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paf-1与MODS时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是一种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点的,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改变,它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的细胞自杀.已知细胞凋亡的途径有3条途径:死亡受体途径、线粒体途径、内质网途径.线粒体在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研究提示死亡受体和内质网通路的信号最终都汇集在线粒体通路中.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内凋亡通路的信号传导级联反应均以Apaf-1为靶子而调节凋亡体.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4岁。间断性腹部胀痛不适20年,偶有黑便,未系统治疗。入院前2年间加重发作,诊为肠套叠,均予非手术治疗。曾有经胃镜、结肠镜行胃、结肠多发息肉电灼切除术史。4h前,因患者再发阵发性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及便血,急诊收住院。查体:T:36.4℃,BP:120/70 mmHg,心肺可,急性面容,贫血貌,口唇黏膜及掌指端可见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3.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以胆囊的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以泡沫状组织细胞为特征的黄色肉芽肿形成和重度增生性纤维化的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CT对诊断有一定帮助,甚至术中都难以辨别,往往依靠冰冻切片确诊。最终诊断应依据病理学检查。该病为良性病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承气方剂对肠屏障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目的:实验观察MODS不同治疗方法对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MODS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ODS模型组、承气方剂治疗组、抗生素治疗组、谷氨酰胺组。以与肠屏障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及病理形态学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承气方剂治疗明显提高MODS大鼠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含量(P<0.05)、降低血中内皮素(ET)含量(P<0.01)、提高肠粘膜组织蛋白含量(P<0.05)、提高肠内容sIgA含量(P<0.01),降低肠组织中NO和iNOS水平(P<0.01);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全身主要脏器病理形态学结构明显改善,维持肠粘膜层、基底膜纤维结构于正常。抗生素治疗组上述指标结果较差。结论:承气方剂对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通过对肠屏障的保护发挥防治MODS的药效学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补体c3、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将16例急性胆道感染患者(A组)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C组,9例)采用经内镜胆道引流加中药治疗,常规治疗组(D组,7例)采用手术胆道引流,并将同期单纯胆囊结石患者18例(B组)作对照组,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补体C3、CRP和IL-6水平结果治疗前:A组与B组比较补体C3降低,CRP及IL-6均出现显著增高(P〈0.05或P〈0.01):治疗后:C组一般临床状况改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补体C3逐渐上升,CRP和IL-6均明显下降,与D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结论 内镜结合中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疗效显著,辨证运用中药能降低血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免疫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大承气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解基良 《天津中医》1994,11(1):44-46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冲剂防治急性腹内感染内毒素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为了观察与验证通里攻下法对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本研究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大承气汤,利用改进的冲剂剂型,对急性腹内感染病人进行了前瞻性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大承气汤冲剂具有防治急性腹内感染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同时对这一问题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小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对小肠黏膜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及对肠屏障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承气合剂治疗组、复方丹参合剂治疗组、活血承气合剂(承气合剂+复方丹参合剂)治疗组。对动物模型再灌注6h、24h、72h时血浆内毒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凋亡蛋白酶活化因子-1(Apaf-1)的表达分别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对于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活血承气治疗组各观察指标降低明显(P〈0.01),效果最佳。结论:小肠缺血-再灌注早期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是造成血中内毒素明显升高、肠屏障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活血清下法可以通过抑制Apaf-1表达来减弱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从而达到降低内毒素水平,保护肠屏障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通里攻下法(简称下法)是指荡涤胃肠、攻实祛瘀及泻热逐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温热病及危重病的治疗。1960年代初期以来,根据急腹症出现的功能障碍、梗阻、感染及血运障碍等不同的基本病理变化,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或下法与其他治则相结合,辨证施治,初步形成了一套治疗常规。 1.通里攻下法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肠内排列术与开腹黏连松解术对广泛黏连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及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南开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广泛黏连性肠梗阻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黏连松解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小肠内排列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管损伤、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清IL-4与TNF-α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5.2±2.0)min,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8.3±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NF-α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肠瘘、再次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2.33%、0、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8%、11.03%、20.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不完全肠梗阻症状发生率为0(0/43),对照组不完全肠梗阻症状发生率为4.65%(2/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黏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