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患者男,88岁,已婚,哈萨克族。因车祸致左股骨开放性骨折并全身多处擦伤,急性失血入院。X结片示:左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该患者皮肤苍白,中重度贫血貌。考虑年龄大,自身精神差,故第一时间考虑对症支持治疗处理,给予抗炎、止血和扩充血容量处理。遂申请红细胞悬液2 U,血浆400 mL。输血科在复查血型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玻片法:A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液空肠引流式胰、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的临床技术.方法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患者施行志愿者供体的一期胰、十二指肠及肾联合移植术.胰腺外分泌采用十二指肠和上段空肠直接侧-侧吻合引流(不用Roux-en-Y吻合).术前应用赛尼哌抗体诱导治疗,术后给予FK506+骁悉+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结果术后胰、肾立即发挥功能,外源性胰岛素于术后7天停用,肾功能于术后3天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外科并发症.术后35天痊愈出院,胰、肾功能良好.结论改良的胰液空肠引流式胰腺、十二指肠-肾脏一期联合移植安全可靠,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并发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改良术式较传统术式(采用Roux-en-Y吻合)技术简便,也可避免胰液膀胱引流术式相关的外科并发症.现代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和良好的配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及其相关问题。方法对1例巨大的多囊肝、多囊肾患者和1例肝炎后肝硬化、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UW液原位灌注,快速切取。肝移植分别采用经典式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三联免疫方案。结果两例患者术后移植器官立即发挥功能。例1术后第2天发生急性肺损伤,第11天发生ARDS,经积极治疗后控制;例2肝、肾功能正常,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和原发病复发等问题。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终末期疾病的方法之一,完善的手术、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测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在技术上较单纯的肝移植或肾移植要求更高、更复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种新的活化T细胞膜分子p140在输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方法选择7名输血患者(均为意外创伤)为实验组,10名未输血患者(泌尿结石或精索静脉曲张术前患者)为正常对照组,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140在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140在输血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T细胞有表达,第1周时最高,至第4周时已无表达;而正常对照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始终无p140表达。结论p140在输血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表明:输血患者T细胞有活化,此种活化为外来抗原特异诱导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用他克莫司(FK506)替换环孢素A(CsA)预防和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异常,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移植肾肾病(CA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以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临床确诊为CAN后,用FKS06替换CsA。FK506的起始剂量为原CsA剂量的1/50~1/100,维持剂量则根据患者的体重、发病情况、肾移植时间及FK506的血药谷值浓度确定,其他免疫抑制剂用量不变。观察换药后的移植肾功能变化,同时监测血糖、血脂和FK506的血药浓度。结果 用FK506替换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移植肾功能较替换前明显好转(P<0.05),胆固醇、甘油三酯较替换前降低(P<0.05),但血糖升高,出现新发糖尿病2例。结论 用FK506替换CsA可改善移植肾功能,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肾康注射液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确诊为CAN的患者随机分为肾康治疗组,静脉滴注肾康注射液,丹参治疗组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维持原免疫抑制方案不变,治疗4周后总结观察疗效。结果:肾康组与丹参组在临床生化指标(SCr,BUN)改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前者优于后者。结论:肾康注射液可以治疗CAN,延缓其临床进展,是CAN多种治疗方案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
肾脏移植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方法 对1123例肾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死亡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共死亡24例,死亡率2.1%,其中10例死于感染,8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死于应激性溃疡,2例死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结论 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加强肾脏移植围手术期有关预防措施是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志愿者尸体胸腹部大器官联合摘取506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了 1988年 12月~ 2 0 0 3年 4月行志愿者尸体单纯肾脏摘取及心、肝、胰、肾等多器官联合摘取的经验。方法 共行 5 0 6例志愿者尸体器官摘取。结果 单纯肾脏摘取 4 31例 ,肝 肾联合摘取 5 5例 ,胰 肾联合摘取 10例及心、肝、肾联合摘取10例 ,分析单器官或多器官摘取的各种不同方法 ,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论 探讨心、肝、胰、肾多器官联合摘取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总结各器官摘取在人员组织、整体配合及技术要求等方面的重要性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活化T细胞抗原p140在肾移植患者T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观察P140的表达,并用移植肾穿刺活检证实排斥反应。结果表明,P140在肾移植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T细胞有弱表达,存在排斥反应时表达增强,提示P140为一种新的移植抗原诱导的T细胞活化分子;P140在肾移植患者排斥反应时表达增强,有可能成为特异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全身淋巴结X线照射预处理在活体肾脏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非清髓性全身淋巴结照射(TLI)预处理在活体供肾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5例受体接受了TLI,平均年龄27岁。供受体的HLA-A、B、DR6个抗原中4个抗原错配1例,3个抗原错配2例,1个抗原错配2例。供肾切取均采用手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手术。TLI治疗从移植手术前5天开始,90cGy/d,共5天。术中和术后的免疫抑制药物方案与同时期的活体或尸体肾移植相同,但剂量略减少。术后定期检测受体外周静脉血白细胞绝对值;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Th1、Th2亚群的变化;观察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情况、移植肾状态、急性排斥反应频率和相关副作用。结果受体外周血白细胞在术后的1~2周达最低值,12周观察期内均未恢复到移植术前水平。T细胞总数和CD4^+T细胞、CD8^+T细胞在术后的1~2周内达最低值,300天的观察期内未恢复到移植前水平;在TLI治疗后Th1细胞百分比减少,Th2细胞百分比略有增加,因此Th2细胞相对增多。观察期内未发生移植肾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正常。免疫抑制剂使用量低于同时期的其他活体肾脏移植和尸体肾脏移植受体。没有任何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非清髓性TL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治疗手段,可以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抑制状态,在减少肾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基础上,减少了其他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是一个理想的活体肾脏移植的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