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掌侧单点皮下阻滞术在手指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掌侧单点皮下阻滞术对187指手指外伤患者进行手术。麻醉药物用量单指平均2mL,麻醉范围为手指掌指横纹以远部分。结果 187指麻醉起效时间平均140s。麻醉持续时间平均2.5h。麻醉效果以手指掌侧及食、中、环指中末节背侧最佳,小指背侧及食、中、环指近指节背侧较差,拇指背侧几乎无麻醉作用。结论掌侧单点皮下阻滞术适用于手指掌侧及食、中、环指中末节背侧的手指麻醉;对于损伤累及拇指背侧、小指背侧及食、中、环指近指节背侧的患者则需辅以指背神经阻滞或采用传统的指根神经阻滞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指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急诊手指外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1月~2010年10月,187例253指手指外伤采用指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术,其中拇指32指,食指84指,中指92指,环指38指,小指7指.结果 麻醉起效时间平均1.5 min;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平均2 h;麻醉药物用量单指平均2 ml.麻醉范围:拇指掌指关节以远部分,第2~5指掌指关节以远部分及相邻各半指.麻醉效果以手指中末节最佳,手指近节指背侧较差,拇指近节指背侧几乎无麻醉作用.结论 指屈肌腱鞘浸润麻醉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用药安全、副作用小、效果满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手指外伤患者的掌指关节以远掌侧及中末节指背侧的麻醉.对于损伤累及拇指背侧或手指近节指背侧的患者则最好采用传统的指背神经阻滞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的胫骨髓内钉远端瞄准架。方法在现行的胫骨髓内钉远端瞄准架的基础上,将原来的一个定位瞄准孔优化设计为三个并排的定位瞄准孔,以此增加定位杆与髓内钉定位平台的抵接面积,从而提高胫骨髓内钉远端置钉的准确率。结果采用新型的胫骨髓内钉远端瞄准架,可准确地对远端锁钉进行置入。结论新型胫骨髓内钉远端瞄准架提供了一种远端锁钉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肩峰前外侧入路PHILOS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钢板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4月~2014年4月应用PHILOS钢板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的26例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应用微创钢板接骨(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技术,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60~82岁,平均67.8岁;伤后至手术时间2~14d,平均4.1d;Neer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1例,四部分骨折9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及Neer评分。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50~115min,平均85min;术中出血60~140m L,平均90m L。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29周,平均15.8周。1年内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优10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5%。结论应用PHILOS钢板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术中运用MIPO技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手术过程中必须对腋神经加以保护。该术式可作为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骨折的首选方法,尤其适合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陈孝均  官明  陈睦虎 《现代保健》2010,(35):100-101
目的探讨应用指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急诊手指外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10月,187例253指手指外伤采用指屈肌腱鞘浸润麻醉进行手术,其中拇指32指,食指84指,中指92指,环指38指,小指7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平均1.5min;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平均2h;麻醉药物用量单指平均2ml。麻醉范围:拇指掌指关节以远部分,第2~5指掌指关节以远部分及相邻各半指。麻醉效果以手指中末节最佳,手指近节指背侧较差,拇指近节指背侧几乎无麻醉作用。结论指屈肌腱鞘浸润麻醉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用药安全、副作用小、效果满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手指外伤患者的掌指关节以远掌侧及中末节指背侧的麻醉。对于损伤累及拇指背侧或手指近节指背侧的患者则最好采用传统的指背神经阻滞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eep inferior epigastric perforator,DIEP)皮瓣修复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15例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男9例,女6例;年龄23~51岁,中位年龄36岁。缺损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肿瘤5例,烧烫伤3例。创面部位:左膝8例,右膝7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10 cm~30 cm×20 cm,均合并血管、神经及肌腱等组织外露。根据缺损范围制备携带1~2条血管蒂的横向DIEP皮瓣,其中单蒂皮瓣6例、双蒂联体皮瓣9例;根据缺损深度,10例皮瓣行显微镜下削薄。皮瓣切取范围16 cm×10 cm~32 cm×20 cm;厚度0.8~1.8 cm,平均1.5 cm;血管蒂长度5.0~9.0 cm,平均7.5 cm。腹部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1例单蒂皮瓣出现远端坏死,经二期植皮修复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28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未出现异常毛发生长及明显色素沉着。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未出现腹疝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重建满意,肿瘤未见复发,瘢痕挛缩解除;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达优13例、良2例。结论 DIEP皮瓣供区隐蔽,制备简便,设计灵活,可切取面积大,并发症少,是修复膝关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8.
