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1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97年 9月至 2 0 0 1年 2月共收治慢性布加综合征 (Budd Chiarisyndrome ,BCS)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1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2 1~39岁 ,平均 2 7 5岁 ,病程 1 5~ 10年 ,平均 6 2年 ,主要临床表现为劳累后心慌、闷气、腹胀、肝大、呕血黑便、胸腹壁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所有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其中急性首发新鲜血栓者5例 ,混合血栓者 2例 ,陈旧血栓者 4例。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常规检查下腔静脉病…  相似文献   
2.
布-加综合征并上腔静脉阻塞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合并上腔静脉病变的布 -加综合征 (BCS)的治疗方法。方法  3例术前均经彩色Doppler及血管造影确诊。 1例行腔房人工血管旁路 ,1例行下腔静脉破膜及扩张(PTA) ,1例行PTA及内支架置入 ;3例中 ,1例上腔静脉血栓延续至双侧颈内静脉者行溶栓治疗 ,余 2例上腔静脉病变未予处理。结果  3例下腔静脉压力变化 :术前分别为 2 .40kPa、2 .16kPa、3.5 3kPa(平均 2 .98± 0 .12kPa) ,术后降至 0 .98kPa、1.2 7kPa和 1.0 8kPa(平均 0 .74± 0 .15kPa ,P <0 .0 5 )。随访 3月至 11年 ,2例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1例明显缓解 ,均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结论 介入治疗是该类BCS的首选方法 ,其并存的局限性上腔静脉病变可不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使用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术进行消化道重建,并与近端胃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4月行根治性近侧胃大部切除食管残胃间空肠间置(观察组)32例、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对照组)30例的胃癌患者,其中男46例,女16例;年龄(58±10)岁.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观察组:Ⅰa期5例,Ⅰb期9例,Ⅱ期12例,Ⅲa期6例;对照组:Ⅰb期3例,Ⅱ期5例,Ⅲa期10例,Ⅲb期1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ω-3脂肪酸在胃癌新辅助化疗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40例,采用mFOLFOX-6方案术前化疗2周期,对照组(20例)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术前1d及术后6d加用ω-3脂肪酸,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康复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6d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后2、4、6d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血液感染及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脂肪酸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146例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7月~2010年6月间收治的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的1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周内吻合口瘘11例,发生率为7.53%,6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5例二次手术行横结肠造瘘,4例手术后顺利恢复,1例急诊二次手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而死亡。保肛手术3年内局部复发率为5.51%。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只要把握适应证,可作为手术首选。严格掌握保肛手术指征、合理选择患者、规范手术操作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试验组,30例)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试验组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75mg/m^2,dl,氟尿嘧啶500mg/m^2,d1-5q3W×2)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对照组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局部控制率试验组为96.6%,对照组为86.6%(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试验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P〈0.05)。试验组Ⅲ/Ⅳ级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方法 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残胃癌中,根治性切除及姑息性切除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73.3%、46.7%及57.1%、14.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Ⅳ期残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60.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经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胃镜下活检是诊断残胃癌的首要方法 ;残胃癌的预后与病理分期和能否行根治性切除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i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5年3月—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25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危险因素。结果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术后并发腹腔感染患者更易发生PGS(P〈0.05);毕Ⅱ式吻合或Roux-en-Y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吻合或胃-食管吻合更易发生PGS(P〈0.05);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5.6d。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以及对手术风险,近期复发率的影响.方法:进展期胃癌3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腺癌,观察组15例采用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术前化疗2个周期,化疗后2~3周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D2或D3切除;对照组15例行单纯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53.3%(8/15),稳定5例(33.3%)、进展2例(13.3%).2组手术后3,5 d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3,5 d白蛋白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及6个月,1 a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奥沙利铂方案作为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化疗方案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