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除全身性疾病的因素外,多数由于乳腺导管内的良、恶性病变所致.乳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IP) 是引起乳头病理性溢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对其病因诊断以及乳管内病变的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我院采用硬性乳管内视镜及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对乳管内病变进行诊断,并用乳腺定位钩针经乳头溢液孔进行定位,现就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3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TEC方案,75mg/m2、 ivp、 dl;EADM 60mg/m2、 iv、 dl;CTX 600mg/m2、 iv、 dl;每3周1个疗程,共2~4个疗程.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73例中,临床完全缓解(CR) 16例,部分缓解(PR) 48例,稳定(SD) 9例,总有效(CR PR)率87.67%.结论 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有重要作用,TEC方案有较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保乳术局部缺损即刻整形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缺损即刻修复的适应证、方法、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37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皮瓣(Latissimus dorsi myocutaneous flap,LDM)和邻近皮瓣(adjacentflap)即刻乳房缺损修复。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LDM修复22例,邻近皮瓣修复15例,术后随访6月至3年以上乳房形态自然,效果满意,外观评价可接受率100%。结论:Ⅱ期及部分ⅢA期患者行保乳手术并即刻乳房修复是安全可靠,其外形自然,顺应性佳且能够保留原有乳房皮肤的感觉,从而获得最佳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适应症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2002年8月~2005年6月接受了保乳治疗的35例早期乳腺癌资料。35例均行肿瘤扩大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术后均进行了放疗和化疗。结果 存活时间30个月无局部复发;保留乳房外观满意率为82.8%。结论 早期乳腺癌的保乳手术治疗安全、疗效确切。但必须正确掌握手术指征及规范的广泛切除、腋淋巴结清扫及术后辅助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关键措施,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同时保乳治疗后大多数病例能够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现场快速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应用准确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云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早期乳腺癌患者375例,分为行SLNB组195例(A组)、新辅助化疗后行SLNB组180例(B组),术中应用ROSE技术联合冰冻对A组444枚和B组479枚的前哨淋巴结进行快速诊断。以术后石蜡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同时再行细胞学巴氏染色及H&E染色对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各检测方法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 曲线,计算ROC 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AUC)并行McNemar 检验,评估ROSE技术的诊断效率、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  结果  ROSE技术平均诊断时间为6.53 min /例。A组和B组的ROSE技术的 AUC值分别为0.929和0.961、敏感度分别为82.35%和93.81%、特异度分别为97.56%和98.43%,A、B组与其他常规检测诊断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0、P=1.000)。  结论  ROSE技术联合冰冻用于乳腺癌SLNB能有效提高诊断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剂量密集辅助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7名乳腺癌女性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均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双周紫杉醇(EC-T)化疗方案,化疗后随机分成接受PEG-rhG-CSF预防的试验组和接受rhG-CSF预防的对照组,监测各个化疗周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15例。各化疗周期中3度、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PEG-rhG-CSF组比rhG-CSF组低,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化疗结束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出现最低值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度、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两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剂量密集辅助化疗中能够降低3度、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且疗效优于rhG-CSF,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诊断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我院2003年3月~2008年11月收治的18例双侧多发额颞叶脑挫裂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着力部位主要在颞枕部,伤后就诊时间1~6小时,均以头晕、头痛、烦躁及呕吐等意识变化为主要症状.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15分,神经系统检查有不同程度颈抵抗.入院时行CT检查提示有脑挫裂伤灶及散在血肿,后因病情变化复查CT见病灶出血及水肿增加8例,15例增加不明显、但环池受压加重达Ⅲ型以上.本组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均开颅行血肿、挫裂伤灶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4例恢复良好,遗留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有突发脑疝可能,且预后差,必须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动态复查CT,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减少继发脑干损伤,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现已证实治疗绝经前乳腺癌患者,阿那曲唑疗效优于他莫昔芬,并有研究表明戈舍瑞林为安全有效的卵巢去势药物,然而两者联用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一线方案则鲜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分析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作为绝经前伴中、高危复发转移因素的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临床疗效和预后.方法:分析本中心2002年至今应用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作为绝经前伴中、高危复发转移因素的68例乳腺癌患者一线内分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预后:应用戈舍瑞林3.6 mg,每28 d皮下注射1次;阿那曲唑1 mg口服,每天1次;28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按期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68例患者中2例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其余66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出现肿瘤复发转移;中位治疗时间为3.6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为97.1%,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8.5%.结论:戈舍瑞林联合阿那曲唑治疗绝经前伴有中、高危复发转移因素乳腺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有效的一线内分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9.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对减少术后创面渗血及淋巴漏发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标本离体后,用FG喷涂以腋窝为中心的创面与30例未用FG的病例作疗效比较。结果;用胶组术后总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能有效制止创面渗血,封闭淋巴管。减少术后出血,防止淋巴漏。  相似文献   
10.
乳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IP)是引起乳头病理性溢液的主要原因,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对其病因诊断以及乳管内病变的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