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羟基脲(HU)联合替莫唑胺(TMZ)加放疗(RT)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放化疗(CRT)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U251细胞,采用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HU、TMZ及不同条件处理后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分布情况;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评估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凋亡蛋白表达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源细胞存活分数。结果 HU浓度≤50μmol/L时不会显著影响U251细胞增殖(P>0.05);低剂量HU联合CRT组较CRT组可抑制细胞增殖(P<0.05)、侵袭(P<0.01)、迁移(12h时 P<0.001,24h时 P<0.01)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P<0.01)。50μmol/L HU联合RT后可增加细胞放射敏感性;细胞周期S及 G2期显著延长(均 P<0.05);凋亡蛋白Caspase-3及Bax表达水平上升,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下降(均 P<0.001)。结论 HU联合CRT较单纯CRT进一步抑制U25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及增加放射敏感性,且出现S期及 G2期阻滞,从而增加了U251细胞的CRT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宫颈-宫体内靶区(ITV)在宫颈癌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中的应用,期望获得更精确的宫颈癌调强放疗的计划靶区(PTV)。方法 选取未手术宫颈癌放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采用膀胱3种充盈状态下的定位CT获得个体化的ITV、PTV与统一外放PTV进行VMAT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靶区及靶区内危及器官(OARs)的体积差异。比较两组CBCT验证中靶区脱出情况、放疗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 两组靶区及靶区内OARs的体积相近(P>0.05);研究组子宫脱出PTV率、脱出PTV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相近(P>0.05);1、2年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率相近(P>0.05)。研究组、对照组子宫复发为1、2例。结论 采用膀胱不同充盈状态下宫颈-宫体个体化的ITV、PTV进行宫颈癌根治性VMAT能提高靶区精确性,从而提高局部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广西南宁鼻咽癌患者雌激素受体基因(ESR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以100例鼻咽癌患者,100例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选取ESR1基因SNPrs9322354位点作为遗传标记,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PCR-RFLP)和测序方法检测ESR1基因多态性及其基因突变分布频率.结果 鼻咽癌组ESRI rs9322354突变率为30.0%(30/100),正常人群ESR1 rs9322354突变率为9.0%(9/100).rs9322354位点等住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鼻咽癌人群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ESR1基因SNP rs9322354位点多态性与鼻咽癌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早期(ⅠB‐ⅡA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患者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后生存情况、失败模式、急性不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211例,单纯放疗(RT)组91例,同步放化疗(CCRT)组120例。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3、5年的总生存(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失败模式及急性不良反应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OS及PFS的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211例患者3、5年的OS率分别为95.0%、93.8%,PFS率分别为86.8%、83.2%。CCRT组和RT组患者的OS率分别为93.9%、96.5%(3年)、91.8%、96.5%(5年)(χ2=1.763,P=0.184),PFS率分别为84.4%、89.9%(3年)、79.3%、88.3%(5年)(χ2=2.619,P=0.106),两组均无差异。两组患者总复发率为15.64%,两组患者复发率、局部和远处失败模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23,P=0.105;χ2=6.745,P=0.080),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及肺转移。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可能是OS的影响因素(χ2=3.849,P=0.05),侵犯深度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χ2=4.095,P=0.043)。CCRT组急性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显著高于RT组(χ2=56.425、27.833,P值均<0.001)。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中危因素的患者辅助放疗疗效好,主要失败模式为局部区域复发及肺转移。病理类型可能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侵犯深度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增加了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但可耐受。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疗效无显著差异,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放疗联合短期与长期激素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ENTRAL、CBM,查找放疗联合短期与长期激素比较治疗前列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8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等级。结果共纳入6个RCT,3 1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放疗+短期激素治疗组与放疗+长期激素治疗组比较,在总生存率[RR=0.95,95%CI(0.91,1.00)]和无病生存率[RR=0.73,95%CI(0.46,1.13),P=0.16]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无生化失败生存率[RR=0.81,95%CI(0.68,0.97)]、临床进展率[RR=1.61,95%CI(1.44,1.80)]和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RR=1.44,95%CI(1.16,1.80)]方面,放疗+长期激素治疗组优于放疗+短期激素治疗组。基于GRADE系统的证据推荐等级评价结果显示:放疗+长期激素治疗组与放疗+短期激素治疗组比较,无生化失败率的证据水平为中级,推荐意为见弱推荐;无病生存率的证据水平为低级,推荐意见为弱推荐;总生存率的证据水平为高级,推荐意见为弱推荐;临床进展率和前列腺癌相关病死率的证据水平为高级,推荐意见为强推荐。结论目前有限证据支持延长激素治疗的时间可使局限期和局部晚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特别是较高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患者受益,但并不能提高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和雷帕霉素对人鼻咽低分化鳞癌(CNE-2)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 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CNE-2细胞经不同浓度二磷酸氯喹(chloroquine disphosphate,CDP)和雷帕霉素(rapamycin)处理后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情况.