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年来麻疹的流行、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以期更好的预防和治疗麻疹。方法对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03年6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65例麻疹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4个月的婴幼儿至48岁的成年人均有麻疹发病,以6个月至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占56.2%。城镇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明显高于农村和外来工的儿童。所有病例均有发热,多在38—39℃之间。成人麻疹多为不典型,并发症多,以腹泻较常见。麻疹抗体IgM检测阳性率为86.4%。结论婴幼儿仍为目前麻疹的高发人群,在春夏季节.密切接触者发病率高。加强农村和外来工的儿童麻疹疫苗接种工作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I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腹腔感染的特点和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医院内腹腔感染的临床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01年10月-2004年9月在某院感染科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3年内该科收治的80例重型肝炎患者中有46例(57.50%)发生医院内腹腔感染。腹腔感染者行腹水细菌培养有14例获阳性结果,其中5例为多种细菌感染,菌种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耐药率高。伴有腹腔感染者亦常见其他部位感染及合并真菌感染,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高,治疗效果差;病死率(56.52%)明显高于无腹腔感染的重型肝炎患者(29.4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易发生医院内腹腔感染,病原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腹腔感染常与其他部位感染或并发症并存,病死率高;预防和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对15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治疗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1~3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人白蛋白、血浆;术后4~5d肠内营养(E N)结合肠外营养(PN);术后6~10d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术后10~18d完全经口进食。术后常规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 H4~7d。结果:除1例死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死于术中术后大出血外,余13例恢复顺利。结论:适当营养治疗对肝移植病人是安全的,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及地市级医院开展肝移植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对10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开展的肝移植。结果:2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1例术中大出血);余8例痊愈出院,1例出现胆道感染,经抗感染、B超下PTCD、再次手术胆道引流等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出现胆道狭窄,经B超下PTCD胆道引流后,无法放置鼻胆管,行Roux—Y胆肠吻合术;6例乙肝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病人术后移植肝功能良好,无术后乙肝复发;2例肝癌病人分别于术后半年肺转移,1年后肝癌复发、乙肝复发。结论:掌握肝移植时机、正确及时的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对保证肝移植成功至关重要。对大肝癌施行肝移植要慎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贺普丁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乙肝复发。地市级医院可以成功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靶向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链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为进一步研究PDGF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PDGF-B链序列设计合成含靶向PDGF基因siRNA转录模板的茎环结构,与两端分别有Bam HI、HindIII酶切位点的pSilencer3.1-Hlhygro质粒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扩增、纯化得到所需质粒,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其分子量及插入片段的序列.结果 PCR扩增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双酶切证实PDGF siRNA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iRNA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性PDGF基因的siRNAs表达质粒.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he 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 expressing plasmids targeting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and study the function of PDGF with RNA interference technology. Methods Two complementary 63-nt oligonucleotides targeting PDGF were synthesized with 5 single-stranded over-hangs according to the PDGF-B gene sequence in the Genebank and the kit manual,which were ligated with the linearized pSilencer3.1-Hlhygro.The plasmi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DH5α bacteria to amplify and then purified.The purified plasmids were identified by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sequencing.Results PDGF siRNA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identified by double endonuclease digestion.Sequence analysis of inserted fragment revealed the same sequence as synthesized siRNA oligonucleotides.Conclusions siRNA expression plasmids targeting PDGF have been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降低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基因对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PDGF-B靶向siRNA重组表达质粒pSilencer3.l-Hlhygro-PDGF-B siR-NA,将重组质粒转染HSCs细胞,噻唑蓝(MTT)法测定转染后12 h、24 h、36 h、48 h、60 h的增殖抑制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与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36 h HSCs细胞PDGF-B表达。放免法检测HSCs细胞株上清液中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证实PDGF-B靶向siRNA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重组质粒36 h后,PDGF-B siRNA-1、siRNA-2、siRNA-3干预组的HSCs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质粒转染组(34.04%、14.89%、25.53%VS 3.19%;均P〈0.01~0.05);RT-PCR和免疫印迹显示:各siRNA表达质粒阳性HSCs细胞PDGF-B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与空脂质体组及对照质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免法显示:siRNAs干预组HSCs细胞透明质酸和Ⅲ型前胶原表达明显降低,与空脂质体组及对照质粒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靶向PDGF-B链的siRNA可降低HSCs的PDGF-B基因表达,具有抑制HSCs增殖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1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乙型肝炎病毒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相似文献   
9.
据报道,乙肝血源疫苗的免疫效果可达90%以上。自1990年以来,我们采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乙肝血源疫苗预防接种122例,对其免疫效果进行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22例中男52例,女70例.年龄7~20岁6例,21~30岁49例,31~40岁38例,40~50岁17例,51~60岁12例.乙肝血源疫苗接种前,122例均作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厦门新创科技公司药盒,以ELISA技术进行检测,122例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均全部阴性。在122例中.有60例按第一方案进行接种:于0、1、6月共接种3次,每次注射乙肝血源疫苗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130例基孔肯雅热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30岁、30~岁、≥60岁组,分析其临床症状的差异.结果 三组患者均出现发热,皮疹的发生率分别为86.8%、91.4%、90.9%,关节痛的比例分别为86.8%、91.4%、95.5%,关节痛持续时间超过14d的比例分别为2.6%、30.0%、36.4%;与<30岁组比较,30~岁和≥60岁组患者出现关节痛持续时间超过14 d以及累及3个或以上关节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3.026,P=0.001;x2=6.792,P=0.034).结论 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中、老年组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累及的关节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