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统计参效图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被试者共87例。其中中枢性运动功能异常组被试57例,正常对照组被试30例。本研究的运动功能刺激实验设计为组块设计(Block—Desk)。激活效据采集在双梯度1.5TMR扫描仪上完成,包括定位像、解剖像、功能像、全脑3D像。所有数据用统计参数图软件包离线后处理,经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到脑运动区激活统计参数图,研究脑激活区与脑解剖功能区的对应关系。并生成各种量化分析数据以进行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异常组被试57例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原始资料,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46例(80.70%),正常对照组被试30例。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29例(96.60%),两组结果比较相差显著(X^2=4.21,P〈0.01),提示正常对照组被试数据经统计参数图后处理结果符合诊断要求的百分率大于异常被试组。结论:统计参数图内置多项顶处理步骤,可较有效地排除或减弱被试者的头动、心跳、呼吸及MRI设备系统噪声等干扰因素造成的伪影/影响。有效的预处理在肢体运动功能异常者的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处理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激活结果的灵敏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2.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观察纯音刺激时正常人大脑两半球听觉皮层的激活情况,对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探讨实验过程中相关的质量控制问题。以提高听觉皮层Bold-fMRI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下简称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的激活情况,并探讨脑卒中后脑功能重组特点及其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采用GEI.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对9例急性期患者和9例健康志愿者行Bold—fMRI检查。fMRI检查以被动对指运动(以下简称运动)为刺激任务,所有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离线后处理。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急性期患者fMRI结果的异同点,计算脑激活区体积和单侧化指数(LI),考察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的关系。结果健康志愿者单手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SMC)、双侧辅助运动区(SMA)。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话增多,健手运动的fMRI结果与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LI值也进一步确定,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时同侧半球脑激活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的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结论fMRI检查能客观地反映急性期患者运动相关皮质改变,提示存在脑功能代偿与重组。急性期患者患手运动LI值与患手运动功能呈正相关,提示fMRI是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与脑功能重组之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Ⅱ/Ⅲ期大肠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9例Ⅱ/Ⅲ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单纯化疗组给予FOLFOX4化疗,联合治疗组给予FOLFOX4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 1,连续7 d。观察Karnofsky评分、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CD3+、CD4+、CD8+T细胞、NK细胞(CD16+、CD56+)的百分数、CD4+/CD8+比值、IgG、IgA和IgM)和化疗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Karnofsky评分好于单纯化疗组(P<0.01)。治疗后第7天,联合治疗组对CD3+、CD4+、CD4+/CD8+、NK、IgG、IgA和Ig高于单纯化疗组,但是对CD8+无明显作用。联合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联合治疗组化疗不良反应少且相对较轻,主要是Ⅰ~Ⅱ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能降低Ⅱ/Ⅲ期大肠癌FOLFOX4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身体机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患者对化疗的依从性,对化疗起协调作用,有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听觉皮层BOLD-fMRI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BOLD-fMRI)技术观察纯音刺激时正常人大脑两半球听觉皮层激活情况,对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方法 15例健康志愿者行听觉刺激BOLD-fMRI检查.刺激声音为声强90dB、频率l000Hz的正弦波纯音脉冲.采用梯度回波平面成像(gradient echo planar imaging,GRE-EPI),快速采集全脑影像.所有数据均经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2,SPM2)软件离线后处理,获得听觉功能的解剖功能图、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结果 15例健康志愿者纯音刺激时颞叶区均出现激活,颞上回激活率最高,其次为颞中回、颞横回.刺激单耳时对侧听觉皮层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明显大于同侧(P<0.01).结论 正常人纯音刺激单耳时一般都有双侧听觉皮层激活,对侧听觉皮层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明显大于同侧,表现为对侧半球传导优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BOLD-fMRI技术观察22例单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纯音刺激时,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大脑两半球听觉皮层激活情况,对激活体积和信号强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探讨BOLD-fMRI定量分析对揭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觉皮层特点的应用价值.实验发现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纯音刺激健耳时,对侧听觉半球优势消失,其听觉皮层可能发生了结构重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例输入性、家庭聚集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的2个月龄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婴儿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特点,并进行文献复习。 