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原位肝脏移植术(OLT)中持续输注多巴胺或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对血液动力学、组织氧代谢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OLT的患者30例,ASAⅢ或Ⅳ级,随机分为2组 (n=15)。A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初始输注速率为1-3μg·kg-1·min-1;B组:术中持续输注多巴胺复合去甲肾上腺素,初始输注速率分别为1-3μg·kg-1·min-1和0.03μg·kg-1·min-1,多巴胺输注速率不超过5μg·kg-1·min-1;术中两组均调节输注速率维持MAP 60-80 mm Hg。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肝期1 h、无肝期1 h、新肝期1h和术毕测定血液动力学、组织代谢和肾功能指标。结果两组HR、 MAP均维持较平稳。无肝期两组CVP、MPAP、PAWP、CO、CI、DO2、VO2降低(P<0.05);SVR和SVRI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术中PVR、PVRI、pH及SvO2均较平稳。乳酸浓度增高并持续到术毕。两组术中Cr和BUN均在正常范围,B组总尿量高于A组(P相似文献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师培养的必需环节,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探索在规培中引入导师制;探讨应用导师制培训麻醉科住院医师的具体办法,包括导师遴选,明确导师职责,细化对住院医师的要求、培训内容及方式等。初步实践显示,导师制的应用有助于加强教师责任感、住院医师归属感、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3.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气管插管是麻醉医生重要的可视化操作技能,在解决困难气道气管插管中起到重大作用。ORSIM■模拟器常用于纤支镜检查训练,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标,借助ORSIM■模拟器建立麻醉学专业纤支镜气管插管培训系统,通过理论与操作培训提高学员纤支镜操作技能,增强困难气道胜任感。通过考核学员培训效果、学员信息反馈、建档分析为教师持续改进培训系统提供一手资料,进一步开发高效便捷的个体化路径模块,跟进系统建设,满足学员个体化需求,增强学员培训后的收获感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与学员在互动模式下相学见长,形成循环上升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麻醉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自噬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老年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丙泊酚组、雷帕霉素组、丙泊酚+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组及丙泊酚+雷帕霉素组于麻醉前5 d ip雷帕霉素10 mg/kg,每天1次,麻醉当日为麻醉前1 h注射,共6 d。丙泊酚组及丙泊酚+雷帕霉素组以20 mg/kg丙泊酚诱导麻醉,并以54 mg/kg/h维持4 h。采用Morris水迷宫评测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Western Blotting技术及免疫荧光观察麻醉后24 h、6 d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第1~3天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0.01),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缩短,穿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麻醉后24 h、6 d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62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丙泊酚+雷帕霉素组第1~3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显著延长,穿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麻醉后24 h、6 d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1表达明显增多,p62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丙泊酚连续麻醉4 h可导致老年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海马区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载体在体外工具细胞中的基因沉默效应及其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方法:用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感染NG108-15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对工具细胞的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表达的下调作用,以及该病毒所携带的用于活体核磁共振成像监测的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能显著降低工具细胞中β-arresti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9%和82%(P<0.05).感染病毒组的NG108-15细胞的铁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是对照组细胞的2.29倍(P<0.05).结论:构建的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工具细胞中对β-arrestin2基因具有显著的沉默效应,该病毒携带的铁蛋白报告基因在工具细胞中表达.成功验证了β-arrestin2抗基因RNA慢病毒在体外的基因沉默效应和铁蛋白报告基因的表达,为该病毒的在体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疫情背景下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从"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对非新冠肺炎业务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进行分析,并就管理体系、人员管理、物资管理、环境管理、督导检查和属地化灵活管理几个方面做出探索性应对尝试,取得一定成效。对工作理念和措施进行总结,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势下医院的运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将导管气管腔开口分别置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和凹面,比较这两种不同塑形方法在插管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择期胸外科手术并需进行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的患者,采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根据气管导管塑形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U组和T组,患者使用的双腔气管导管均沿视可尼喉镜镜杆塑形,T组塑性后导管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凸面, U组气管腔开口置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全麻诱导后,采用塑形后的导管在视可尼喉镜引导下插管,记录患者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次数、支气管插管错位、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插管总时间及是否有口唇和牙齿损伤,评估术后1 h及24 h患者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情况。结果: 136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每组68例。U组患者视可尼插管操作时间少于T组[(35.1±6.1) s vs. 39.6±11.8) s, P=0.007],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2.6% vs. 88.2%, P=0.5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插管阻力评分更低;T组支气管插管错位的例数少于U组(4 vs. 13, P=0.020),纤维支气管镜定位时间更短[(44.1±20.9) s vs. (53.6±29.2) s, P=0.032];两组患者插管总时间以及两组口唇、牙齿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声音嘶哑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评估,术后1 h时U组均低于T组;而在咽喉疼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术后1 h和24 h时U组均低于T组。结论: 使用视可尼喉镜引导左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将导管沿视可尼镜杆塑形,使其气管腔开口位于塑形后导管远端弯曲的凹面能够节省视可尼喉镜插管操作时间,并减少术后咽喉疼痛及声音嘶哑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但这种塑形方法会增加支气管插管错位的发生率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定位导管位置所花费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临床危机处理教学中非技术技能的训练方面的不足,本研究利用高仿真模拟教学系统,对麻醉科住院医师进行危急处理场景模拟训练,每个情景模拟后回放录像讨论、评估和分析,强化学员对任务管理、团队协作、状况认知和决策能力重要性的认知和执行力,使得受训者在非技术技能各方面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单节段椎旁神经阻滞(pav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NB)在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12月58例老年患者接受开放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分为2组:单节段PVNB组(P组)和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组(S组),每组29例。P组在超声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或单纯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L1单节段PVNB,给予0.4%罗哌卡因20 ml。S组在L3/4棘突间隙进行穿刺,给予0.5%布比卡因10 mg。记录患者麻醉前(T0)、手术切皮时(T1)、疝囊剥离时(T2)和关切口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麻醉阻滞平面、麻醉效果、芬太尼补救率、局麻药毒性反应、外周神经损伤、尿潴留、谵妄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随访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麻醉阻滞平面差异有显著性(Z=-4.144,P=0.000),芬太尼补救率、麻醉效果和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互画像法在麻醉科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见习的北京大学2018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18名学生采用交互画像法进行培训, 对照组14名学生采用传统方法培训, 见习结束后通过理论考核、随堂技能测试及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教学效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19.43±2.84)分和(18.71±1.81)分,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 P=0.094);试验组学生气管插管成功率为18/18, 椎管内麻醉成功率为18/18;对照组学生分别为12/14和14/14, 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试验组学生在独立画出喉镜解剖[(9.72±0.56)分比(6.79±2.81)分]和完成椎管内穿刺操作[(8.67±1.29)分比(5.93±2.60)分]2方面的自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 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麻醉见习教学中使用交互画像法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麻醉科基本理论和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