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洁  张娜  徐浩  吕铁钢 《山东医药》2023,(36):73-77
目的 分析2020年6月—2023年4月临沂地区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及甲型流感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6月—2023年4月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急诊及发热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症状儿童鼻咽拭子标本6 651份,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与分型鉴定;同时记录患儿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症状,并后续于电子病历系统中调取患儿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 6 651份儿童咽拭子标本中,流感阳性1 298例(19.52%),其中甲型流感1 015例(78.20%)、乙型流感283例(21.80%)。2020年6月—2021年5月、2021年6月—2022年5月、2022年6月—2023年4月流感阳性例数分别为24例(2.96%)、275例(10.50%)、999例(31.03%),各年度比较,P均<0.05。男性及女性流感阳性例数分别为785例(19.91%)、513例(18.94%),两性别比较,P>0.05。≥1岁者、1~3岁者、4~6岁者、7~14岁者流感阳性例数分别为172例(7.08%)、469例(22.04%)、466例(31.96%)、191例(30.0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乳鼠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与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EV71致中枢损害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1日龄120只ICR乳鼠随机分为感染组及对照组。腹腔注射法建立EV71感染乳鼠模型。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EV71载量。光镜观察脑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液中IL-6与IL-1β含量。结果 感染组3 d、5 d与7 d乳鼠脑组织匀浆IL-1β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感染组3 d、5 d、7 d与10 d乳鼠脑组织匀浆IL-6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1 d与14 d乳鼠脑组织匀浆IL-1β及IL-6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感染乳鼠早期脑组织中IL-1β及IL-6含量明显升高,其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是EV71致中枢损害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1-12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1000例病人的CTA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00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例,发生率为3.6%。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6~74岁,平均52.2岁。其中左冠优势型2例,均衡型5例,右冠优势型29例。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12例(33.3%);左冠状动脉变异19例(52.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5例(13.9%)。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扫描方案的改良以控制对比剂剂量,评价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明确该改良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手动触发扫描,CTCA扫描注射10~12 s对比剂药量,B组采用循环时间测试扫描,循环时间测试对比剂剂量20 mL ,CTCA扫描注射14 s对比剂药量。比较2组图像质量、对比剂剂量与辐射剂量。统计学方法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A、B 2组主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客观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对比剂剂量少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14 mL ±3.85 mL vs 86.60 mL ±6.21 mL , t=-31.142,P=0.000)。A、B 2组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4 mSv vs 5.66 mSv ,t=-1.475,P=0.145)。结论手动触发扫描可以在大幅度减低对比剂剂量的前提下获得可评估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下肢动脉疾病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的病人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利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后处理并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下肢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腹主动脉中下段及髂总动脉、髂内外动脉、股动脉、胫腓动脉的主干及分支。134例受检者中94例病人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外伤致动脉血栓3例,动脉瘤8例,大动脉炎2例,下肢搭桥术后7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术后1例,动静脉瘘2例,夹层5例,正常表现12例。所有病例均经DSA、手术或临床证实。与DSA比较,MSCT下肢动脉成像对下肢各级狭窄及闭塞诊断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病变的显示具有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疗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心脏黏液瘤是较为罕见的原发性心脏良性肿瘤,临床表现 复杂且缺乏特异性而易误诊,既往超声检查基本能满足临床诊 治需要.随着螺旋CT 技术的日趋成熟,64 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成像成为心脏疾患的一种常规检查.因心脏黏液瘤发病率低, 国内外有关CT 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1-3] ,对该病的认识尚有不 足,可能造成对较小病灶的漏诊或误诊.本文分析7 例经手术 与病理证实的心脏黏液瘤的CTA 表现,以期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 CAF)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畸形,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0.4%[1],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因心前区不适被误诊为冠心病.随着CT设备的飞速发展,多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独特优势.本文收集冠状动脉CTA检查发现的10例冠状动脉瘘患者资料,旨在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11-06 ~ 2011-12 行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 1000 例病人的 CTA 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 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000 例 完整冠状动脉 CTA 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 例,发生率为3. 6%。 其中男 16 例,女 20 例, 年龄36 ~ 74 岁,平均52. 2岁。 其中左冠优势型2 例,均衡型5 例,右冠优势型29 例。 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 12 例(33. 3%);左冠状动脉变异 19 例(52. 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 5 例 (13. 9%)。 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 结论:64 层螺旋 CT 冠 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9.
松子壳多糖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松子壳多糖(pine nut shell polysaccharide,PSP)对小鼠主要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P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和对ConA或LPS诱生小鼠脾T、B淋巴细胞的转化,用中性红吞噬试验测定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PSP对脾细胞毒性很低,各种浓度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P0.01);PSP在浓度50~300μg/mL时,明显促进T淋巴细胞的转化(P0.01),但是当浓度达到300μg/mL时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PSP在25~200μg/mL时显著促进了小鼠脾B淋巴细胞的转化(P0.05),但是当浓度达到300μg/mL时,抑制作用极显著(P0.01);不同浓度均可以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及其代谢功能,当浓度在100μg/mL时能显著的促进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的能力(P0.01);PSP在浓度100~300μg/mL时,能极显著的促进NK细胞对Yac-1的杀伤作用(P0.01),当浓度达到400μg/mL,对NK细胞杀伤性的促进作用开始减弱。结论 PSP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毒性较低,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有望成为新一代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也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明确病变的程度及正确制订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CA)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其是有创检查,费用昂贵。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64-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64-SCTCA)具有可在一次屏气过程中完成整个心脏的无间隙薄层扫描,扫描速度快、无创、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此新型检查对冠脉病变的定位及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如何、能否取代CCA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亦是近年来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