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甘肃野生秦艽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研究甘肃不同地区4种野生秦艽rDNA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寻找秦艽组药材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对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 X,MEGA3等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及黄管秦艽的ITS长度为800 bp,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90,170,340 bp。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ITS序列可以作为野生秦艽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药材质量灰色关联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药材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甘肃10个产地黄管秦艽为研究对象,测定龙胆苦苷、总环烯醚萜苷类、醇浸出物、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构建黄管秦艽质量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 10个不同产地黄管秦艽样品的相对关联度在0.394~0.652之间。其中相对关联度0.50的样品有6个产地,其样品质量评价较高,其余产地药材质量评价较低(相对关联度0.50)。卓尼县柳林乡观景台产地黄管秦艽的指标相对关联度最大(0.652),质量评价最优;漳县三岔镇狼王沟产地黄管秦艽的指标相对关联度最小(0.394),质量评价最差。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模型可应用于黄管秦艽药材的质量评价,本研究结果可为黄管秦艽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甘肃不同产地黄管秦艽的紫外光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地黄管秦艽指纹图谱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黄管秦艽紫外指纹图谱具有指纹特性;主成分分析得分图反映出不同产地黄管秦艽对营养成分的积累具有差异,可以区分不同地黄管秦艽。结论紫外谱线组法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鉴别区分不同产地黄管秦艽药材。  相似文献   

4.
黄管秦艽U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6,(8)
目的:建立黄管秦艽和大叶秦艽的UPLC指纹图谱,对两者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依据。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ACQUITY UPLCBEH C18柱(50 mm×2.1 mm,1.7μm),流动相甲醇-0.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3 m L/min,检测波长242 nm,柱温3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分析指纹区和特征峰。结果:标定了黄管秦艽13个共有峰,13批黄管秦艽药材都有较高的相似度(0.976~0.997),用于指纹图谱适用性检验的大叶秦艽与黄管秦艽也有较高的相似度(0.99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黄管秦艽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Wu YH  Di W  Cui ZJ  Li YF  Liu LS 《中药材》2011,34(4):517-519
目的:对不同产地秦艽的质量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性状、显微鉴别方法进行鉴别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龙胆苦苷含量测定,利用RAPD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秦艽的性状、显微特征具有差异,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依次为湟中种群(K)>环县种群(J)>子午岭种群(H)。结论:对不同地区秦艽药材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有效成分含量和遗传水平的顺序,为保护野生品种、确保引种栽培秦艽药材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西部地区濒危药用植物秦艽的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在甘肃、陕西、宁夏、四川及青海5个主产地的野外实地考察,利用性状鉴定和显微鉴定对不同产地野生秦艽的形态组织进行评价研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产地野生秦艽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不同产地秦艽的显微比较和其有效成分龙胆苦苷的含量都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 不同地区秦艽药材的内部构造和有效成分含量具有较大差异,研究为秦艽野生种群保护、保证药材质量和寻找新的替代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7)
目的: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药典所列秦艽的4种基原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和小秦艽及其近缘种黄管秦艽、管花秦艽进行分子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以期在DNA分子水平上为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作为秦艽替代品使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筛选出8条重复性好、扩增条带清晰的引物用于所有样品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使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并绘制聚类图。结果:ISSR指纹图谱共检测到9条种间特异性条带,可用来鉴定除小秦艽以外的5个种的秦艽;秦艽替代品黄管秦艽和小秦艽最先聚在一起,管花秦艽与小秦艽、麻花秦艽的亲缘关系更近,粗茎秦艽与其他5个种的秦艽存在较远的亲缘关系。结论: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支持黄管秦艽和管花秦艽作为秦艽的替代品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家种黄管秦艽进行抗炎、镇痛品质评价,研究其有效部位.方法 采用二甲苯耳肿胀法、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比较野生黄管秦艽、家种黄管秦艽与麻花秦艽的抗炎、镇痛作用.同时比较了黄管秦艽水提物及其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物的抗炎、镇痛作用.结果 野生黄管秦艽、家种黄管秦艽与麻花秦艽均能显著降低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率、醋酸腹腔注射致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黄管秦艽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物抗炎、镇痛作用显著.结论 家种黄管秦艽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30%乙醇洗脱物为其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鉴定法对新疆和田市售维药材赤芍的精准鉴别,为保证药材来源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系统鉴定法,即综合性状、显微鉴别(横切面、粉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配合Gen Bank数据库、NCBI的blast功能和Contig Express、DNAMAN、Editseq、Me GA5等软件的使用,对维药材赤芍的性状、显微及ITS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对块根芍药及其易混品种进行ITS序列分析、遗传距离、特异位点、N-J系统聚类树分析。结果:通过系统鉴定法有效鉴别出维药材赤芍的药材来源为块根芍药Paeonia hybrida Pall。并且应用ITS序列能快速有效区分块根芍药与窄叶芍药和新疆芍药。结论:本研究证实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维药材克孜力乔古鲁克的精准鉴别,为确保其准确的药材来源提供科学依据,对块根芍药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甘肃产秦艽与黄管秦艽微量元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甘肃产秦艽、野生黄管秦艽及栽培黄管秦艽中的铁、锰、镍、铜、锌、钙、镁、铬等8种微量元素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8.1%~114.5%,RSD〈3.18%。秦艽中铁、锰、镍、铜、钙、镁的含量较高,而黄管秦艽中锰、锌、铬的含量较高。结论野生黄管秦艽和栽培黄管秦艽的元素含量有所差异,特别是铁的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二者的生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紫红獐牙菜进行系统的药材鉴定研究。