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9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心包积液101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健英  黄奕高  吴趋 《心脏杂志》2003,15(2):192-192
心包积液病因分析已有众多报道 ,但结果不尽相同。作者对本所 1996~ 1999年收治的 10 1例心包积液患者做病因分析。1 临床资料 全组 10 1(男 5 0 ,女 5 1)例 ,年龄 1~ 78(平均33.8)岁。其中 30例大量积液行心包穿刺术 ,占 2 9.7%。有 3例未行心包积液实验室检查。病因诊断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片、血液、心包积液的实验室检查综合判定。2 结果 心包积液常见病因前 4位依次为 :心力衰竭 2 8例(占 2 7.7% ) ,心包切开综合征 2 1例 (占 2 0 .8% ) ,肿瘤 14例(占 13.9% ) ,风湿热 14例 (占 13.9% ) ,其中肺癌为…  相似文献   
2.
应用Amplatzer房缺封堵伞堵塞成人特殊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评价Amplatzer房缺封堵伞(AASO)堵塞特殊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采用经导管Amplatzer AASO堵闭特殊类型巨大PDA并重度肺动脉高压5例。术后24 h、60 d、180 d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心电图复查随访。结果:5例均堵闭成功;2例术后完全无分流,2例术后残余2mm左向右分流,1例残余明显穿伞分流,分别在60 d、180d随访中分流完全消失;血流动力学和心脏解剖在术后及随访期间有显著改善。结论:Amplatzer AASO可用于堵闭形态特殊、管径较大的PDA,即时残余穿伞分流率高,近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狭窄肺动脉压力与左房压力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奕高  陈传荣 《广东医学》1995,16(12):793-794
通过对116例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中测定肺动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肺毛楔入压及左房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分级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狭窄肺动脉与左房压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及相关规律,同时证实肺动脉与左房之间二级狭窄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1971年Willen等应用导管技术进行温度稀释法测定心排量以后,由于可以反复而迅速准确地测定心排血量,遂被广泛采用。为进一步评定它与经典的Fick氏法,心阻抗法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5.
纽扣式补片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11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纽扣式补片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及总结其经验。方法 :采用经导管纽扣式补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113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 45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 45例 ,室间隔缺损 (VSD) 2 3例。结果 :ASD、PDA、VSD成功率分别为 10 0 % (4 5/45例 )、95.6 % (4 3/45例 )和 83.0 % (19/2 3例 ) ,总成功率为 94 .6 %。手术并发症主要见于 VSD患者 ,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为 2 6 .4 3% (6 /2 3例 )。结论 :纽扣式补片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成功率高 ,即时疗效显著 ,并发症少 ,是一种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报道58例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成功55例,成功率95%。本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13例(其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迷走神经反射2例,伤口出血1例,发热6例。护理要点包括监护心律、心率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防治迷走神经反射;做好伤口出血的防护及发热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本组5例传导障碍性心律失常患者,通过心电监护、血压监测,及时发现处理问题,4例病情很快恢复,1例经安装临时起搏器后情况良好。其他并发症经及时处置都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患者(CHD)肺血流量的方法 ,寻求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的途径.方法 选择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病人64例,在超声心动图的四腔心切面下.探查右侧上、下肺静脉,记录其血流频谱,并根据当时的心率对其进行校正,计算出右上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upv)、右下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rlpv);并与右心导管术Fick法计算出肺循环血流量(Qp)进行比较.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所得出的右肺静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与右心导管术计算的Qp相关性良好.结论 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一定程度上反映CHD患者肺血流量,其作为无创性定量评估肺血流量的检查技术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经食道超声心图评价成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价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我们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成人先天性心脏病173例,156例经心导管和/或手术证实。结果:在131例经手术和/或心导管证实的房间隔缺损(ASD)的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显示ADS109例,TEE显示ASD128例,TT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为83%,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敏感性为98%,值得注意的是,10例静脉窦型ASD,TTE仅能显示3例,而TEE能观察到所有的10例,且所有的TEE检查的病例,能清晰地观察到与静脉窦型ASD相关的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3例冠状静脉窦部位的小ASD,TTE显示2例,但TEE未能显示,结论:TEE探查ADS明显优于TTE,尤其是静脉窦型ASD,但靠近冠状静脉窦部位的小ASD,TEE并不比TTE检查优越,同时TEE对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异常结构的观察也提供大量的附加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治疗成人多发房间隔缺损的疗效,以及二维超声胸骨旁房间隔切面在该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经胸超声(TTE)或食管超声(TEE)检查筛选多发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使用胸骨旁房间隔切面观察,测量每个房间隔缺损大小及缺损之间距离.在X线和TTE监测下关闭房间隔缺损.术后随访复查下TTE和(或)TEE、心电图及X线平片以评价疗效.结果:有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30.20±11.02)岁)],TTE/TEE诊断为2处缺损,其中1例合并房间隔膨胀瘤.大缺损直径(9.5~26.7)mm×(8_3~17.1)mm,平均(16.60±4.73)mm×(11-35±3.02)mm,小缺损直径(4.2~19.4)mm×(2.6~9.1)mm,平均(8.61±4.50)mm×(5.66±2.08)mm;缺损之间间隔组织距离2.0~11.2mm,平均(4.61±2.96)mm.10例中9例应用一个封堵器成功堵闭,封堵器型号22.0~36.0 mm,平均(27.78±4.17)mm,1例应用两个封堵器堵闭缺损,型号为22.0 mm和8.0 mm,所有患者均封堵成功,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1.3±5.2)个月,复查TTE和(或)TEE,2例患者术后仍存在微量残余分流.结论:使用国产封堵器关闭成人多发性房间隔缺损是有效的,二维超声胸骨旁房间隔切面能为房间隔缺损的空间关系和缺损之间的距离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50岁以上房间隔缺损介入与外科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龄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病人的最佳治疗方式。方法 收集 5年来 5 0岁以上继发孔ASD行常规外科手术修补 5 3例和同期经导管介入Amplatzer双盘封堵器堵闭ASD 4 2例的资料进行分析 ,两组病例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尖四腔心的右室长径、肺动脉压、三尖瓣反流面积、左室舒张末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等进行对比。结果 外科手术组成功 5 2例 ,成功率 98 1% ,术后出现脑栓塞、心包积液等并发症 13例 ( 2 4 5 % ) ,死亡 1例 ( 1 9% )。导管介入组堵闭成功率 97 6 % ,仅 1例于术后第 4d封堵器脱落移位至肺动脉。两组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显示 ,右心室超负荷明显改善 ,右心腔缩小 ,肺动脉高压改善或消失 ;住院天数外科组为 ( 19 8± 12 2 3)d ;介入组 ( 5 0± 2 5 )d。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ASD适应证范围较介入组宽 ,对合并心脏结构明显异常者 ,需行外科手术 ,方可矫正血流动力学异常。介入组术前病例选择非常重要 ,严格掌握适应证范围和尽可能准确地了解ASD的最大直径 ,恰当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极为重要 ,经筛选的高龄ASD病人应用经导管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疗效好 ,恢复得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