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改良耻骨上入路(SAHZU法)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RALP)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接受SAHZU-RALP手术的1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尿控、性功能和并发症等。 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或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切缘均阴性。平均手术时间为(113±13)min,平均失血量为(47±12)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IQR)为3(1~3)d,术后留置Foley导尿管的中位时间(IQR)为7(6~7) d,留置引流管的中位时间(IQR)为1(0~2) d。在早期功能方面,7例患者拔除尿管后可即刻尿控(0~1个垫片/d),术后随访至6个月时,有14例患者可完全尿控,8例患者勃起功能满意(IIEF评分≥18)。 结论采用SAHZU-RALP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这项技术只需四个小切口,无需使用特伦德伦伯格(Trendelenburg)体位即可顺利完成手术,对肿瘤根治疗效好,术后尿控恢复满意,并发症少,但需要长期的随访数据,更多的患者以及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相似文献   
2.
盐酸坦索罗辛在TURP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盐酸坦索罗辛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TURP)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5 7例接受TURP手术治疗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分用药组 (2 5例 )与对照组 (32例 )。用药组围手术期服用盐酸坦索罗辛 ,对照组则不用 ;比较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一次拔管成功率、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生活质量评分 (QOL)。结果 :用药组一次拔管成功率 92 % ,术后留置尿管天数 3~ 7(4.9± 1.4 )d ,术前IPSS评分 15~ 32(2 4 .1± 4 .9)分 ,术后下降 8~ 2 5 (17.4± 4 .2 )分 ,QOL评分术前 3~ 6 (4.5± 0 .8)分 ,术后下降 0~ 5 (2 .4± 1.2 )分 ,MFR 10~ 2 1(14 .9± 2 .9)ml/s ;对照组一次拔管成功率 75 % ,术后留置尿管天数 1~ 14 (6 .2± 2 .8)d ,术前IPSS评分 16~ 36 (2 4 .6± 5 .0 )分 ,术后下降 8~ 2 1(15 .0± 4 .4 )分 ,术前QOL评分 3~ 6 (4.7± 0 .8)分 ,术后下降 0~ 4 (1.9± 1.1)分 ,MFR 7~ 2 0 (12 .5± 2 .8)ml/s。统计分析显示两组间留置尿管天数、术后IPSS、QOL评分、MFR下降分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一次拔管成功率与术后QOL下降分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TURP围手术期应用坦索罗辛 ,可有效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 ,改善术后早期下尿路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1998年5月至2003年3月,本院泌尿外科以改良带蒂阴囊中隔皮瓣修复尿道下裂2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年龄7个月~16岁,平均3岁。阴茎型(近端1/3)16例,阴茎阴囊型8例,阴囊型(轻度)3例,均伴不同程度的阴茎下弯。1.2治疗方法1.2.1手术方法:常规行膀胱造瘘。纵行切开异位尿道口至正常的尿道海绵体,扩大尿道外口。沿冠状沟下0.5~0.8cm环行切开包皮,近端脱套至阴茎根部,阴茎腹侧切口向上延长与冠状沟切口会合,切除腹侧挛缩的纤维索带,使阴茎伸直,伸直后尿道口位置退至阴茎根部或近端阴囊。依照尿道缺损长度,在阴囊…  相似文献   
4.
2001年4月~2002年6月,我们对4例肾癌行保肾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了术前的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结果表明,此举对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肾功能保护方面有积极意义,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模式下经膀胱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Transvesical 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TvRAL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收治的51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vRALP术.根据患者住院流程分为日间组24例和住院组27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围手术期指标,比较术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尿控、性功能、并发症和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51例前列腺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日间组和住院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42.5(125~181)min Vs 150(125~175min),P=0.683]和术中出血[50(50~75)ml Vs 50(50~50)ml,P=0.782]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0(0~0)d Vs 2(0~3)d,P<0.001]、住院时间[1(1~1)d Vs 7(6~10)d,P<0.001]、住院费用[63568.82(62567.89~66318.20)CNY Vs 66356.67(64604.22~69024.56)CNY,P=0.005]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后即刻尿控率分别为33.3%、29.6%(P=0.776);手术3个月后尿控率分别为79.2%、77.8%(P=0.904);术后3月IIEF-5评分为13.50(9.5~16)分、11(8.5~17.5)分(P=0.285).两组患者术后各有1例并发症(P=1.000).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术后1月和3月PSA(P=0.417、0.899)、术后病理分期(P=0.863)和术后Gleason评分(P=0.458)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日间手术模式下行经膀胱入路的机器人辅助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前列腺癌安全、有效,能显著缩短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氧化应激加剧和氧化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与氧化应激加剧和氧化损伤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和分光光度比色法,对随机纳入的70例CBP患者(CBPPs)和7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HAVs)血浆一氧化氮(NO)、维生素C(VC)、维生素E(VE)、β-胡萝卜素(β-CAR)和红细胞丙二醛(MDA)水平,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CBPPs组NO和MDA均值分别为(426±31)nmol/L和(34.7±4.7)nmol/g·Hb,比HAVs组((378±33)nmol/L和(28.6±4.4)nmol/g·Hb)显著升高(P<0.001)。