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汉族。主因脾脏肿大5年,乏力、纳差、腹胀,3月入院。患者2000年体检时B超显示脾脏肿大,因无任何不适,未行进一步诊治。2004年12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乏力、纳差,每日进食减至病前3/4量,并感餐后腹胀明显。外院实验室检查显示:ALT110U/L,AST81U/L,GGT62U/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与慢性肝炎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及分度的相关性。方法:对856例慢性乙肝患者腹部B超表现与慢性肝炎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及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超各项观察指标病变严重程度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及分度加重而加重且呈正相关。其中对纤维化程度诊断意义更大。而B超脾厚在诊断慢性肝炎分度上意义最大。结论:B超在慢性肝炎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对纤维化分期诊断意义较大,能反应病理的病变程度,但前后对比动态观察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基质降解的病原机制。方法:28例酒精性肝炎肝穿刺组织按其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利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寡聚核苷酸为探针,分别检测各组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MMP-1、MMP-2、MT1-MMP和TIMP-1 mRNA表达阳性的细胞主要是肝窦壁细胞(可能为增生的HSC)和少数肝细胞;MMP-2、MT1-MMP 和TIMP-1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多,相反,MMP-1 mRNA表达阳性细胞数则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结论:HSC可能是肝组织内产生MMP-1、MMP-2、MT1-MMP和TIMP-1的主要细胞,在酒精性肝纤维化ECM沉积中起重要作用;MMP-1减少和TIMP-1增多可能是EMC沉积,尤其是I型胶原过量沉积的原因;而MMP-2和MT1-MMP增多的意义尚须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0例NASH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肝组织进行临床和病理学分析,并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ASH)和丙型肝炎(HCV)患者各20例作对照。结果:90% NASH患者肥胖(P<0.01),血浆总蛋白平均水平高于ASH(P<0.05),血清ALT、AST、GGT、TBA、TG平均水平分别是正常范围上限值的2.6、1.5、1.2、1.3倍,但白蛋白水平是正常范围下限值的0.96倍。NASH的组织学改变类似ASH,但有些组织学改变如脂肪变性、汇管区的炎症程度,Mallory小体和空泡状核的出现频率等两者间存在着差异性(P<0.05或P<0.01)。NASH有其相对的病理特征:大小泡混合型脂肪变性,以大泡为主;肝组织气球样变性,小叶中央区较常见,气球样变性的细胞胞浆内常常有嗜碱性的细颗粒;肝小叶内炎症,不典型的Mallory小体,汇管区周围易见空泡状核细胞。多数NASH患者的肝小叶中央区(腺泡Ⅲk带)有不同程度的窦周纤维化。结论:结果显示NASH有一些相对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临床、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相结合能对NASH作出肯定的诊断,其中病理活检仍然是诊断NASH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实验性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建立大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性肝纤维化自然逆转过程中MMP-13、MMP-2、MT—MMP2的来源细胞、时序和量的变化。MMP-13、MMP-2、MT—MMP2在间质细胞和部分肝细胞表达,MMP-13先维持在一定水平,然后逐渐减弱;MMP-2、MT—MMP2先增强后减弱。肝脏间质细胞是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主要来源细胞,MMP-13、MMP-2、MT—MMP2表达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在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患儿为2岁女童,河北唐山人。因发热、尿黄11d,腹泻7d,黑便4d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大便3~5次/d,黄色稀水便,尿黄,在当地卫生所按“肠道感染”予“阿苯片”退热,抗感染治疗7d病情无好转,并发现全身皮肤黄染、黑便,2~4次/d,量少,10~15g/次,转至本院。平时身体健康。家族中没有肝病及遗传病  相似文献   
7.
传染病医院是处在特殊医疗环境下的专科医院,其工作人员自身的保健问题有其特殊性,本研究对某大型传染病医院168例女性工作人员的妇科查体,宫颈细胞学分析旨在为传染病专科医院女性工作人员的妇科保健提供参考。 1 研究材料和方法 168例宫颈刮片来自某大型传染病医院女性工作人员的常规年度妇科查体,受检对象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6~45.6岁。应用宫颈刮片法,采集  相似文献   
8.
9.
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临床诊断为慢性HBsAg携带者及病理诊断为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总结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通过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肝穿刺组织切片的病理变化。结果慢性HBsAg携带者41例无明显异常的症状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但肝穿组织病理检查仅有10例无明显病变,30例为轻度慢性乙型肝炎,1例为静止性肝硬化。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65例中,少数患者有较轻的肝功能异常改变;病理检查无明显炎症和纤维化。结论慢性HBsAg携带者主要是一组以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为主的患者,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患者也仅有轻度的肝功能异常;慢性HBsAg携带者及非活动性HBV感染状态是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对同一类病变的不同诊断用词,对其诊断应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血色病是指铁质在肝脏、胰腺等组织沉积,引起这些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而引发的疾病。目前有关脾脏[1]、神经系统[2]和肝脏[3]的血色病报道较少。我院在2011年4月收治1例继发性肝血色病患者,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42岁,汉族,山东烟台人。曾于2010年8月23日查体发现肝占位性病变,腹部超声提示肝实质性占位。超声造影检查示轻度脂肪肝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