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利用输入检测器数据离散傅里叶变换结果的协方差矩阵的频谱感知技术。分析发现如果没有授权用户信号,协方差矩阵为对角阵;反之为非对角阵。在检测过程中,通过将协方差矩阵中非对角线元素的能量与设定的阈值相比较得出检测结果。理论推导了判决度量在是否存在授权用户信号的两种情况下的分布函数以及算法的阈值和检测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的方法相比,该算法可以更好地对抗载波频偏,同时具有更优的检测概率。  相似文献   
2.
将随机矩阵的非渐近谱理论应用到协作频谱感知中,对接收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最小特征值进行分析,该文提出一种精确的最大最小特征值差(Exact Maximum Minimum Eigenvalue Difference, EMMED)的协作感知算法。对于任意给定的协作用户个数K和采样点数N,首先推导了最大最小特征值之差的精确概率密度函数(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和累积分布函数(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然后利用该分布函数设计了所提算法的判决阈值。理论分析表明,EMMED算法的判决阈值较已有的渐进最大最小特征值差(Asymptotic Maximum Minimum Eigenvalue Difference, AMMED)检测更为精确,算法无需主用户信号特征并且能够对抗噪声不确定度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存在噪声不确定度的感知环境下,EMMED算法较已有的精确最大特征值(Exact Maximum Eigenvalue, EME)和EMMER等频谱感知算法具有更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交通仿真技术目前大多应用于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在EPC项目实施阶段应用较少。在涉及占道施工的EPC总承包项目管理中应用交通仿真技术,可指导现场围挡方案布置,验证交通疏导方案可行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安全。介绍市政EPC项目管理概况,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分析交通仿真技术在EPC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宽带短波通信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提出了一种不需要数据辅助的高效符号定时同步方法。该方法利用OFDM符号中的空载波不传输任何数据这一特性,通过最小化空载波上的数据能量来将符号定时点锁定在安全区域内,从而完成符号定时同步。该方法可以有效对抗多径效应,适用于短波通信系统。最后将该方法与Al-Dweik同步方案在宽带短波信道条件下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有着更精确的符号定时同步性能,并且适用于各种星座图调制。  相似文献   
5.
OFDM系统对载波频偏十分敏感.提出一种适用于恒定模值调制的OFDM系统的载波频偏跟踪算法.基于信道频率响应已经由帧前部的训练符号估算出来并且在一个帧内保持不变这一合理假设,本文证明可以通过最小化接收信号和已知信道频率响应的能量差来获得频偏估计.文中详细分析算法的可分辨性问题并且给出算法的简化形式.然后理论推导出算法估计的均值和均方差.最后分析了信道估计误差对算法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算法对信道估计误差不敏感.仿真结果表明较之于现有方法,该跟踪算法有更好的误码率性能.  相似文献   
6.
给出整套可在芯片上集成的脉冲式超宽带接收机系统方案,包括射频前端电路模块架构及设计原则和数字后端算法.采用功率检测器检测ADC输入信号均方根值(RMS),提出通过VGA调整信号的RMS来优化ADC量化误差的方法.接收机采用全数字结构,ADC直接欠采样量化射频前端的放大信号;数字模块先进行信道估计,利用信道估计结果实现符号同步.仿真表明采用4 GSamples/s、3 bits的ADC,Eb/N0等于21dB时,系统误码率可达到2.8x10-4.  相似文献   
7.
8.
为解决正交频分复用(OFDM)系统在快速时变信道下引入的子载波间干扰(ICI)导致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带状矩阵的数据辅助型信道估计算法。通过分析由多普勒频偏引入的子载波间干扰矩阵,运用线性模型对信道冲击响应算法进行建模,对每个子载波设计带状补偿矩阵以最大程度消除ICI。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信道估计算法较最小均方误差(MMSE)算法复杂度大大减小,便于实现,满足快速时变信道下的估计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9.
螺山站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贡献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螺山站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贡献率,采用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螺山站1954~2013年的水位、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螺山站水位于1954~1964、2003~2013年呈减小趋势,1965~2002年呈增加趋势,且分别于1977~1979、2004年发生突变。1981~2002年较1967~1980年,1~3月份流量的改变对螺山站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38.7%、33.5%、55.2%,河床冲淤及顶托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61.3%、66.5%、44.8%。下荆江裁弯使得螺山站的水位抬升了1.98m,葛洲坝和三峡水库的运行使其水位分别下降了0.92、0.26m。下荆江裁弯、葛洲坝和三峡水库的运行对螺山站水位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3.6%、28.1%、55.4%。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中下游河道的防洪预报与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应对未来通信系统中物联网业务和数据业务需求的激增,以及通信与雷达频谱重叠导致的资源紧缺问题,同时提高系统容量和降低感知网络部署成本,卫星技术被认为是通信与感知一体化系统的有效辅助手段。对卫星辅助的去蜂窝大规模MIMO通感一体化系统架构进行深入研究,通过阐述信号处理流程,重点分析其通信性能,并利用仿真实验比较不同密集化部署和网络负载条件下的用户下行平均速率,验证了该系统有着比单纯地面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更优越的性能,为后续的星地融合通感一体化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