以碘化丙啶(propidineiodide,PI)染色技术分别检测CNE-2细胞经抑制自噬最明显的CDP及rapamycin浓度处理后的细胞凋亡率.结果 Western-blot结果示,CNE-2细胞经不同浓度CDP和rapamycin处理后LC3-Ⅱ和p62蛋白均有不同程度表达.CDP处理组中20.60mg/L浓度组LC3-Ⅱ和p62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各浓度组(F1 =719.388,F2=73.885,P均<0.01);rapamycin处理组中18.28 μg/L浓度组LC3-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浓度组(F =375.120,P<0.01),而p62表达水平却明显低于其他浓度组(F=70.770,P<0.01).PI染色检测结果显示,20.60mg/L CDP组及18.28μg/L rapamycin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F=0.371,P=0.705).结论 二磷酸氯喹可以抑制CNE-2细胞的自噬功能,且在20.60mg/L浓度时抑制功能最显著,而不引起细胞凋亡;雷帕霉素可以诱导CNE-2细胞发生自噬,且在18.28μg/L浓度时自噬现象最为明显,而不影响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已建立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联合双肺V20及双肺Dmean预测肺癌放疗≥3级放射性肺炎模型,对另外一批在我院接受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外部验证。方法 选择参与建立模型的166例肺癌患者作为内部验证集,选择2016-2018年间在我院接受调强放疗的85例肺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集。比较2个验证集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对NLR、V20、Dmean行Logistic多因素预测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区分度;利用Hosmer-Lemeshow检验来评价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3.8%和22.9%。多因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内部验证集中NLR、V20、Dmean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06、0.005);外部验证集中仅V2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模型预测放射性肺炎区分度和校准度在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均相近(P>0.05)。内部验证集NLR、V20、Dmean及三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611、0.646、0.682和0.775,外部验证集相应值分别为0.544、0.702、0.658和0.754。内部验证集校准度P=2.797、0.834。外部验证集的P=2.452、0.653。结论 联合应用NLR、V20和Dmean的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肺癌放疗患者≥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且在外部数据集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早期(Ⅰ B~Ⅱ A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调强放疗(IMRT)后的预后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放疗科收治的292例早期宫颈癌术后存在高危因素和/或中危因素且行盆腹腔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盆腔淋巴结阴性组239例、淋巴结阳性组53例,对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4 cm、深间质侵犯、危险因素个数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χ2=7.11、9.05、90.08,P<0.05);盆腔淋巴结阴性及阳性患者放疗后3、5年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年无疾病生存(DFS)两组分别为87.6%、84.5%;72.5%、69.3%(χ2=8.59,P=0.003)。在失败模式上,淋巴结阳性组以远处转移为主,淋巴结阴性组以局部复发为主(χ2=9.40,P<0.05)。对53例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后影响DFS的单因素分析,深间质侵犯明显影响患者的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4 cm、残端阳性和深间质侵犯显著影响DFS (χ2=4.37、4.69、4.39,P<0.05)。结论 早期宫颈癌术后病变大小、侵犯深度、危险因素个数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盆腔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后DFS显著低于淋巴结阴性患者,淋巴结阳性患者的主要复发模式为远处转移,深间质侵犯是早期宫颈癌术后淋巴结阳性患者放疗后DFS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体重、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同步放化疗联合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主要研究终点为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体重变化。次要研究终点包括营养相关血液学指标、放化疗不良反应、治疗完成率和近期疗效等。采用χ2或t检验差异。结果 2014—2017年共入组20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39例,对照组64例。试验组放疗中及放疗后体重丢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淋巴细胞总数减少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3级骨髓抑制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放化疗完成率高于对照组(P<0.05)。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肠内营养有利于保持患者放疗过程中和放疗后体重,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完成率,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膀胱充盈状态对子宫、宫颈的移位、靶区和危及器官(OAR)体积的影响,为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个体化内靶区(ITV)及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界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获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7例局部进展期初治宫颈癌患者膀胱排空、膀胱充盈1.0 h、充盈1.5 h定位CT图像,分别勾画宫颈、宫体、OAR,以及膀胱充盈1.0 h的CTV、PTV,分析不同膀胱充盈间宫颈、宫体的移位,不同充盈状态下子宫、直肠、小肠、PTV内小肠、PTV内膀胱、PTV内直肠体积的差异;分析膀胱充盈与子宫移位及OAR体积的相关性。分析膀胱排空与充盈1.5 h靶区脱出PTV的体积。结果 膀胱充盈状态个体差异较大,子宫颈和子宫体随膀胱充盈状态变化引起的最大移动范围分别为0~3.04 cm、0~4.31 cm。不同充盈间子宫体在前方移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18,P<0.05);不同充盈状态下膀胱体积、PTV内膀胱及小肠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197、44.609、29.546,P<0.05);膀胱的充盈状态与子宫体前缘的移位、小肠体积、PTV内膀胱体积、PTV内小肠体积间有相关性(r=-0.232、-0.298、0.915、-0.336,P<0.05)。在膀胱排空及充盈1.5 h时,宫颈、宫体脱出PTV的体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6、-1.559,P<0.05)。结论 膀胱充盈状态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膀胱充盈状态对子宫前缘的影响较大,扩大CTV-PTV前方外放范围可能降低靶区的漏照,控制膀胱充盈状态的一致性对宫颈癌精确调强放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