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吴再节 《酿酒》2002,29(1):73-73
秋季转排是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关键阶段。由于夏季入池温度高,加之停产度夏发酵期加长,出池酒醅酸度大,酯含量高,阻碍发酵物质太多,极不利酿酒功能菌的生长。围绕降酸酯,排除发酵阻碍物,把酒醅尽快转活,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取串蒸实验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试验创新研究,和谐金裕皖白酒工艺充分吸收了中国白酒的精髓,发挥了浓香型白酒的窖香浓郁和酱香型白酒的口味丰满与清香型白酒的乙酯净醇的优势,形成了独具风格个性、自成一体的创新香型白酒。酒体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更多,对身体健康不利或不适的成分被降到绝对安全的指标内。酒体特征不但突出"色、香、味、格、体、个",更注重"安全、健康、和谐",达到恰到好处和谐金裕皖酒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适温入池     
“适温入池”就是料醅在具体情况下尽量控制一个较合理(适当)的温度入池。入池温度是影响发酵温度的重要因素。在生产中,就是要通过适当的入池温度来促进有益微生物适度生长繁殖,抑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发育。过低温入池或过高温入池均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本厂使用的是自制的偏高温的中温曲,发酵周期60天,过去曾坚持“低温入池”而结果不甚理想。通过试验,将入池温度在原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旺季一般18~20℃,升温11℃左右,中挺温度4~6天,20~32℃,使优质率和出酒率分别提高了6.5%~6.9%和4.4%~6%。这与适温入…  相似文献   
4.
以不同培养时期的制曲样品进行研究分析,考察文王酒曲培养过程理化与微生物等变化规律特点。认为:在酒曲培养过程中,水分与淀粉变化为递减趋势,酸度变化为递增趋势,糖化力变化为递减趋势但不稳定,发酵力变化为先增后减再增加,细菌与真菌的菌群数量变化为先增后降;水分、淀粉、酸度、发酵力等理化指标变化规律与酒曲中的微生物菌群变化相关等。为制曲标准化与专业化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以纯大米为原料,展开了浓香型酿酒研究。通过对纯大米加正常曲、纯大米加强化曲和纯高粱加正常曲三组试验窖池酒体产量、理化和感官比对分析,发现纯大米加正常曲和纯大米加强化曲相比于纯高粱加正常曲产量分别高出6.7%和11.3%,池己酸乙酯分别高出11.8%和33.9%,池乳酸乙酯分别高24%和28.2%,池乙酸乙酯分别低4.6%和18.3%,酒体窖香更浓郁、稍显闷、味更丰厚。该研究结果为浓香型白酒原料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浓香型白酒中的苦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再节 《酿酒科技》2005,(8):121-123
酒的苦味主要来自原辅料、工艺和勾调过程。浓香型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单宁类、多肽、氨基酸、杂醇、醛类和无机盐。苦味物质表现出阈值较低、在低温下较敏感、可变性小、可使浓香型酒风味复杂、舌各部位对苦味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等特征。可通过对原辅料和工艺的控制及采用勾调等方法降低浓香型酒的苦味。(孙悟)  相似文献   
7.
串蒸在浓香型大曲酒秋季转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转排是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的关键的阶段.由于夏季入池温度高,加之停产度夏发酵期加长,出池酒醅酸度大,酯含量高,阻碍发酵物质太多,极不利酿酒功能菌的生长.围绕降酸酯,排除发酵阻碍物,把酒醅尽快转活,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取串蒸实验取得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酒较为普遍存在苦味问题,苦味严重影响白酒的质量。必须了解苦味及形成这种味道的原因,把握住这种味道物质的物理特征,才能对浓香型酒生产起到指导作用,适当处理好浓香型白酒中的苦,方可产出高质的浓香型白酒。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外加食用单宁改变入窖原料中单宁含量,展开了在浓香度夏酿酒应用中的研究。通过对添加1%单宁组、2%单宁组和五粮对照组三组窖池酒体产量、理化和感官比对分析发现,相比于五粮对照组,添加1%单宁组和2%单宁组产量分别降低了6.7%和11.3%,池总己酸乙酯分别降低了3.57%和22.7%,池总乙酸乙酯分别降低了8.48%和6.42%,池总乳酸乙酯分别降低了17.25%和12.64%,池总醛分别降低了15.24%和17.24%,池总醇分别降低了4.09%和20.4%;相比于五粮对照组,添加1%单宁组池总乙己比和总乳己比分别降低了5.49%和13.63%,添加2%单宁组池总乙己比和总乳己比分别增加了20.88%和13.64%。感官品评发现添加1%单宁组酒体更加干净、协调。该研究结果为浓香型白酒高粱品种选择和原料搭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五甑和新五甑两种工艺试验比对,开展两种工艺窖池酒体产量、理化、感官及窖泥变化分析,发现新五甑比老五甑出酒率高约4.4%,总己酸乙酯高约27.2%,总酯高约28.8%,总酸低约13.3%,酒体窖香更浓郁,窖泥中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更优。该研究结果为浓香型白酒不同排次工艺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