CBPPs组VC、VE、β-CAR、SOD、CAT和GPX均值分别为(47.4±11.6)μmol/L、(18.1±4.8)μmol/L、(1.4±0.4)μmol/L、(1912±221)U/g·Hb、(254±67)K/g·Hb和(25.0±5.0)U/g·Hb,比HAVs组((55.1±13.4)μmol/L、(25.7±4.5)μmol/L、(1.7±0.5)μmol/L、(2081±222)U/g·Hb、(294±77)K/g·Hb和(28.8±5.1)U/g·Hb)显著降低(P<0.001)。70例CBPPs的病程与上述各生化参数在校准年龄时的偏相关性分析提示,随着病程延长,NO和MDA值逐渐升高(rNO=0.4801,rMDA=0.4364,P<0.001),VC、VE、β-CAR、SOD、CAT和GPX值逐渐降低(rVC=-0.3437,rVE=-0.3712,rβ-CAR=-0.3192,rSOD=-0.3490,rCAT=-0.2805,rGPX=-0.2868,P<0.05~0.001)。70例CBPPs的病程和上述生化参数的逐步回归提示,逐步回归模型为Y=-13.2077 0.1894MDA 0.0415NO-0.1999GPX,F=18.2047,P<0.001,r=0.6729,P<0.001。结论CBP患者体内存在着由CBP引起的氧化应激加剧和氧化损伤,且该现象与患者的病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杜传军  郑一春 《浙江医学》2003,25(6):364-365
2001年7月至2002年5月间 ,我们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复杂输尿管结石32例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31~74岁 ,平均48.3岁。输尿管结石部位左侧15例 ,右侧17例 ;上段15例 ,中段7例 ,下段10例。结石横径0.6~1.5cm ,平均1.1cm ;长径0.8~2.5cm ,平均1.6cm。结石远端输尿管狭窄10例 ,合并息肉形成、包裹结石13例 ,结石嵌顿、与输尿管壁紧密粘连4例。8例有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 (ESWL)治疗史 ,2例曾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2诊断标准 (1)结石在输尿管内停留时间>3个月 ,横径>1cm;(2)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验证来源于美国的3个版本的Partin表预测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前列腺癌病理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哪个版本的Partin表预测准确性最高,评定Partin表能否适用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方法:回顾2000年6月-2012年5月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203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根据患者的PSA值、前列腺穿刺标本的Gleason评分及临床分期,通过3个Partin表预测病人肿瘤包膜局限、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这四种病理情况的概率,再与术后病理检查的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3个版本的Partin表预测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的准确性,AUC>0.7被认为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和构建3个版本的partin表的基础样本人群相比,本组病例的血清PSA水平、Gleason评分明显偏高,临床分期偏晚,尤其是PSA值,差别很大。1997版本、2001版本及2007版本的Partin表预测本组病例包膜局限的ROC曲线的AUC分别是0.876、0.786、0.728,包膜侵犯的AUC分别是0.525、0.612、0.604,精囊侵犯的AUC分别是0.877、0.648、0.817,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分别是0.806、0.758、0.732。结论:除了2001版在预测精囊侵犯方面稍差外3个版本的Partin表预测包膜局限、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都不错,但是在预测包膜侵犯方面均不理想,这可能和国内病理部门处理前列腺癌标本不够规范有关。1997版的Partin表在预测包膜局限显著好于2007,预测精囊侵犯显著好于2001版。相对旧的版本,2007版本Partin表并没有表现出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BTCC组织中PD EC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进行观察 ,结合 5 2例患者 5年随访结果分析。 结果  5 2例患者中有完整随访资料者 5 0例 ,术后 5年无瘤生存率 4 2 .9% (2 1/ 4 9) ,总生存率 78.0 % (39/ 5 0 )。PD ECGF在G1肿瘤中阳性表达率 17.6 % (3/ 17) ,G2 5 9.3% (16 / 2 7) ,G3 87.5 % (7/ 8) ,P <0 .0 1。PD ECGF阳性组无瘤生存期 (31.87± 2 3.75 )个月 ,阴性组 (4 2 .19± 2 3.84 )个月 ,P <0 .0 5 ;总生存期阳性组 (4 8.87± 19.88)个月 ,阴性组 (5 7.19± 8.97)个月 ,P <0 .0 5。MVD极高组总生存期 (4 3.5 0± 2 2 .74 )个月 ,远低于高、中、低 3组的平均 (5 6 .4 6± 10 .98)个月 ,P <0 .0 5。随肿瘤MVD增高 ,VEGF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 ,PD ECGF表达无明显增高。 结论 PD ECGF及MVD与BTCC恶性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1b期肾癌行NSS的适应证选择、安全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对47例T1b期肾癌患者实施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OPN及LPN的热缺血时间分别为(15.3±5.8)min,(22.1±7.2)min.术后并发症:迟发性肾脏出血1例,术后肾动脉瘤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分别予二次手术、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抗凝等治疗.术后随访时间5个月~10年,5例失访,14例肿瘤转移.结论 T1b期肾癌选择肾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意愿、主要脏器功能状况、肿瘤与肾血管的解剖关系、残留肾单位的比例及术者擅长的术式等多种因素.因此,NSS有望成为T1b期肾癌的标准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