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径向流动的条件下 ,通过实验室内对酸蚀孔洞对称性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一个新的碳酸盐岩酸蚀孔洞模型 ,即酸蚀孔洞分布的对称性模型。以此为基础 ,对三幅有用的图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同时介绍了利用这些图表进行计算的方法。最终提出 :在碳酸盐岩地层中 ,利用这三幅简单的图表可以迅速计算酸化所产生的表皮因子 ,以及利用这三幅图表进行酸化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水驱开发老油田由于注采关系复杂、驱替场动态变化频繁,地下油水分布的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进入到深度精细开发的新阶段。为促进石油工业智能化升级,综述了数据驱动的复杂油藏注采生产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讨论了油藏注采连通性分析及生产优化的大数据驱动模型和智能算法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复杂油藏精准构建和快速优化求解是油田生产开发智能化的关键,数据、机理与智能算法的交叉融合是未来智能油田开发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海上油田水源研究,尤其是地层水回注方面的研究日趋引起关注。渤东低凸起为渤海油田重要产区,注入水源充足与否直接决定着油田开发生产是否顺利。针对该凸起,对主要水源目的层馆陶组进行了水资源量评价研究工作。馆陶组储层系统研究表明,馆陶组砂岩分布广、厚度大、物性好,主要属于中—高孔、中—高渗型储层。采用容积法对渤东低凸起馆陶组储层水资源量进行了计算,目的层水资源总量达1 271×108m3,其中Ng1水资源量达311×108m3,Ng3水资源量达960×108m3,水资源量非常充沛,结合该区水源井产能预测结果,认为馆陶组储层能够满足该区域油田长期开发对水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套海上砂岩油藏定向井初期产能的预测方法,综合考虑地质、工程与开发3个方面17项初期产能的影响因素,基于45口海上砂岩油藏定向井的2700组数据,组合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随机森林与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结合油藏工程逻辑判别,筛选初期产能的主控因素。选用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算法构建初期产能预测模型,并基于产能公式改进其损失函数,增强数据挖掘算法的物理约束。结果表明:地层流动系数、孔隙度、层间地层流动系数变异系数、电潜泵下入垂深、储层射开厚度、井眼尺寸、生产压差、电潜泵频率以及油嘴尺寸是海上砂岩油藏定向井初期产能的主控因素。采用物理约束的XGBoost算法对5口井初期产能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68%,而无物理约束的XGBoost算法预测初期产能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1.68%。因此,物理约束可有效提升XGBoost算法对初期产能的预测精度,同时可实现海上砂岩油藏定向井初期产能的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南海某勘探区目前存在的地球物理问题,选取了27块岩心,设计了针对样品岩石骨架、饱和流体(水,油和气)、变温变压以及变饱和度等四种类型实验,进行了岩石物理测试。得到P型、S型以及C型组合参数等3类岩石物理数据。利用测试的岩石物理数据,分析了该区岩石物理参数受温度、压力等地层环境的影响,明确了该区流体类型对岩石物理参数的影响情况,并建立了该区岩石物理参数对流体的敏感性序列,讨论了不同流体饱和度对岩石物理参数的影响,最终建立了该区岩石物理参数模板,为该区储层预测和油气检测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从基准面以及基准面旋回研究的进展出发,论述了层序界面划分的弊端,该弊端导致了基准面旋回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中,带来了诸多不便.目前,我国油气勘探工作已经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而这种弊端更显突出.隐蔽油气藏中,洪泛面的意义尤为突出,不但控制了岩性油气藏的分布,更是控制了主力油层的分布,因而对原有的基准面旋回划分方案提出质疑.松辽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在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调整基准面旋回划分界限,大大提高了基准面旋回划分的可操作性,意义非常重大.  相似文献   
7.
以渤海渤南地区明化镇组储层为例,总结出了海上油田开发前期研究阶段储量品质评估方法,即采用合理的技术流程将储量品质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储量规模、储量丰度、储量集中度等定量指标和储层岩性、物性、韵律性、断裂复杂程度、原油粘度和油藏类型等定性指标)进行有机结合,进而在对油田储量品质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指导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应用效果表明,将开发前期研究阶段地质研究从定性描述提升到定量描述阶段,可使新油田开发前期研究项目决策更加理性和有依据。本文提出的储量品质评估方法为合理规划海上油田地面工程设施和动用地下油气储量资源提供了新的决策流程和模式,对其他海域油气田开发决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东西伯利亚地台文德系碎屑岩储层是俄罗斯未来油气开发重要增长点,但该区储层年代久远且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较大。通过沉积特征分析,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可以确定开发优势储层。针对研究区储层地质特征,结合岩心和薄片资料综合分析,识别出目标油田下文德统涅帕组的8类典型岩相,划分出沉积期内受周期性海侵作用而形成的3套海侵地层单元和2套海退地层单元,建立平面上由冲积扇过渡至障壁海岸的海陆过渡相沉积模式,确定了冲积扇、潮坪、障壁岛、潟湖等主要沉积相类型的平面分布特征和不同时期的沉积变化规律。结合油田试采情况和物理模拟实验,明确冲积扇和障壁岛这2类开发优势沉积相,论证通过低矿化度水驱改善储层渗透性的可行性。该研究可为此类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储层的勘探与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及其生产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海油提出并形成了复合砂体构型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系统介绍了复合砂体构型理论提出的背景、基本概念、主要内容、表征方法和实践应用,探讨了复合砂体构型理论的意义。运用探地雷达证实了常见的构型单元往往是点坝复合体,当达到地震可分辨尺度时,一般对应于单一河道带或复合河道带,相当于小层或砂层组级别,这个级次的砂体定义为“复合砂体”,在油田开发中作为一个独立开发单元。复合砂体是由于河谷盆地构造变化从而造成可容空间和物源供给之间突变而引起的,地貌学上的阶地地貌证明了沉积作用和复合砂体构型样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复合砂体构型界面、构型单元、构型模式、规模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明确了构型界面的现代沉积地貌标志。如何进行精细复合砂体构型表征关系到能否正确描述剩余油分布和量化开发指标,进而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加密调整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以渤海海域某油田为例,应用地质、钻井、测井及完井等多学科数据建立了完整的断层地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断层稳定性出发,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性评价模型,定义了断层垂向封闭性指数(FVSI),以此定量袁征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和稳定性;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考虑了输入参数的不确定性,给出了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概率分布.为水驱开发油藏地质性溢油风险的量化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