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探讨CD2 8协同刺激分子在结核杆菌 (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体外激活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激发型抗CD2 8单抗模拟第二信号 ,Mtb低分子多肽抗原作为刺激原 ,对纯化的人外周血T细胞进行体外刺激和培养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 T细胞上CD2 8分子的表达、γδ T细胞的增殖效应及活化的γδ T细胞上CD6 9分子的表达。结果 :人外周血γδ T细胞中有 5 0 %左右表达CD2 8分子 ;抗CD2 8单抗协同Mtb抗原可刺激γδ 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但抗CD2 8单抗或Mtb抗原单独刺激则无作用。活化的γδ T细胞表面表达CD6 9分子。结论 :Mtb抗原在选择性活化人外周血γδ T细胞时需要第二信号的参与 ;CD2 8在Mtb抗原激活γδ T细胞时可提供协同刺激信号 ;CD6 9可作为γδ T细胞的早期活化标志。  相似文献   
2.
4-1BB(CD137)配体在几种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4—1BBL在几种人肿瘤细胞株上的表达。方法:用RT—PCR及法检测肿瘤细胞内4—lBBL mRNA水平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膜表面4—1BBL的表达。结果:4—1BBL在Jurkat细胞株上高表达(98.97%),在HL-60和K562上表达较低(分别为24.77%和19.23%),而在HL-29细胞株上基本不表达(2.13%)。结论:4—1BBL在不同肿瘤细胞株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缺口平移技术对IL—6cDNA进行了生物素和同位素标记,证明两种标记的IL-6cDNA(30ng/ml)均可检出低至5pg的同源DNA,而模拟探针(500μg/ml)对高达100ng的同源序列无此反应。应用IL-6cDNA对富含IL-6mRNA的标本进行斑点杂交或Northern杂交,证明人参三醇皂甙促进了淋巴细胞IL—6基因表达(4倍),人胎脾单个核细胞、人胎脑组织匀浆和人胎胰岛细胞内均含有高浓度IL—6mRNA。  相似文献   
4.
纯化的结核杆菌多肽抗原刺激人γδT细胞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从结核杆菌多肽抗原(Mtb-Ag)纯化的多肽(C主肽)对人新鲜外周血γδT细胞的促增殖效应以及对已活化扩增的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C主肽体外刺激健康人外周血PBMC,培养10天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另外以γδT细胞活化标志分子CD69的表达为指标,分析C主肽对已被Mtb-Ag激活扩增13天的γδT细胞再次刺激的激活效应。同时以MTT法检测C主肽的再刺激对已活化扩增的γδT细胞的促增殖活性。结果:结核杆菌C主肽对人新鲜的γδT细胞具有显著扩增效应;当C主肽再刺激已经活化的γδT细胞时,可使其显著表达CD69分子,同时对γδT细胞具有显著促增殖活性。结论:结核杆菌C主肽可能是Mtb-Ag发挥特异性激活人γδT细胞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θ(protein kinase Cθ,PKCθ)信号途径在结核分枝杆菌抗原(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antigen,Mtb-Ag)激活人γδT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Mtb-Ag和IL-2优势刺激和扩增γδT细胞,或预先用5.0μmol/L Rottlerin(楸毒素)预处理,培养不同时间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γδT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同时采用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SE)标记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Mtb-Ag刺激γδT细胞后的增殖和各子代细胞百分率.结果 PBMC经Mtb-Ag刺激后3d,γδT细胞CD69和CD25表达分别为46.2%和45.6%,而Rotderin预处理显著地抑制了CD69和CD25表达(P<0.01);PBMC经Mtb-Ag激活培养5、10和15d,培养扩增细胞中的γδT细胞比例分别为9.6%、54.6%和82.4%,其中第5天已有少部分γδT细胞发生增殖,第10天和第15天时几乎全部γδT细胞分裂都在6代以上,用Rottlerin预处理,显著抑制了γδT细胞增殖反应,但在培养第10天后仍有少部分γδT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同时在培养第7天、14天和21天,用PMA(佛波酯)+Ionomycin(离子霉素)再刺激后,产生IFN-γ的γδT细胞均在80%左右;培养21d时,有2.6%的γδT细胞表达IL-4.在Rottlerin预处理组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γδ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而γδT细胞表达TH2型细胞因子IL-4则几乎完全抑制(P<0.01).结论 PKCθ信号途径在Mtb-Ag刺激γδ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信号转导中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与磷酸肌醇3激酶(P13K)在人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h1型细胞因子IL-2与IFN-γ中的作用.方法 人PBMC先用P13K抑制剂Ly29400Z、PKC抑制剂Rottlerin或NT-κB抑制剂TPCK分别预处理1h,再加入结核杆菌低分子量多肽抗原(Mtb-Ag)和rhIL-2刺激3 d,最后用低浓度PMA Ionomycin短时再刺激后检测γδT细胞IL-2和IFN-T分泌;并同时检测,αβT细胞作为对照.