%(70/130)、50%(65/130)和33.8%(44/130)。EGFR、C—erbB-2、P—gp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胃癌(P〈0.05);C—erbB-2在直径〈5cm的胃癌(胃体、胃窦部和幽门部,Ⅲ期和Ⅳ期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贲门部及I期和Ⅱ期胃癌),(P〈0.05);EGFR在贲门和胃体部胃癌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胃窦及幽门部胃癌(P〈0.05);TopoⅡα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中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5)。胃癌组织中EGFR和TopoⅡ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EGFR、C—erbB-2、TopoⅡα及P—gp参与胃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它们的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同时也对胃癌的靶向药物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