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窦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主动脉窦瘤的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5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均于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窦瘤修补术。本组包括室间隔缺损19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1例。除修补窦瘤外,同时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9例,主动脉瓣替换术2例,主动脉瓣成形术9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2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三尖瓣成形术3例。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均痊愈出院。35例患者随访3个月~6年,心功能(NYHA)Ⅰ~Ⅱ级。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对心功能影响严重。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回顾22例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肾衰的治疗,探讨其理想的防治方法.方法 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680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22例急性肾衰,其中紫绀性复杂先心病20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1例.年龄1周~6岁,体重3.2~21 kg.确定急性肾衰的标准:①术后稀释性利尿期过后尿量逐渐减少,对小剂量利尿剂不敏感,连续3小时尿量<0.5 ml/(kg·h);②血肌酐值>110 μmolL或超过基础值50%以上.我们采用术前改善心功能,术中减少灌注压过低及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密切观察肾功能指标,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重症者可于术后预防性放置腹膜透析管,预防肾衰发生.一旦发生肾衰,首先保证心功能及血容量正常,及时利用利尿剂及多巴胺,效果不明显可及早应用腹膜透析.结果 本组22例术后急性肾衰治愈13例,死亡9例,其中4例为术后严重低心排性肾衰,术后实际肾衰死亡率为27.8%.结论 ①术前全面检查,术中术后积极预防肾衰对婴幼儿心脏手术有着重要的意义;②急性肾衰应尽早应用利尿药物及保护肾功能;③及时应用腹膜透析;④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共进行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468例.其中2月至2岁95例,3岁至12岁267例,13岁至28岁106例.肺动脉指数(Nakata指数)为(153.47±0.3)mm2/m2,左室容积指数(36.82±15.73)ml/m2,McGoon比值1.5±0.3.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根治术.结果 术后发生低心排27例,低心排发生率为5.77%,死亡3例,低心排死亡率为11.11%.结论 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后低心排的防治重点在于重视术前处理及病情评估,术中心肌保护及右室流出道疏通,术后胶体容量补充及强心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总结连续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无死亡的经验。方法2006年12月-2008年6月,施行29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6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1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45例;另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CABG)术8例,二尖瓣成形术43例,三尖瓣成形术26例,左心房折叠术18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48例,主动脉根部加宽术8例,升主动脉置换术4例。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胸骨感染,6例低心排出量综合症,1例肾功能衰竭,4例室性心律失常,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290例被随访(2-24)月。最后一次随访。结论所有被随访者生活质量改善,活动能力提高。心功能(NYHA)Ⅰ级75例,Ⅱ级175例,Ⅲ级43例,Ⅳ级2例结论大部分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较差,围手术期风险较高。如果术前积极改善心功能,提高手术技巧,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加强手术中心肌保护和手术后的监护及综合治疗措施,可望提高瓣膜置换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2.4岁,体重15kg。出生后6个月哭闹时出现口唇紫绀。此后,病情渐加重。查体:口唇、甲床中度紫绀,胸骨左缘第2~4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左肺未闻及呼吸音。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缺损之上,右心室肥厚,右心室流出道狭窄。临床诊断:法洛四联症。胸部CT、胸部x线片和钡剂灌肠均提示左侧先天性膈疝(图1)。脉搏血氧饱和度0.72。  相似文献   
6.
秦永跃  丁旭青  高廷朝  庞彬  陈鹏 《新医学》2003,34(3):178-179
目的:探讨单侧多根肋间神经阻滞在胸腔手术后止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胸腔手术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自行改制的F7型输尿管导管1根植入壁层胸膜外间隙、交感链外侧1cm处,并与交感链平行,通过此管于有腔手术后注入1%利多卡因,行单侧多根肋间神经阻滞镇痛;B组应用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并发症如肺不张、胸腔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在术后4-48小时各时段的疼痛评分A组均低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无肺不张及感染发生,B组肺不张及肺部感染5例,占8%,胸腔感染2例,占3%。结论:单侧多根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手术后病人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改善患者术后的一般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骨横切口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方法 采用胸骨横切口(8-10cm)不进入胸腔的方法,进行胸腺瘤或胸腺组织的清除,包括前纵隔脂肪组织,手术共进行19例。结果 无死亡病例,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占84%。结论 胸骨横切口胸腺切除术可减轻患者的创伤及痛苦,有利于术后近期恢复及减少气管切开术后的并发症,实为一种较好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简称VSR)是心梗病人一种较少见的并发症,预后极差。我们自1985年5月至1999年10月对12例VSR进行手术治疗。入院后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及IABP辅助治疗,并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穿孔修补术。结果死亡5例,死亡率为41.7%。VSR临床表现以右心衰和心源性休克为特征,及早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和早期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 1 病例报告 共同心房为一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我科自1989年至1999年间先后手术治疗共同心房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1 患者,女,16岁,生后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于入院前2年行走时胸闷、心悸,有活动后口唇紫绀、咯血史2次。查体:轻度林状指,心律不齐,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Ⅲ/6收缩期杂音,P_2亢进并分裂音,三尖瓣区闻及Ⅱ/6收缩期杂音;肝脏肿大(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心脏术中心肌保护效果,我们在临床上研究了温血心麻液连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选用17例先心病温血心麻液灌注组及16例冷晶体心麻液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温血心麻液组在体外循环时间、自动复跳率、手术室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冷晶体心麻液灌注组。本研究证实温血心麻液连续灌注在先心病术中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避免了心肌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