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里攻下法在腹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与基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医通里攻下法(简称下法)是指荡涤胃肠、攻实祛瘀及泻热逐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温热病及危重病的治疗。1960年代初期以来,根据急腹症出现的功能障碍、梗阻、感染及血运障碍等不同的基本病理变化,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或下法与其他治则相结合,辨证施治,初步形成了一套治疗常规。  相似文献   

2.
中医通里攻下法(简称下法)是指荡涤胃肠、攻实祛瘀及泻热逐邪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温热病及危重病的治疗。60年代初期以来,根据急腹症出现的功能障碍、梗阻、感染及血运障碍等不同的基本病理变化,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或下法与其他治则相结合,辨证施治,初步形成了一套治疗常规。 1.急性肠梗阻、急性重症胆管炎、重型急性胰  相似文献   

3.
入法(续完)     
3.下法下法亦称泻下法,即用通便、泻热、逐水的方药,以治疗便结、实热及水饮等症的方法。《内经》提出,“中满里实”、“里热”、“血瘀”均宜攻下,为下法确立了应用原则,而《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则将下法广泛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并创立泻下方剂三十余首,堪称下法应用之典范。泻下剂是下法的具体体现,泻下药为其主要组  相似文献   

4.
1通腑法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理论依据〈br〉 通腑法是以“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1]为理论依据的。医圣张仲景对此论述颇多,涉及“下法”之治,就有50余方。金元时期,攻下派医家张从正认为“下药乃补药也”,对“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均给予下法,使通腑法在医林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温病学派吴鞠通把“下法”运用于温病之中,制定了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及导赤承气汤等5个承气汤,从而更加丰富了“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温病治疗中使用下法,重在祛邪热、存阴液,其次才是通燥屎、逐瘀积.而温病早投攻下,则能更有效地体现这一目的,因此有"温病下不厌早"的观点及原则.  相似文献   

6.
总结刘伟胜教授运用中药通里攻下法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经验。通过灵活运用承气汤类通里攻下使邪有外泻之机达到清热宣肺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通里攻下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医通里攻下法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8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通里攻下中药赤芍承气汤,2次/d,200 m l/次,疗程为2周。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病死率、肝功能、并发症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通里攻下法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通下法包括通便和泻下(亦称为攻下),是中医重要治疗法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所谓“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等,是其理论依据。广义的通下包括通便、泻水、攻瘀、逐痰等,故此法是祛除顽固病邪的一种治法,狭义的通  相似文献   

9.
下法具有通腑泻热 ,荡涤积滞 ,通瘀破结等作用。适用于温病热结肠腑或湿热积滞交结胃肠 ,以及血蓄下焦等证候。常用的具体治法有 ,通腑泻热法 ,导滞通便法 ,增液通下法 ,通瘀破结法等等。温热之邪伤阴是温病的基本矛盾 ,故温病之治重在救液。然救液之法 ,不外祛邪与扶正。其祛邪之中的下法尤为历代温病学家所重视 ,因此有“伤寒下不厌迟 ,温病下不厌早”之论。清·柳宝诒指出“胃为五脏六腑之海 ,位居中土 ,最善容纳……温热病热结胃腑 ,得攻下而解者 ,十居六七。”可见下法在温病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吴鞠通作为温病大家尤善使用下法。…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在多年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中,感到中医的通里攻下法,不仅是治疗急腹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防治感染性休克的一种有效措施。现根据有关资料,结合个人的临床体会作一初步探讨。一、通里攻下法是祖国医学攻下学说的组成部分之一,此法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早在《伤寒》《内经》中就有论述,到了金、元时期  相似文献   

11.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特征的疾病。在实践中我们以“通里攻下”法应用于急腹症 ,取得了一定效果 ,现回顾性小结如下。1 “下法”治疗急腹症的机理急腹症的病理主要是梗阻不通和炎症引起 ,由于梗阻可促进细菌繁殖而加重了炎症的发展 ,炎症组织水肿又加重了梗阻。中医认为 ,主要是脏腑间气机阻滞 ,即“不通则痛”,尤其是腑气的通降失常 ,影响血液循环 ,导致坏死中毒 ,热毒炽盛可伤阴损阳甚至出现中毒性休克。因此 ,只有及早应用通里攻下 ,才能有效地促进六腑气机 ,使其运行协调 ,恢复其通降 ,使机体从病理状态恢复至正常的生理状态。2 “下…  相似文献   