结果 无抑制剂的对照组γδT和αβT细胞中分泌IL-2的比例分别为44.5%和15.2%,分泌IFN-γ的比例分别为51.1%和10.7%;Ly294002、Rottlerin、TPCK组分泌IL-2的γδT和αβT细胞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后二组分泌IFN-γ的78T和αβT细胞亦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Ly294002组分泌IFN-γ的γδT和αβT细胞反而上升至77.2%和22.3%(P<0.01).结论 PKC途径活化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与IFN-γ;PDK亦促进人γδT细胞分泌IL-2但在其分泌IFN-γ中起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MtbAK细胞与CD3AK、LAK细胞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Mtb 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CD3 mAb和r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rIL-2的RPMI 16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 T细胞比例,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结核杆菌抗原(Mtb-Ag)、IL-2、PHA做为刺激原,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淋巴细胞的表型,用MTT法测定活化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tb体外活化PBMC可于18天获得大量淋巴细胞,且γδT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对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用Mtb为刺激原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且在体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耐热抗原(MTB-HAg)激活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Th2极性分化特点和表达于T细胞中的T盒(T-bet)和GATA结合蛋白3(GATA-3)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用MTB-HAg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获得MTB-HAg激活的T细胞(MTBAT),分别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培养后,再经10 ng/m L佛波醇酯(PMA)、500 ng/m L离子霉素(ionomycin)和2.5μmol/L莫能菌素(monensin)刺激6 h,四色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和αβT细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选28 d MTBAT中的γδT细胞和CD4+T细胞,反转录PCR(RT-PCR)检测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在中性条件和Th2极化条件下培养的MTBAT中,γδT细胞一直优势表达IFN-γ,而Th2极化条件下,随培养时间增加IFN-γ+αβT细胞百分率显著下降。与中性条件培养比较,Th2极化条件下MTBAT培养28 d,Th0型(IFN-γ+IL-4+)γδT细胞显著增加;而Th2型(IFN-γ-IL-4+)αβT细胞显著增加。RT-PCR结果显示,Th2极化的γδT细胞仍高表达T-bet mRNA,而在CD4+T细胞T-bet mRNA表达被显著下调;同时,GATA-3 mRNA在γδT细胞和CD4+T细胞的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 Th2极化条件下,大部分γδT细胞仍为Th1型,仅部分极性分化为Th0型细胞;Th2极性分化的γδT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GATA-3未表现出交互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8^+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方法:新生儿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SE)标记后,加入TGF-β1,同时用CD3mAb激活和IL-2培养扩增。培养第4、6、8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增殖后的CD4^+CD25^+、CD8^+T细胞增殖动力学变化。结果:培养后第6、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1.52、23.04,高于对照组CD4^+CD25^+T细胞(6.68,10.46)及实验组CD8^+T细胞(4.23,5.43)。培养后第8天,实验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52.74%,在各代中以第8代所占比例最高,而对照组CD4^+CD25^+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36.26%;实验组CD8^+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13.54%,在各代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第2代,而对照组CD4^+T细胞第8代到第10代所占的比例为29.44%。结论:TGF-β1诱导的新生儿脐带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强于CD8^+T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