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16篇
  免费   2563篇
  国内免费   557篇
医药卫生   20836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54篇
  2020年   305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525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419篇
  2014年   874篇
  2013年   1117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256篇
  2010年   1239篇
  2009年   954篇
  2008年   925篇
  2007年   900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1052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93篇
  2002年   510篇
  2001年   513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502篇
  1998年   445篇
  1997年   413篇
  1996年   359篇
  1995年   314篇
  1994年   285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02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191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93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64篇
  1983年   51篇
  1982年   58篇
  1981年   40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8篇
  1977年   21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6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世补充完善,至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将其提炼为"升降出入"指导临床实践,河间学派门人后学亦秉承该理论,并各有侧重,如刘完素倡导出以宣通、张从正遵循下以通降、李东垣重视升以提清、朱震亨强调入以滋阴,共同发展和完善了玄府理论;现代学者围绕玄府的特性,提出与之相应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假说,促进了玄府理论在形质研究上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河间流派对玄府及其升降出入理论的认识,加以严谨的探讨和总结,以期对玄府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5.
膀胱副节瘤是原发于膀胱的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膀胱逼尿肌的交感神经丛,占膀胱肿瘤的0.05%,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0岁[1]。该肿瘤在病理上难以判断良性与恶性,疾病进展及预后并不十分清楚,目前临床上缺乏系统的病例研究。本院于2014年6月收治1例高龄女性患者,现结合此病例复习文献,对相关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血清丙二醛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给予丁苯酞辅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布美他尼与呋塞米两类K~+转运蛋白抑制剂对小鼠听觉功能的影响。方法:以30只健康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0例,布美他尼处理组10例,呋塞米处理组10例。对照组小鼠不予处理,布美他尼处理组予以布美他尼处理,呋塞米处理组予以呋塞米处理。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听觉脑干反应检测,对比三组小鼠听觉脑干反应阀值,以及布美他尼处理组、呋塞米处理组小鼠给药前后和恢复后听觉脑干反应阀值。结果:给药后,布美他尼处理组、呋塞米处理组平均听觉脑干反应阀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布美他尼处理组平均听觉脑干反应阀值高于呋塞米处理组(P0.05)。停止给药恢复后,布美他尼处理组、呋塞米处理组平均听觉脑干反应阀值均低于给药后(P0.05),与给药前接近。结论:布美他尼K~+转运蛋白抑制剂对钠钾氯协同转运蛋白1的抑制作用高于呋塞米,对小鼠听觉功能的损伤影响高于呋塞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地黄饮子加减方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84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原则选出12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余72只大鼠采用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筛选60只模型大鼠,每组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尼莫地平组(0. 011 g·kg~(-1)),地黄饮子加减方高、中、低(4. 54,2. 27,1. 14 g·kg~(-1))剂量组。连续灌胃30 d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检测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IHC)检测海马CA1区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 0. 01),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均有不同程度地损伤,凋亡率显著增加(P 0. 01),PI3K,Akt的积分吸光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明显降低(P 0. 01),Caspase-3的积分吸光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显著增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 0. 05,P 0. 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 0. 05,P 0. 01),PI3K,Akt的积分吸光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值显著增高(P 0. 01),Caspase-3的积分光密度和平均积分吸光度不同程度降低(P 0. 05,P 0. 01)。结论:地黄饮子加减方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潜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抑制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垂体腺瘤形成中的作用,以及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垂体腺瘤临床特征之间关系。方法 分别提取64例垂体腺瘤患者(垂体瘤组)和32例非垂体瘤患者(对照组)外周静脉血的P16基因,用亚硫酸修饰、PCR扩增、基因克隆及平板克隆测序等技术检测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比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的P16基因甲基化比例,以及对垂体瘤组中不同肿瘤大小、内分泌功能、复发、瘤卒中、侵袭性、年龄及性别临床特征患者的P16基因的甲基化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1)垂体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巨腺瘤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大腺瘤组和微腺瘤组(均P 0. 05),大腺瘤组与微腺瘤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3)无功能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激素分泌组(P 0. 05);(4)侵袭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非侵袭组(P 0. 05);(5)≥41岁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30~35岁组和36~40岁组(均P 0. 05),30~35岁组与36~40岁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6)复发组甲基化比例明显高于初发组(P 0. 05);(7)伴瘤卒中组与无瘤卒中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8)男性组与女性组的甲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与垂体腺瘤的形成、大小、内分泌功能、侵袭性、是否复发以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而与是否伴有瘤卒中及患者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原络调神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原络调神针刺法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血清炎症因子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2.5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HAMD、MESSS评分及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及血清IGF-1、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原络调神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IGF1、BDNF、N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