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安徽省专科护士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加强专科护士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21年3月~7月采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专科护士使用情况问卷,对全省16个地级市157所医院1 846名专科护士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等专科护士应用情况。结果 专科护士使用情况问卷总分分值较低,专科护士的使用现状不理想。各维度使用情况中临床实践维度得分最高为(54.46±8.08)分,研究与咨询维度得分最低为(2.58±0.8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专科工作年限、职称、医院等级、专科护士专门岗位、现在工作岗位脱离专科护士领域是专科护士使用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安徽省专科护士使用情况呈中等水平,科研能力尚待提高。应优化培养体系,完善管理体制,规范使用流程,以促进专科护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实施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该院于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激光治疗患者82例,以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百多邦与红霉素联合方式,观察组采取rh-aFGF方式,而后对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5.10±1.67)d、创面皮肤外观复常时间(35.48±4.26)d、创面修复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10.32±3.65)d明显短于对照组(8.69±2.44)、(46.93±5.67)、(13.28±3.41)d;激光治疗创面修复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2.7%)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7%);创面修复治疗期间出现水肿、渗出、红斑及疼痛灼烧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实施创面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6例损伤平面以下无神经功能损害无需进行椎板减压的单纯胸腰椎骨折患者,Denis三柱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后路复位固定手术指针明确。在C臂机定位下行椎弓根穿刺,透视穿刺针,正、侧位片确认位于椎弓根内合适位置,切开皮肤约1.5 cm,依次攻丝,植入万向椎弓根螺钉,撑开、复位和固定。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测量Cobb角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神经根或者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35~80(60±15)min,术中出血量40~110(85±10)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8~32个月。VAS术前7.8分±1.1分、术后2.0分±0.6分;Cobb角术前45.1°±3.5°、术后6.3°±3.6°;两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得到矫正。内固定取出后复查X线Cobb角为7.8°±1.4°,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1个月ODI评分8.0分±0.6分,取出内固定ODI评分6.5分±0.8分(P0.05)。术后12~26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内固定断裂患者。结论后路经皮穿刺空心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适合无需减压(或椎管探查)的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肩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NeerⅢ和NeerⅣ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要点。方法从2005年9月~2010年10月,本组收治了33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62~80岁,平均73.7岁;左侧11例,右侧22例,NeerⅢ13例,NeerⅣ20例,行LINK半肩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应用改良的半肩关节置换评分系统(scoring system-modification for hemiarthroplasty,SSMH)评分和美国肩肘医师评分(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 Score,ASE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33例患者中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28个月。SSMH评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14.5分,末次随访(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6个月)平均评分25.6分,ASES评分术后1周平均评分45分,末次随访平均为84分。结论半肩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肩袖重建方式、假体与关节盂吻合度、术后功能锻炼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瘤病(MA)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观察1例MA患者的临床表现、MRI及组织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23岁.因发作性癫(痫)1年余人院.MRI示右顶叶皮质内约2.6cm×2cm大小团片状短T2、长T1及等T1异常信号.镜检示脑膜上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增生,并围绕在皮质内的小血管周围,伴有钙化和砂砾体形成,病灶内可见残存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增生的梭形细胞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CD34(+);残留的胶质细胞GFAP和Olig-2(+).结论 MA为脑皮质良性病变,预后良好.形态学上MA需与侵袭性脑膜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等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 ACIF)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12-2010-10,对24例(26节段)颈椎疾病患者行前路椎间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内固定,其中颈椎外伤性椎间盘突出、不稳7例,颈椎间盘疾患17例,其中双节段2例。结果24例患者随访12~20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6分上升到末次随访时15.2分,术后X线片与末次X线片提示椎间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Zero-p ACIF有较优异的材料和力学性能,能有效维持融合椎间高度,对椎前组织无影响,是一种新的颈前路融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关节内侧切口在股骨近端内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股动脉内侧腹股沟韧带远端横行切口,显露耻骨肌与长收肌,向外侧牵开血管神经,沿着肌肉间隙进入,必要时沿肌肉方向纵向打开肌肉,牵开后可显露小转子和关节囊内侧部分,可将长于股骨近端内侧的病变清除。术后观察16例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平均18.9个月。内侧切口组手术时间为(48±2.3)min,术中出血量(100±8.6)mL,术后引流量为(80±6.5)mL,术后无一例出现关节感染及脱位。结论建议术者采用髋关节内侧切口切除股骨近端内侧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R)对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W if-1基因甲基化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1.5μmol/L)5’-Aza-CdR处理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应用TaqMan探针为基础的实时定量PCR(Methylight)方法、SYBR Green PCR方法及蛋白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HT-29和LoVo细胞中W i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Methylight检测HT-29和LoVo细胞中Wif-1蛋白在药物作用后异常甲基化得到逆转;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0.5、1.0、1.5μmol/L 5’-Aza-CdR处理后W if-1基因mRNA和蛋白重新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Aza-CdR(0.5、1.0、1.5μmol/L)在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207±0.052)、(1.790±0.033)和(2.016±0.123);在Lo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0)、(1.294±0.048)、(1.893±0.061)和(2.204±0.041)。Western blot检测Wif-1蛋白检测DMSO对照组和不同浓度5’-Aza-CdR在HT-29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6±0.040)、(0.511±0.025)、(0.857±0.031)和(0.934±0.047);LoVo细胞株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42±0.032)、(0.844±0.044)、(0.854±0.037)和(0.856±0.034)。以上作用均呈时间、剂量±赖性,W if-1基因mRNA在HT-29细胞株表达和LoVo细胞株表达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144.823,P=0.000;F=476.195,P=0.000)。Wif-1蛋白表达在HT-29细胞株表达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F=129.674,P=0.000),但Wif-1蛋白表达在LoVo细胞株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17,P=0.948)。结论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W if-1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该基因表达下调甚至失活的主要原因。5’-Aza-CdR能够较成功地逆转结直肠癌细胞株HT-29和LoVo中W if-1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锯齿状病变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表达,探讨临床病理意义和在癌变通路中的作用,同时探讨MGMT基因在不同年龄层段甲基化状况。方法应用Taqman探针qPCR(MethyLight)方法检测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2013年的225例锯齿状病变[包括96例增生性息肉(HP)、61例广基(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和68例传统型锯齿状腺瘤(TSA)]、54例管状腺瘤(TA)、69例结直肠癌(CRC)和4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并通过测序法验证扩增的目的片段甲基化状态,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中116例锯齿状病变(包括52例HP、41例SSA/P、23例TSA)、20例TA、24例CRC和24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MGM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MGMT蛋白异常阳性程度在锯齿状病变和对照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呈负相关;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频率在不同年龄层段相关性比较中两者呈正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中MGMT基因甲基化可能诱导其蛋白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在结直肠"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的锯齿状癌变通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种新的癌前病变,可能通过无异型增生的畸形隐窝灶—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变途径发展为癌,迫切需要更多分子水平的指标预测锯齿状息肉的癌变潜能。更多地了解结直肠癌癌变的分子学改变,可以提高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锯齿状病变中经常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因此,正确认识p16基因甲基化与锯齿状病变的关系对早期预防和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