文题释义:外架辅助复位:利用“韧带牵拉-复位”的原理,使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闭合复位并临时固定,恢复桡骨长度、掌倾角和尺偏角。再行掌侧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时就可以在较小张力条件下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解剖复位,操作省时省力。 锁定钢板内固定:能最大程度地复位和固定桡骨远端骨折。钉板一体的锁定结构及角稳定性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提供“内支架”的作用,使骨折块的固定十分稳定,允许腕部早期功能锻炼,避免了外支架针道感染、腕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背景:C型桡骨远端骨折常使用单枚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未能达到良好的骨折复位,患肢握力明显减弱。术中如何恢复桡骨长度、维持复位并进行内固定具有挑战性。 目的:比较外架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93例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资料,其中外架辅助组49例行外架辅助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6-30(14.95±5.64)个月;单纯钢板组4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随访时间6-24(15.38±6.27)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随访的X射线片测量指标及腕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①外架辅助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X射线曝光次数小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在术后的随访中,外架辅助组桡骨高度恢复程度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掌倾角及尺偏角的恢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③术后第2天,外架辅助组目测类比评分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④在术后1年随访中,外架辅助组握力恢复程度优于单纯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两种方式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均能有效复位和固定,恢复腕关节功能;外架辅助组相比单纯钢板组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X射线辐射少、握力恢复好等优点。ORCID: 0000-0002-4904-5483(陈孝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在四肢骨折伴失血性休克急救中实际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科2010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四肢骨折伴失血性休克53例,其中仅在创伤肢体常规使用止血带(伤肢组) 26例,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创伤肢体常规使用止血带组(双下肢组) 27例,观察两组入院24h内病死率,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止血带休克发生率,术后神经、肌肉、皮肤损害及血栓发生率。结果入院24h内病死率:双下肢组无一例死亡,伤肢组3例(病死率1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双下肢组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为(18. 59±3. 05) min,伤肢组血压恢复到正常值低限范围所需时间为(49. 22±7. 66) min(P 0. 05)。伤肢组无止血带休克反应,双下肢组止血带休克反应发生1例(P 0. 05)。术后发生神经、肌肉、皮肤损害双下肢组2例,伤肢组1例(P 0. 05);伤肢组术后肢体未发生静脉血栓,双下肢组术后发生静脉血栓1例(P 0. 05)。结论在创伤四肢骨折伴严重休克的急救中使用双下肢近端绑扎止血带的方法可以降低入院24h内病死率,血压可以更快恢复到正常值的低限,且不会提高止血带休克发生率、血栓形成率和术后神经、肌肉、皮肤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进行急诊手指外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192例247指手指外伤采用屈指肌腱鞘内麻醉进行手术,其中拇指39指,食指76指,中指81指,环指42指,小指9指。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平均1.5min。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平均2h。麻醉药物用量单指平均2ml。麻醉范围:拇指掌指关节以远部分,第2~5指掌指关节以远部分及相邻各半指。麻醉效果以手指中末节最佳,手指近节指背侧较差,拇指近节指背侧几无麻醉作用。结论:屈指肌腱鞘内麻醉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用药安全、副作用小、效果满意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指外伤患者的掌指关节以远掌侧及中末节指背侧的麻醉。对于损伤累及手指近节指背侧或拇指背侧的患者则需要辅以指背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