12.
在中医理论及古代医家对通法阐述的基础上,依据叶天士治疗胃痛的临证用药策略,浅谈通法在其治疗过程中的应用。胃痛无论实证、虚证,亦或虚实夹杂,其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治疗上应着眼于"通"。而通法的应用不只停留于通里攻下这一层面,广义通法在叶氏临证实践中的拓展应用为胃痛的治疗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里攻下法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概述中医对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organs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发病机理的认识以及运用通里攻下法治疗的立论依据。通过文献整理,认为通里攻下法防治MODS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3方面:①对MODS时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②对MODS及内毒素所致肝细胞DNA及蛋白质的合成增加有抑制作用;③能降低致损因子对肝脏的刺激作用,抑制过度炎症反应对组织脏器的损害。通里攻下法所采用的最主要的药物大黄能预防和治疗MODS患者胃肠功能衰竭,改善胃肠粘膜的血流灌注,消除患者血浆内炎症性介质。同时,对中医防治MODS的优势和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通下法是荡涤肠胃,泻下大便,逐邪下出的治疗方法,具有排除燥屎,荡涤邪热,逐水泻瘀,攻下宿食、痰结、冷积,通导结滞等作用。通过泻下大便,疏通腑气,可以调理气机,使一些疾病或证状迅速得到暂时的缓解。笔者在临床上应用通下法治疗一些较顽固、危重之病证,每获小效,今不揣浅陋,兹举数例,以求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八法中的下法,就是运用泻下方药以通泄大便,消除胃肠积滞,或者攻逐水饮的一种治疗方法.作者发现,该方法与躯干损伤治疗原则-治当下行之理有相通之处,通过临床实践证明,在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中,适当应用攻下润下方法,对解除疼痛、治愈疾病有良好效果.2006年-2008年门诊和住院部共接治该类患者176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严重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因及早期诊断,探讨通里攻下法在治疗严重腹腔感染中的应用机制。方法在治疗中除了必要的手术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病灶、合理使用有效抗生素、营养支持外,并结合辨证施治,运用中医通里攻下法,予以口服或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注入加味大承气汤。结果运用中医通里攻下法,通过粪便的排泄,减少了内毒素在肠道中的蓄积,减少细菌的增殖,改善了微循环,增加了血流量,减少过量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免疫反应,最终减轻了严重的腹腔感染和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结论在治疗严重腹膜炎的过程中,除常规使用的西医的手术方法及措施外,常规采用加味大承气汤,较好地防治了严重腹腔感染及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减少了多器官衰竭,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阳明下法是指用苦寒攻下之品,通过泻热导滞,通腑降浊的作用,治疗胃肠积热,燥实内结的一种袪邪方法。由于阳明燥结有轻重,证情有缓急,邪正有盛衰,因而有峻下、缓下、和下、润下之不同,张仲景《伤寒论》创诸承气汤方,实开下法之先河。 阳明燥实证的症候表现较为复杂,故辨  相似文献   

18.
对<温疫论>中使用的攻下、攻补兼施及润下等下法方剂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吴又可运用于疫病治疗的下法理论内容丰富,体现了对先世医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急腹症中,应用中医治病八法中的“下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总攻疗法”,是下法的一大发展。下法为运用具有通便泻下的药物组成方剂,以通利大便,荡涤胃肠达到排除病邪为目的,又称为泻下法或攻下法。《伤寒论》说“随其实而泻之”,“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内径》有所谓“实则泻之”。均说明实症宜采用下法治疗。现将笔者在急腹症中应用下法的体会作一小结: 一、下法治疗急腹症的机制急腹症的病理主要是梗阻不通和炎症,由于梗阻促进了细菌繁殖,加重了炎症,而  相似文献   

20.
对《伤寒论》中呕吐治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中对呕吐的论述共计60余条,约占全文的20%。确立了十二种治则,如发汗解表法、清宣郁热法、和解少阳法、攻下通腑法、温中散寒法、辛开苦降法、清上温下法、温肾回阳法、攻逐水饮法、化气利水法、温阳利水法、育阴利水法等,独具匠心.确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