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下小儿肺叶切除术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8—2019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实施了2例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小儿肺叶切除术,患儿年龄分别为4岁和10岁,体重分别为17 kg和30 kg。术后病理诊断:一例为左下肺叶叶内型隔离肺,一例为右下肺叶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结果 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机器人连接时间分别为30 min和10 min;机器人操作时间分别为120 min和9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 m L和50 m L;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均为5 d,术后住院时间均为7 d。随访时间分别为12个月和8个月,无气胸、血胸,支气管胸膜瘘及肺不张等并发症。结论 da Vinci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进行小儿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三维显像系统、灵活的机器人器械及过滤抖动功能更加有利于肺动、静脉及支气管游离,但缺乏触觉反馈易使术中牵拉肺致出血。  相似文献   
2.
常晓盼  刘永  陈浩  翟明玉 《骨科》2020,11(2):112-116,124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策略治疗成人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即无放射学异常的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CSCIWORA)的疗效。方法对郑州市骨科医院2013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9例成年CSCIWORA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病人术前、术后6个月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比较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联合入路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以及伤后7 d内手术与7 d后手术病人的ASIA分级情况。结果69例病人中,24例行颈椎前路手术,32例行后路手术,13例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术中出现脑脊液漏2例,行腰大池引流后均无感染。伤后7 d内完成手术的有51例,超过7 d完成的有18例。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病人之间的手术前后ASI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7 d内手术与7 d后手术病人术后6个月的ASI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60,P=0.014)。结论结合影像资料,制定个体化手术入路,把握手术时机(7 d内)解除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可使颈髓损伤修复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就诊的152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按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76例(钉棒脊柱内固定系统)与观察组76例(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伤椎椎体高度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extant经皮微创脊柱内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术后疼痛缓解明显,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药物经济学方法,探讨保守疗法与骨水泥强化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成本-效益",为临床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4月 ~2019年4月在本院骨科治疗的OVCF患者107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三组:PKP组33例、PVP组27例、保守组47例,分别采用PKP、PVP和保守治疗.统计三组患者住院期间、随访期间的医疗支出(C),并以VAS评分对其疗效进行分级(E),计算其成本-效益比=C/E.分别以"痊愈"和"好转"为标准,对3种治疗方案在早期(出院时)、远期(1年以上随访)的C/E值进行比较.结果 3种治疗方案的C/E值为:(1)出院时,以"痊愈"为标准,PVP组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巨结肠症发病率位于小儿消化道畸形第二位。随着微创外科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对疾病的治疗预期也从基本的排便和肛门外观要求提高到对远期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要求。针对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手术,本文就技术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重点分析了最小创伤与最大限度保留远期排便功能的关键问题。作者结合da Vinci机器人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治疗中的解剖层面和操作技术优势,展望了未来先天性巨结肠症微创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区法椎间孔切开在颈椎后路内镜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重复性。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采用内镜下分区法椎间孔切开、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35~56(47.3±5.1)岁。手术节段:C_(4,5) 6例,C_(5,6) 10例,C_(6,7) 5例。采取分区法在内镜下完成椎间孔切开,再行髓核摘除及神经根减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d、术后1周的NDI及VA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6.10±26.39) min,术中出血量为(50.10±18.25) ml,无神经损伤、硬膜撕裂、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9个月,中位数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手术前后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 d、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N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后路内镜下应用分区法行椎间孔切开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可靠、可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90例L5~S1 LDH患者(2017年6月~2020年9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PTED组(n=45)、FD组(n=45)。FD组接受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 discectomy,FD)治疗,PTED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对比2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术前、术后3d、7d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创伤应激因子[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结果 PTED组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长较FD组短,术中失血量较FD组少(P<0.05);PTED组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较FD组低(P<0.05);PTED组术后3d、7d VAS评分较FD组低(P<0.05);PTED组术后12h血清ACTH、Cor水平较FD组低(P<0.05)。结论 与FD治疗L5~S1 LDH患者相比,应用PTED治疗于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感及创伤应激、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应用机器人辅助肛门成形术治疗男性中、高位肛门闭锁9例(2例直肠膀胱颈瘘,2例直肠前列腺部尿道瘘,5例直肠尿道球部瘘),平均年龄4.7月(3~9月)。仰卧位,三孔法,使用Si型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单极电凝游离松解直肠系膜,在直肠固有筋膜下游离盲端及瘘管,直至末端切断,机器臂缝扎瘘口。镜头直视下经横纹肌复合体中心建立盆底隧道,将直肠从中拖出,与会阴皮肤间断吻合。结果 9例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完成肛门成形术,平均手术时间116 min(105~130min),人机对接时间平均42 min(35~50 min),操作台手术时间平均31.4 min(26~38 min)。术中解剖层次清晰,几乎无出血,无术中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0.2 d(7~14 d)。平均随访10个月(6~15个月),肛门功能评分优6例,良3例(污便)。2例肛门狭窄。经保守治疗,连续随访半年,污便与肛门狭窄逐渐好转。结论 da Vinci机器人手术系统解剖瘘管精细、清晰,瘘口缝合严密、可靠,完整保护盆底神经和外括约肌系统,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区域穿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19年12月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5例,依照手术方式分为区域穿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组(可视化组)63例、TESSYS椎间孔成形组(TESSYS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下肢痛VAS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复查CT及MRI,评价术后椎间孔成形情况及减压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Macnab标准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穿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囊肿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术用于治疗胆总管囊肿已有20余年历史,操作方法也趋于成熟。目前,随着产前检出率的提高和手术时机的提前,腹腔镜术后吻合口狭窄成为患儿接受再次手术的最主要原因。为达到更理想的手术疗效,笔者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归纳了腹腔镜胆总管囊肿近端切除术和吻合术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