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任万军  李燕  刘子栋 《中国血液净化》2004,3(11):590-591,594
目的探求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4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组和血液透析滤过组,血液灌流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HD)的同时,接受每周1次HD 血液灌流(HP)治疗;血液透析滤过组行每周1次常规HD治疗,接受每周2次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改善情况及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3项指标.结果两组经过1个月的充分透析后,其临床症状、神经反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而血液灌流组SCV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结论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在常规HD治疗的同时接受HP或HDF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同种异体血管内皮细胞(VEC)反应产生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型趋化因子(I-TAC)生成的机制。方法单独培养的VEC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TNF,用Multiplex技术检测上清液中IP-10、I-TAC浓度的变化;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同种异体VEC单独培养或共培养,检测上清液中趋化因子以及TNF浓度的变化;单核细胞和VEC共培养液中加入抗TNF抗体或核因子(NF)-kB通路阻断剂BAYll.7082干预免疫反应,观察对趋化因子生成的影响。应用实时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与VEC共培养前后细胞内TNF、IP-10、I-TAC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外源性TNF可刺激VEC产生IP-10、I-TAC;单核细胞、VEC单独培养只产生微量的IP-10、I-TAC,共培养24、48、72h后上清液中TNF以及IP-10、I-TAC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内TNF、IP-10、I-TACmRNA表达水平也显著增加;加入抗TNF抗体或BAY11-7082能消除单核细胞和VEC共培养导致的趋化因子生成。结论在同种异体单核细胞与VEC免疫反应中,单核细胞活化后产生TNF,再通过NF—KB信号通路刺激VEC产生IP-10、I-TAC等趋化因子,应用TNF抗体以及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能减少IP-10、I-TAC等趋化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3.
腹膜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在不同时期所用的不同腹膜透析方式及护理。方法 :总结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9例的治疗与护理。结果 :9例经腹膜透析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 :(1)在急性期 ,应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出入量尤其是脱水量 ,颅内压 ,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并发症。主要以自动腹膜透析 (APD)为主 ;(2 )恢复期患者主要是加强肢体锻炼 ,心理护理 ,腹膜透析培训 ,可选择APD或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  相似文献   
4.
动静脉内瘘是人为构建的一种非生理性结构,可引起体循环血管阻力下降,导致心输出量增加,通常无临床意义;但当内瘘流量过高时可加重心脏容量负荷,引起心力衰竭发生。本文报道1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表现的高流量动静脉内瘘的诊疗经过,分析并总结其病理生理机制、预防管理等,以提高临床对内瘘高流量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检查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关系。方法选择济南市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0例,按内瘘是否堵塞分为两组,内瘘堵塞组(A组)和未堵塞组(B组),回顾性检查血栓弹力图,凝血常规和血常规。结果①血红蛋白和凝血常规各指标在内瘘堵塞组(A组)和对照组(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国际标准化率INR(0.98±0.05)比(0.98±0.09),P=0.48〉0.05;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33.78±4.85)比(32.05±4.15),P=0.21〉0.05;凝血酶原时间PT(11.92±0.64)比(11.90±1.15),P=0.48〉0.05,血小板数量两组间有显著差异(190.7±40.07)×10^9/L比(189.7±42.01)×10^9/L,P=0.04〈0.05);②14例内瘘堵塞患者(A组)中经TEC提示高凝状态10例,血小板高度活化4例。36例对照组(B组)中TEC提示高凝状态30例,30例中血小板功能升高16例,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高度活化6例;③血栓弹力图(TEG)中,R,K,ANGLE,CI值在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明显提示内瘘堵塞组(A组)的高凝状态。结论血栓弹力图与其他常规凝血检查比较更能反映血液透析患者的高凝状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内瘘血栓形成倾向监测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的血管通路类型对新血液透析(HD)患者炎症状态的影响,为HD患者选择最优血管通路。方法对150例新HD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按血管通路类型分为4组,半永久性置管(TC)组4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组50例,临时置管+自体动静脉内瘘(C+AVF)组50例,动静脉移植血管(AVG)组10例。分别在建立血管通路前及建立血管通路1年内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共7次。以CRP为因变量,校正年龄、性别、冠脉疾病、糖尿病、感染、通路血栓、HD和手术后天数,进行混合效果模式分析。并记录各组3月内死亡率。结果与AVF相比,采用TC和AVG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C+AVF者无显著变化。混合效果模式分析标明血管通路类型(TC、AVG)是重要的预测因素。结论患者开始HD应用TC或AVG体内炎症状态增高,可能促进HD开始后90 d死亡率升高。HD患者选用AVF或C+AVF血管通路可减少体内炎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血液透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万军 《医学综述》2001,7(1):31-34
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行透析治疗的患者 ,肝脏疾患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后 ,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作为血液透析(HD)患者肝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正引起重视。文献报道 ,HCV在HD患者中感染率为 2 0 %~ 6 0 % ,每 10 0例透析患者每年有 4 6例感染HCV[1 ] 。有必要了解HCV与HD的关系。现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综述 :①HCV的结构与实验室检测。②HCV感染的临床特征。③HCV的流行与透析患者的危险因素。④HCV的传播途径及控制措施。⑤干扰素在HCV治疗中的应用。1 …  相似文献   
8.
1998年 1 0~ 1 1月 ,我们对 75例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患者的全血进行了测定 ,旨在探讨其贫血类型及其对治疗的影响因素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文 CRF患者 75例 ,其中男 49例 ,女 2 6例 ;年龄 2 2~ 61岁 ,平均 (49.2± 1 4.5)岁。CRF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50例 ,慢性肾盂肾炎 1 6例 ,高血压肾病 5例 ,糖尿病肾病 2例 ,其他 2例 (治疗组 )。患者均排除出血及血栓形成疾病 ,无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或严重肝功能异常。此前 4个月内均未输血或应用影响造血功能的药物。另取 60例正常人作对照 ,其中男 39例 ,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转变医疗服务模式,现探讨在家庭慢病管理中,启用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效果。方法:将本地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模式的推广试点。选择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共160例,采用随机实验的方法,将这160位老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社区卫生服务,而实验组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试行六个月后,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两组老人对不同服务模式的满意度、疾病痊愈率。结果:两组老人经过不同类型的医疗卫生服务后,实验组老人的满意度、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有利于医疗改革的深化和医疗模式的转变,同时也能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治愈率。所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肾移植术后癫痫强直-阵挛发作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性,50岁。1999年12月29日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恢复良好,给予环孢素A、霉酚酸酯、泼尼松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术后血压控制良好,尿量较多,术后前4d尿量均在12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