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痔术式的部分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用新的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价值。解决混合痔术后疼痛、出血、创口愈合延缓等问题,确保术后肛门功能不受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改进术式(外剥内扎缝合术为治疗组)与传统外剥内扎术式疗效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可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出血、排尿困难、创缘水肿。伤口愈合时间短。术后肛门功能不受影响。结论:外剥内扎缝合术具有痛苦小、疗程短、后遗症少、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rRNA基因间隔区碱基测序对当归进行鉴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通过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测定。对当归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 常规提取当归种籽DNA,利用合成的特异性引物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套式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当归种籽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存在;经测序后得到了当归种籽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结论 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测定可做为分子水平鉴定植物性中药材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DNA测序建立甘肃当归、大黄种子rRNA基因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甘肃地道性中药材当归、大黄种子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碱基序列测定,以期建立从分子水平对中草药种子进行鉴定的一种新方法。方法:提取当归、大黄种子中核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其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进行套式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进行碱基序列测定。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以上述方法可获得当归、大黄种子DNA中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PCR扩增产物;并经测序后得到了当归、大黄种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的碱基序列,且具有明显的差异和可对比性。结论:不同植物性中药材种子r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碱基序列可做为从分子水平进行鉴定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麻花秦艽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西玲  王岚  刘丽莎 《中药材》2004,27(3):160-161
用热水浸种、不同发芽温度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等处理麻花秦艽种子,结果:种子发芽适温为20℃,用200 ppm赤霉素浸种24 h,发芽率可达90.0%.  相似文献   
5.
黄管秦艽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丽莎  吴迪  张西玲 《中药材》2008,31(11):1635-1638
目的:首次对黄管秦艽从药材性状、显微结构、活性成分、nrDNA ITS序列等方面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形态学、组织学的鉴定方法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运用DNA技术进行序列测定并分析结果。结果:黄管秦艽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与秦艽相似;有效成分含量高于中国药典规定;在ITS水平上分析黄管秦艽与大叶秦艽同源性为99.50%。结论:为黄管秦艽药材的研究及秦艽新药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2种苦苷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秦艽中獐牙菜苦苷和龙胆苦苷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比较甲醇超声提取法、甲醇索氏提取法、药典法(2005版药典秦艽项下方法)三种提取方法对2种苦苷成分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甲醇超声提取法优于其它二种方法。结论甲醇超声提取法操作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准确度高,为科学控制秦艽质量提供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麻花秦艽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麻花秦艽根、茎育出的无菌苗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实验。结果: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 0.5~1.0 mg·L-1+NAA 0.5 mg·L-1,适于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附加IAA 1.0 mg·L-1+BA 3 mg·L-1,适于愈伤组织的诱导;附加IAA 1.0 mg·L-1+BA 2.0~3.0 mg·L-1适于愈伤组织继代培养,附加BA 2.0 mg·L-1+NAA 0.5 mg·L-1适于愈伤组织的分化。结论: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可以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秦艽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秦艽在本草学考证、植物化学、生物学特性及药理学等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秦艽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笔者现根据所查资料就秦艽近10年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1 本草学考证 秦艽又名西秦艽、大秦艽、左秦艽、左扭根等,作为传统常用中药,历代本草皆有收载。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1]。《名医别录》载:“秦艽生飞鸟山谷。”陶弘景云:“今出甘松、龙洞、蚕陵……以根作罗文相交,长大黄白色者为佳。”[2]宋《图经本草》云:“……其根土黄色而相交纠,长一尺以来,粗细不等,枝干高五六寸。叶婆娑连茎梗,俱青色,如莴苣叶。六月开花,紫色,似葛花,当月结子,每于春秋采根阴干”[3]。《本草纲目》曰:“秦艽出秦中,以根作罗纹交纠者佳,故名秦艽、秦纠”[4]。 经考证,飞鸟山、甘松、蚕陵在四川省境内,泾州在甘肃省境内,鹿州、歧州在陕西省境内,秦中可能指陕西。由此可见,甘肃、陕西、四川等省都出产秦艽;以位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陕西和甘肃两省为产区地道。古本草所载产地与目前秦艽生产情况基本一致。从历代本草记载来看,自古秦艽原植物有多种,而以“罗...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学院管理工作者也应转变观念 ,采用科学的方法合理管理 ,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我们对12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复方亚甲蓝注射液,施行简化骶管麻醉,麻醉镇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120例,男65例,女55例;年龄20~65岁。混合痔35例,内痔15例,肛瘘30例,肛周脓肿25例,肛裂1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