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
杨蕾  贾艳菊  刘敬科  生庆海  王运亭 《食品与机械》2023,39(12):200-207,213
超微粉碎是一种能将物料粉碎至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先进技术,具有节约物料、粉碎速度快和粉体粒度均匀且细的显著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应用在粮食作物前处理中,对生产口感好、营养物质溶出率高和功能性强的食品具有积极意义。文章总结了7种超微粉碎技术的分类及优缺点,综述了超微粉碎技术对粮食营养物质(蛋白质、淀粉、脂肪、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和特定生理功能(调节血糖、血压、血脂、抗氧化和减少有害物质)的影响,并对超微粉碎技术在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为阐明不同品牌电饭煲对小米粥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分别对格力电饭煲、小米电饭煲、美的电饭煲、苏泊尔电饭煲和九阳电饭煲煮制小米粥中的小米汤、小米粒和小米粥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与分析,根据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探究不同样品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从小米粥中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如醛、醇、酯、酮和杂环类化合物,以醛、醇和酯为主。同一品牌电饭煲煮制小米汤和小米粥的挥发性成分更加相似,且浓度较高,小米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较少,浓度较低。对于不同品牌电饭煲煮制样品中,小米电饭煲煮制小米粒中醛、酯、醇和酮类化合物浓度最高;格力电饭煲煮制小米汤中醛、酯和呋喃类化合物浓度最高;苏泊尔电饭煲煮制小米粥中醛和酯类物质浓度最高。GC-IMS联用技术可快速简便检测小米粥中挥发性成分,不同品牌电饭煲煮制小米粒、小米汤和小米粥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为研制新型电饭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米兼具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为提高小米的附加值和小米面条的加工品质,本实验利用球磨技术对小米全粉进行改性处理,探究不同球磨处理时间(0.5、1、2、4、6、8 h)对小米全粉营养成分、水合特性、糊化特性、流变特性、结晶结构及面条品质的影响,并分析部分理化性质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小米全粉的结晶结构破坏较明显,损伤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不断减少(除8 h外),面粉亮度由77.27升至81.37。同时,球磨处理使小米全粉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最终黏度均显著上升(P<0.05),分别由1 478、665 Pa·s和1 384 Pa·s提升至3 271(球磨1 h)、982 Pa·s(球磨2 h)和2 199 Pa·s(球磨2 h),同时使水合特性(持水力、膨润力)显著提升(P<0.05)。当球磨时间为4 h时,面团的凝胶网状结构愈发均匀致密,制作的小米面条质构、蒸煮品质均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面条质构特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感官品质(色泽、外观、黏性)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损伤淀粉和支链淀粉质量分数整体上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面条的蒸煮品质(断条率)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损伤淀粉和支链淀粉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且糊化黏度与面条品质相关性也较强。综合分析,球磨技术对小米全粉的改性处理可用于生产较高品质的小米面条。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豆类馒头挥发性成分差异,采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GC-IMS)联用技术分别对质量分数为10%、20%、30%的红豆、绿豆、豌豆、鹰嘴豆、黄豆、黑豆馒头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对样品中的氮氧化物、甲烷、硫化物、醇类、有机硫化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的响应信号普遍较强;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黄豆和黑豆馒头中挥发性成分对馒头的影响较大。GC-IMS共定性识别出25种挥发性成分,豆类馒头中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醛、酯、酮、呋喃类化合物。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豆类馒头挥发性成分存在一定差异,黄豆和黑豆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浓度差异较大,红豆、绿豆、豌豆、鹰嘴豆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碾磨程度的小米糠为原料,通过测定小米糠中营养成分、水分分布、水合特性、色度、糊化特性和挥发性成分,探究不同小米糠组分营养成分、理化性质和挥发性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4种小米糠(S1~S4)的脂肪、蛋白质、灰分、淀粉和水分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S3米糠含有10.96%蛋白质和26.05%脂肪,营养价值最高。同时,S3米糠具有流动性强,起泡能力强(5.54%)且稳定性高(82.86%)等优良特性,但高含水量、含油量不利于S3米糠贮藏。相关性分析显示淀粉、蛋白质营养成分会直接影响小米糠加工性质(水合特性、起泡性等)。此外,S1~S4米糠中分别检测出72、47、70、51种挥发性物质。4种小米糠中存在10种差异性挥发性物质,己酸甲酯、己醛、棕榈酸甲酯等6种化合物在S1米糠中含量最高,十二烷、正己醇等4种化合物在S2米糠中含量最高。4种小米糠中壬醛的香气活性值分别为702、444、110、51,可以有效区别4种小米糠。本研究有利于精准化分离工艺和选择性使用,可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以对甲苯磺酰氯(PTSC)、甲醇和色氨酸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他达那非重要中间体色氨酸甲酯盐酸盐,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且利用该方法成功合成其他目标化合物。结构均经红外、核磁以及质谱确定。同时考察了目标产物的体外透皮促渗活性及其对应的最佳用量,结果显示,色氨酸甲酯盐酸盐无论单独使用还是和薄荷醇共同作用均对阿昔洛韦的经皮渗透吸收有明显促进作用,当色氨酸甲酯盐酸盐的用量为0.6%时,无论单独使用还是和薄荷醇共同作用效果均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7.
发芽可以提高糙小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从而进一步改善谷物的营养价值。研究了发芽过程中温度和时间对糙小米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在不同发芽温度(20、25、30、35、40 ℃)和发芽时间(0、6、12、18、24、30 h)下分析了发芽糙小米中的游离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21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氨基酸的积累,其中30 ℃下发芽30 h大多数氨基酸会积累到最高,且总游离氨基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积累到最大,分别达(810.7±69.0)和(367.8±30.2)mg/100g。在所有氨基酸中,丙氨酸和苏氨酸增加量最高,其中丙氨酸在30和35 ℃下其含量达到(120.0±12.0)和(115.0±14.0)mg/100g,苏氨酸在30 ℃下达到(106.0±1.0)mg/100g。γ-氨基丁酸(GABA)在35 ℃下发芽的谷子中积累到最大,达到(60.1±1.8)mg/100g,说明糙小米发芽能促进游离氨基酸增加和调整谷子营养成分,发芽糙小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功能食品被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加工过程中小米营养成分的变化及其分布信息,测定不同出米率(85%、81%、77%、72%、68%、64%)小米营养成分的含量、色度、黏度指标。结果显示随着出米率的下降,小米中的矿物质(钾、镁、铁、锌、锰、铜)和氨基酸的含量降低,黏度增加,衰减值增加,回生值增加(64%除外),糊化温度降低,黄度值下降,亮度增强。加工过程中,不仅小米中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含量发生改变,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及蛋白质质量的好坏也受影响。根据不同出米率下小米的形态及结构和营养成分的损失量可以看出膳食纤维主要分布于谷壳和皮层中,而脂肪和矿物质在皮层和胚中含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9.
ZG4Cr25Ni35WNb离心铸管剩余寿命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产ZG4Cr25Ni35WNb离心铸管进行了高温持久性能试验和渗碳层厚度检测,并用Larson-Miller法对炉管的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国产高离心铸管的剩余寿命超过了进口的KHR35CW离心铸管。  相似文献   
10.
以小米为原料通过球磨处理制备球磨小米粉,再将小米粉与小麦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混合面团,研究不同球磨处理对混合面团流变学及热机械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球磨时间4.0 h、球磨转速450 r/min、球料质量比3∶1时,混合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最佳且热机械学特性较佳,说明适当的球磨处理可以改善小米-小麦粉混合面团的流变学和热机械学特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