方法运用形态学、组织学方法对药材性状、显微结构进行鉴定,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详细描述了紫红獐牙菜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及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含量测定3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药材鉴定、质量标准研究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紫红獐牙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提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秦艽叶绿体的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麻花秦艽、粗茎秦艽为对象,采用改良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提取,优化纯化方法,分离得到秦艽叶绿体后测定cpDNA浓度,检测其OD值并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纯度。结果: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cpDNA(0.1~0.4μg/10g),扩增ITS2序列验证其无核污染,满足后续测序要求。结论:cpDNA的纯度和质量对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的正确率和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获得了高纯度、高质量的秦艽cpDNA,为秦艽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获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提取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秦艽叶绿体的基因组序列特征、遗传多样性以及资源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文以麻花秦艽、粗茎秦艽为对象,采用改良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方法进行提取,优化纯化方法,分离得到秦艽叶绿体后测定cpDNA 浓度,检测其OD 值并扩增ITS2 序列验证其纯度。结果: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cpDNA (0.1~0.4 μg/10 g),扩增 ITS2 序列验证其无核污染,满足后续测序要求。结论:cpDNA 的纯度和质量对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的正确率和可信度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获得了高纯度、高质量的秦艽cpDNA,为秦艽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的 获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竹叶花椒及其近缘种药材的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2(ITS2)条形码序列,探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竹叶花椒及其近缘种药材的可行性。方法:对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测序,并从GenBank数据库下载ITS2序列,共获得竹叶花椒及其近缘种药材ITS2序列43条,基于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BLAST)法、临接法(NJ)、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和ITS2序列二级结构进行鉴定分析。结果:BLAST结果与性状鉴定结果一致;竹叶花椒种内平均K2P遗传距离小于其与花椒、青花椒、野花椒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NJ系统聚类树和ITS2二级结构可直观地区分竹叶花椒及其近缘种。结论:应用ITS2条形码可以有效地鉴别竹叶花椒及其近缘种药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牛蒡ITS序列与牛蒡子药材质量相关性.方法 采集全国26个不同产地的牛蒡子药材,采用PCR扩增后测定ITS序列,HPLC法对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进行测定,应用ClustaiX( 1.81),Mage 4.0,SPSS 13.0等统计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基因分型、相关性等分析.结果 测得了26份牛蒡的ITS序列全长,在GenBank中注册,获得登记号,测定牛蒡子药材中牛蒡苷含量、千粒重,统计分析牛蒡的基因分型与药材质量具有相关性.结论 为揭示牛蒡子道地药材的分子形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药材质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玲  张西玲  郭玫  林丽  杨韬 《中药材》2006,29(5):437-439
目的:对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质量进行研究。方法:使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进行鉴定研究,并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不同产地秦艽栽培品的性状、显微特征具差异,但均含有龙胆苦苷活性成分,其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不同栽培地区对秦艽药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具有影响,为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秦艽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建立秦艽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法,对秦艽药材进行HPLC测定,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0nm;记录时间:70min.采用浙江大学出版的指纹图谱相似度比较软件进行比较.结果:运用梯度洗脱能很好分离秦艽的各类成分,通过软件的比较,秦艽药材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结论: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秦艽药材的指纹图谱.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20,(2)
目的:利用中药系统鉴定法鉴别青葙子及其混伪品,为青葙子药材的准确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性状、微性状、显微鉴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对青葙子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物种DNA条形码序列的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评估序列的条形码间距,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仅凭性状鉴别难以区分青葙子与混伪品;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其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经筛选,推荐ITS序列作为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trnL序列作为补充序列。结论:中药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对青葙子药材的精准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基原中药黄芪样本DNA序列,研究特异性鉴别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方法。方法:通过筛选5条常用DNA条形码序列(ITS,ITS2,psbA-trnH,rbcL,matK),运用MEGA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可特异性鉴别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序列及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引物。结果:ITS及ITS2序列可准确区分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发现稳定的SNP位点,蒙古黄芪在ITS序列第476位点(位于ITS2序列上游)为碱基C,而膜荚黄芪为碱基T,并设计三对特异性鉴别蒙古黄芪的引物对。结论:ITS/ITS2序列以及特异性引物可准确鉴别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为黄芪药材的基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5,(9)
目的:比较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的6种药用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麻花秦艽G.straminea Maxim.、小秦艽G.dahurica Fisch.、黄管秦艽G.officinalis H.Smith和管花秦艽G.siphonantha Maxim.ex Kusnez.)的药用形态及显微鉴别特征,为中药秦艽真伪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法对主根的上、中、下3个部位分别做横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粉末经水合氯醛加热透化后显微观察。结果:粗茎秦艽根上、中、下部都没有中柱裂分。秦艽、小秦艽、黄管秦艽的根只有上部有中柱裂分;麻花秦艽和管花秦艽的根上、中、下都是完全分离的小根纠聚在一起。粉末鉴别中,小秦艽、麻花秦艽和管花秦艽都有大量的厚壁细胞,但形状不同。其他3个种没有发现厚壁细胞。结论:秦艽组6种药用植物根的形态组织显微结构有较大差异,可为中药秦艽的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