方法选择2020年2月7日,四川省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个月龄COVID-19婴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该例婴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本研究对报道COVID-19婴儿的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设定检索策略为:以"婴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疾病""2019-nCoV""NCP""SARS-CoV-2""COVID-19""infant"等为关键词,在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医学界儿科频道"等公众平台及新闻网站中,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设定为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1日。总结符合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报道的COVID-19婴儿临床特点及其诊断、治疗方案与预后。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结果①病史采集、诊断、治疗结果:患儿,男性,生后2个月+29 d;2020年1月18日,患儿姨妈自武汉返蓉,密切接触后,患儿出现气促、轻微咳嗽、腹泻等症状。入院后,患儿检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均呈阴性。胸部CT检查结果显示,患儿双肺胸膜下多发性浅淡磨玻璃病灶。2次鼻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均呈阳性。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及核酸检测结果,确诊为普通型COVID-19患儿。经过对症治疗后,患儿气促、咳嗽临床症状消失,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炎症病灶吸收,SARS-CoV-2核酸检测呈阴性。目前,患儿继续观察中,等候出院。②文献复习结果: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文献检索策略,共计检索出5篇国内有关婴儿COVID-19文献及2篇婴儿COVID-19新闻报道,涉及18例COVID-19婴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案及预后等研究。这18例COVID-19婴儿,均具有家庭聚集性、输入性感染特点(武汉COVID-19患者接触史)。其中,3例新生儿及其母亲均为SARS-CoV-2感染者。出生后,对2例新生儿进行有效隔离,无感染者接触史。这18例COVID-19婴儿的首发症状为:发热5例(27.8%)、咳嗽及下呼吸道症状3例(16.7%)、打喷嚏及吐奶1例(5.6%)、无症状3例(16.7%)、病史不详6例(33.3%)。其中,7例婴儿文献报道胸部CT检查结果,并且均存在异常,表现为双肺或单侧肺纹理增粗、磨玻璃影和(或)实变影。除2例婴儿未报道预后情况外,其余16例婴儿均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报道。 结论文献报道的COVID-19婴儿及纳入本研究的1例婴儿,均具有输入性、家庭聚集性感染特点,而且对新生儿患者,目前尚不能排除母婴垂直传播可能性。对于临床症状相对较轻,肺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小且局限的COVID-19婴儿,一般预后较好。在COVID-19暴发流行期,应尽可能加强儿童,特别是婴儿的防护,避免输入性、家庭聚集性SARS-CoV-2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个ID号数字医疗信息数字化整合,实现医疗信息互通互认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KSD059系统转化外院患者的X光摄片、胃肠摄片、DSA摄片、CT片、MR片、病理彩色图文报告以及内窥镜彩色图文报告,存入本院内置的PACS数据库构建来院信息系统。结果:59位患者126页外院资料,全部转换为标准的DICOM 3.0文件,在院网络输入本院ID号即可查阅患者本院和外院所有医疗信息,外院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结论:KSD059系统多ID号数字化技术构建外院信息系统,有效实现了跨院医疗信息互通互认,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X线、CT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且经病理证实的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10例,回顾性分析其X线、CT表现。结果股骨远侧骨端3例,胫骨近侧骨端2例,胫骨干、股骨干、锁骨、骶骨和髂骨嵴各1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溶骨型3例,囊肿型3例,混合型4例。6例见骨梗死灶,4例见骨膜反应,4例合并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影,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主要发生于长骨骨端,以膝关节附近最为多见,多侵犯单骨。溶骨性骨质破坏区内或周围软组织肿块出现骨梗死灶,有助于对骨平滑肌肉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视觉通路异常高压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脑功能和解剖结构的重组特点。方法:①临床资料:选择2006-01/2007-05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的16例患者为病变组,均接受2个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以性别、年龄与病变组大致匹配的正常视力者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②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两组以相同条件,采用黑白棋盘格变化刺激双眼,应用Signa 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测试。BOLD-fMRI数据处理采用AFNI软件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开发的Volume-one 1.64下的dTV.II.R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③观察指标:病变组高压氧干预前后BOLD-fMRI激活体数和弥散张量成像表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OLD-fMRI激活体数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视皮质激活体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压氧治疗后视皮质激活体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②弥散张量成像示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部分各向异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病变组中的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康复前后的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视放射各向异性值低于视神经病变患者(P<0.05)。结论:BOLD-f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能从功能和结构方面探讨视觉通路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过程,为脑功能的康复提供较为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