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MRI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Tayor首次将一种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定义为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该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曲张、瘀血引起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见于经产、育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足无规律的盆腔疼痛持续至少6个月,在妇产科患者中比较常见,占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的10%-40%。约50%的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患者存在慢性盆腔疼痛。但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异性体征,常常被临床医师误诊或漏诊。本研究应用MRI平扫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技术,探讨盆腔静脉瘀血综合征的MRI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屈颈MRI对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男性患者5例,平均年龄21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上肢远端肌萎缩。对照组为健康志愿者,21岁男性8例。2组均行常规及屈颈颈椎MR平扫,矢状、轴面SE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结果常规颈椎扫描:5例患者下段颈髓变细;屈颈位MR扫描:下颈段颈6以下脊髓前屈、变扁平,矢状径4~6mm,硬膜囊后壁前移,硬膜后间隙明显增宽,可见多发条状、迂曲流空信号影及软组织信号。对照组:常规扫描,下颈段脊髓(颈6~胸2)可见颈膨大,屈颈位脊髓略变细(6~7mm),硬膜囊后壁无前移,硬膜后间隙未见扩张血管影。结论屈颈MRI有助于显示下颈段脊髓及硬膜囊改变,结合临床资料可准确诊断青年性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脑不同解剖部位的弥散特点,建立脑内不同部位的正常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标准.方法健康志愿者和体检者280例,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弥散梯度因子(gradient factor)b值选用0,1000 s/mm2.结果正常成人脑内各组织平均 ADC值测量(×10-3mm2/s):皮层灰质为 0.84±0.15,皮层白质为 0.71±0.12,尾状核头为 0.74±0.19,豆状核为 0.72±0.18,丘脑为 0.75±0.21,内囊后肢为 0.68±0.17,半卵圆中心为 0.72±0.22,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分别为 0.71±0.10、0.72±0.10,侧脑室体部为 2.85±0.27.正常成人脑内两侧不同解剖部位及两年龄、性别组的 ADC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定量测量正常成人脑部ADC值,获得成年国人的正常ADC值,为鉴别病理改变提供基础对照.  相似文献   
4.
内耳系统磁共振解剖及仿真内窥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VE与三维重建技术结合对内耳系统解剖学研究的可行性及其正常解剖学表现。材料和方法:将53例健康志愿者106只内耳行3D FASE重T2WI横断面成像扫描。原始图像传至在网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工作站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及透视容积再现(PVR)成像,采用立体多方位观察内耳结构,并利用仿真内窥镜对内耳结构进行腔内观察。结果:MRI三维成像可清楚地显示内耳各部位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半规管显示的更完善、更直观,MRVE可详细、明确显示内耳结构的腔内解剖,而且检查过程可以制做录像反复多方位观察。两者的有力结合,为医师提供了一种方便、易行、灵活的无创性检查手段。结论:MR三维成像与MRVE结合可用于内耳膜迷路的腔内外解剖结构联合研究,为MRI发现内耳疾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测量者用不同大小的兴趣区测量正常人脑组织不同解剖部位的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60例MR检查正常的健康自愿者行弥散加权成像。两个测量者分别用两个兴趣区[(15±3)mm2和(35±4)mm2]在ADC图上测量脑内不同解剖部位(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尾状核头、壳核、丘脑、胼胝体膝、胼胝体压部、内囊后肢、桥脑及侧脑室体部)的ADC值。结果:脑实质的平均ADC值范围为(0.668±0.06)×10-3~(0.803±0.02)×10-3mm2/s,侧脑室体部的平均ADC值为(2.968±0.05)×10-3mm2/s。不同测量者之间在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胼胝体膝、内囊后肢、桥脑测得的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对胼胝体膝、内囊后肢、桥脑不同兴趣区的ADC值测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不同测量者和不同兴趣区对脑内一些结构的ADC值测量的差异性,对脑内某些区域用ADC值评价病理改变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电影法相位对比(Cine PC)与屏气二维相位对比(2D PC)在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志愿者门静脉血流测量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照组为82名志愿者,男45名,女37名,平均年龄26.65岁;肝硬化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42.00岁。空腹状态下采用CinePC技术对门静脉血流定量测量,同期采用2DPC技术3种不同屏气状态(正常吸气屏气,呼气屏气,平静呼吸屏气)与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速度较对照组略减低,除2D PC平静呼吸法,余方法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大(P〈0.01),但2DPC吸气屏气技术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相关性分析对屏气2DPC(不同呼吸状态)与Cine PC MRI方法定量门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显示两种技术相关性很好(r〉0.8;P〈0.01),但在对照组行相关性分析,仅呼气后屏气2D PC与Cine PC显示中度相关(r〉0.5;P〈0.01),吸气后屏气与CinePC相关性较差(r〈0.4)。结论MRI Cine PC在正常呼吸情况下对门静脉血流行定量测量,接近人体生理状态,适合门静脉血流测量;正常呼吸状态屏气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影响较正常人小,在肝硬化血流测量中,MRI Cine PC与屏气2DPCMRI法显示很好相关性。屏气2DPCMRI技术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相对准确的肝硬化门静脉血流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应用价值,以及DWI异常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 研究2006年3~7月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59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59例TIA患者中,22例(37%)有DWI异常(阳性组),37例(63%)无DWI异常(阴性组).有DWI异常者更多见于TIA持续时间较长(≥30min)、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患者.22例DWI异常者中9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13例在常规MRI(T2和FLAIR)上也显示异常.结论 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发作频繁、有运动障碍、失语、脑卒中或TIA史、糖尿病和房颤史与DWI异常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的价值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心脏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应用 ,对心脏形态学、功能学、心肌存活性评价的方法和磁共振表现进行了详细论述 ,探讨了磁共振波谱分析、磁共振冠状动脉成像、显示动脉硬化性斑块的MR技术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磁共振三维影像与头影测量二维影像测量数据,分析上气道三维成像与二维成像的相关关系,探讨上气道及周围器官在二维影像特点,提高二维影像技术在OS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快速简捷诊断OSAS提供依据。方法30名18-25岁无鼾正常[牙合]人,摄制上气道的磁共振及x线头颅侧位片,分别对两者影像资料的上气道及周围器官软腭及舌体进行数据分析。结果x线头影测量二维影像与MRI三维影像指标比较,软腭厚度、口咽面积、舌体长度二维影像指标与MRI三维影像指标相关程度较好(P〈0.05);鼻咽、喉咽、软腭最大面积、软腭长度、舌最大面积、舌高度相关程度差。结论在有关上气道及周围器官形态结构研究中x线头影测量二维影像不能替代三维影像,但头影测量可准确反映舌、软腭及口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软腭、舌的大小,能较真实的反映上气道及周围器官的改变,可作为诊断OSAS疾患的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3.0 T磁共振SWI对颅内静脉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shted imaging,SWI)对颅内静脉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征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3.0 T磁共振SWI序列,回顾性分析经DSA或病理证实的12例颅内静脉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与常规磁共振成像(cMRI)和传统T2*WI进行对照.结果 SWI显示颅内静脉血管瘤12例(100%),T2*WI显示9例(75%),cMRI显示4例(33%).cMRI表现为流空信号,呈"星芒"状或"管"状聚集,T2*WI表现为"星芒"状低信号,而SWI能够清晰显示脑白质内"伞"样聚集的髓质静脉,经增粗的汇集静脉向硬膜窦或室管膜引流,形成典型"海蛰头征".结论 SWI能清晰显示小静脉,对颅内静脉血管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