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治疗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taTME治疗的7例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taTME,无中转开腹,3例用管型吻合器行结-直肠端端吻合,经腹经肛门同时手术6例,序贯进行1例,手术时间平均(205. 7±104. 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 7±31. 1) m L;保肛率100%(7/7); 3例患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均于术后3个月行回肠还纳。拔除骶前引流管时间(5. 4±3. 0) d,术后(9. 6±2. 4) d出院;吻合口漏2例,无死亡、吻合口狭窄、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淋巴结检出数平均为(10. 4±2. 8)枚,阳性淋巴结(0. 7±1. 7)枚。结论:taTME技术治疗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院内镜技术的开展,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1例罕见的胃异位胰腺(gastric ectopic pancreas,GEP)病例,并应用内镜黏膜下切除(endoscopic submueosal dissection,ESD)技术完整切除肿瘤,经病理证实为GEP。异位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十分罕见,发生率约2%,主要在胃十二指肠多见[1]。现将这一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接受本院医治的结直肠癌(CRC)病人随机归入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8).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康复外科措施,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记录患者术后留置各种引流管以及术后禁食、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长及费用、术后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及术后3天采血测定营养指标.结果:在术后住院天数与住院花费这2项指标上,观察组皆显著偏短(P<0.05).在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禁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这些指标上,观察组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项营养指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切口感染发生例数方面,对照组、观察组各为5例、1例;在术后肠梗阻发生例数上,上述两组各为3例、1例.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腹腔镜CRC根治术治疗中应用ERAS理念,除了能够使围术期各类副作用、术后并发症有所减少,还降低了患者的身心损伤,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患者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加快了病区的床位周转率,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ERAS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鉴于广大临床医生对白蛋白应用存在误区,本文着重从白蛋白的临床应用谈起,回顾其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和半个世纪以来临床的懵懂应用,结合其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意在阐述其临床的适应证、作用效果,并通过其发展简史、目前临床应用情况,对其将来的应用进行展望。以此呼吁广大临床医生正确应用白蛋白,以期望白蛋白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腹内疝患者的诊疗经验,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漏诊和误诊,降低腹内疝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03月在我院消化微创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9例胃癌根治术后腹内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方案。结果:其中Petersen疝7例,小肠系膜裂孔疝2例。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3例,年龄48~76岁,中位年龄65岁,根治性全胃切除术5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例。发生腹内疝距原胃癌手术时间间隔为7~630天,平均时间217天。腹部CT提示3例小肠系膜可见“漩涡征”;4例肠管系膜扭曲、纠集。9例患者均手术探查,3例发生肠坏死,缝合各系膜裂孔间隙,术后顺利出院,随访至今未见再发生腹内疝。结论:腹内疝是胃癌术后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近些年发病率明显升高,应尽早进行腹部CT检查并积极手术治疗,争取将腹内疝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降低至最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筛选与胃癌腹膜转移相关的基因,为研究胃癌腹膜转移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裸鼠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皮下移植瘤模型,鼠间传3代后移植小瘤块到裸鼠胃壁,收集原发灶和转移灶标本.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胃癌原发灶和转移灶间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RT-PCR法检验基因芯片的结果.结果 共建立胃癌原位移植裸鼠15只,胃壁成瘤率为100%(15/15),腹膜转移发生率为40.0%(6/15).芯片杂交分析筛选出192个上调基因和139个下调基因;RT-PCR验证高表达的再生基因Ⅳ(Reg Ⅳ),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情况相符.结论 胃癌原发灶与腹膜转移灶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部分基因可能在胃癌的腹膜转移中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价值与意义.方法:本研究涉及的临床病例是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医治的结直肠癌病人,这些病人所行术式皆是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按照入院的顺序,将这些病人归入对照组(n=31)、观察组(n=38).对照组实施的是常规康复外科措施,观察组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记录患者术后留置各种引流管以及术后禁食、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长及费用,术后有无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对术前及术后第3d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比较组间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花费、尿管留置时间、术后禁食时间、胃管留置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各项营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水平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2例(5.26%),对照组12例(38.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应用ERAS理念,除了能够使围术期各类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有所减少,还降低了患者的身心损伤,减轻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患者机体功能的快速恢复,加快了病区的床位周转率,节约了医疗成本,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ERAS应用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是有效、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观察胃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及血管走行特点,为指导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提供安全的手术入路。方法:对2例成人新鲜尸体标本、5具福尔马林浸泡标本、50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胃周筋膜及筋膜间隙的形态特点及重要血管的走行特点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通过解剖发现,胰前筋膜间隙空间较大,适合开腹及腹腔镜手术的入路,胃后筋膜间隙与脾胃间隙、肝胃间隙相通,通过三个层面入路,可以进入无血管及神经走行的间隙,从而达到全胃的完整切除。结论:胃周、胰腺周围的筋膜间隙错综复杂但又互相连通,只有对这些筋膜间隙熟悉,才能制定合理的手术入路。胃周筋膜间隙的解剖学研究应用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不仅能提高手术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减少出血、损伤血管及神经等副损伤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ocosal tunnel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道及胃食管结合部固有肌层肿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TER治疗的12例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12例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行STER治疗,1次性完整切除12例,成功率为100%(12/12)。切除瘤体直径1. 0~4. 3 cm,平均直径(2. 58±1. 89) cm,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87. 25±46. 23) min。术后并发皮下气肿3例(25%),无气胸及纵膈气肿,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迟发性出血、食管瘘、纵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STER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10例,间质瘤2例。术后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STER技术治疗食管及胃食管结合部固有肌层肿瘤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