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捆绑带结合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股骨双动头置换结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重建股骨大粗隆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股骨外侧壁破坏较为严重的高龄患者。术后第1天、第1、3、6个月及1年复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以及X线片,观察术后X线片是否达到骨性愈合,捆绑带及空心螺钉是否松动,股骨柄假体有无松动及下沉,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利用直立行走试验(TUG)评估关节活动。 结果15例患者术后1年的X线片均可见大转子骨折实现了骨性愈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未见松动,骨水泥长柄稳定,未见明显松动及下沉,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均正常,伤口局部无红肿,无感染征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HHS评分为(76±17)分。末次随访TUG为(17±9)s。术后2例患者出现大粗隆外侧活动后出现轻度疼痛,休息可缓解。末次随访,臀中肌外展肌力达到5级的共5例,4级共4例,3级的共3例。残留轻度跛行的3例,均为臀中肌外展肌力3级(2例)者。1例对手术疗效较不满意,跛行(1例),其余14例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 d内下地行走。 结论采用股骨双动头置换,结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重建股骨大粗隆的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早期初始稳定性,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近期疗效较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USS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6—2012—06治疗的46例资料较完整的胫骨平台骨折,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USS组(19例)和解剖钢板组(27例)。观察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结果USS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术后至开始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USS组优良率84.2%,解剖钢板组优良率77.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S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相当,但采用USS技术后术中组织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更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周文正  孙俊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1,(30):103+106-103,106
目的:观察消痛贴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消痛贴组(治疗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软膏组(对照组)各45例进行治疗,各组治疗5d为1个疗程后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消痛贴膏治疗组经治疗后,对43例患者有效,有效率高达96%,对照组总有效患者35例,有效率为7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痛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短缩的截骨段做成楔形骨块植入Pemberton骨盆截骨髋臼成型术截骨区观察植骨融合的效果。方法用Pemberton截骨术加股骨粗位下短缩旋转截骨为主,股骨截骨段植入Pemberton骨盆截骨髋臼成型术截骨区治疗大龄(7~10岁)发育性髋21例32髋,随访0.5—2.0年。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28髋截骨处骨融合良好,4髋髋臼角丢失5°~7°.3髋植骨吸收,1髋植骨移位脱出。结论采用短缩下的股骨段作为骨块填充髂骨截骨下翻后的空隙取得了良好的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therapy,IMRT)对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杀灭作用及其对葡萄糖-6-磷酸酶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双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40只,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右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仅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结束1周后取鼠左、右侧股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行伊红染色检测原头节坏死率,采用硝酸铅法检测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变化。结果 IMRT作用1周后,可见子午沙鼠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整体结构消失,出现深蓝着色;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坏死率((71.26±21.85)%)高于右侧((5.93±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午沙鼠左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较右侧明显减弱,葡萄糖-6-磷酸酶产物光密度值(0.271 2±0.104 2)明显低于右侧(0.642 9±0.398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鼠骨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死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葡萄糖-6-磷酸酶的活性而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20只,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对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对照组仅给予假照射。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 IMRT作用24h后,IMRT放疗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灰度值((67.21±14.40)%、7.761±1.447、59.44±19.28)明显高于对照组((2.91±0.51)%、0.129±0.054、1.17±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骨细粒棘球蚴病大鼠,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将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的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及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MTT法检测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的影响,观察IMRT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病的治疗效果。结果 IMRT作用24h后,MTT法检测结果 可观察到,IMRT放疗组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吸光度(OD值=0.213±0.070),远低于空白对照组的(0.792±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明显的增殖抑制现象;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可观察到IMRT治疗组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呈致密浓染的强蓝色荧光,存在明显的核固缩、染色质凝集等细胞凋亡现象,而空白对照组未出现。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生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吾尔族(维族)、汉族骨折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骨折愈合时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366例骨折患者,其中汉族154例,维族212例,男性204例,女性162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分析维、汉族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 维、汉族骨折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患者的血浆HCY水平、高HCY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维族患者骨折愈合平均时间长于汉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维族患者中,高HCY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长于正常HCY水平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校正年龄、性别、职业、吸烟、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时间、骨折原因、有无合并伤、固定方式、术后康复依从性等因素后,维族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与血浆HCY水平呈线性相关(r=0.784,P=0.000)。结论 维族骨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汉族患者;维族患者中,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是影响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胸腰段后路手术内固定系统断裂松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导致内固定断裂松动原因。方法,总结2002年1月至2008年11月应用后路内固定系统治疗的316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术后内同定失败或行二次在我院翻修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植骨质量、固定范围,支具保护,手术技术应用等与脊柱内同定失败的相关强度.推测可能脊柱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结果植骨质量、支具保护、手术技术应崩等3个因素(P〈0.05)是内固定失败原因的危险因素。结论脊柱内固定失败是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从翻修的26例患者脊柱内同定手术评估时发现,植骨质量、支具保护、手术技术应用这几个因素是胸腰段后路手术内同定系统断裂松动原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