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2岁小儿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2例不足2岁小儿,心脏手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地安装了永久起搏器,早期随访,效果良好。1临床资料例1女,1岁10个月,于1岁时患呼吸道感染,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心脏杂音。1994年8月来我院门诊检查,心...  相似文献   
2.
观察刺激除极波 (evokeresponse,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远期随访中的稳定性及不同体位对其的影响 ,分析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的关系。对 1996年 12月~ 1998年 12月之间收治的 2 4例埋置了RegencySC +2 40 2L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 2 .43± 0 .6 2 (2~ 3.5 )年的随访观察。结果 :ER振幅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平卧位时ER振幅最低为 8.5 0± 3.0 2mV ,立位时最高达 9.32± 2 .95mV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其他体位之间无差异。极化电位与体位变化无关。 2 / 2 4例分别因极化电位升高、ER振幅降低同时伴极化电位升高 ,而至自动夺获功能不能工作。ER振幅与起搏器一般工作参数无相关性。结论 :ER及极化电位在随访期间是稳定的 ,体位对ER振幅有一定影响 ,个别病例出现ER及 /或极化电位的变化 ,随访时应注意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作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评价可行性和持续性。方法针状电极分别插入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以3V-5V的电压/10Hz-20Hz的频率,刺激双侧迷走神经,在心率出现明显下降后,给予频率为10Hz-20Hz,电压为3V-5V的快速脉冲起搏刺激右心房,诱发心房颤动。结果迷走神经刺激的平均电压/频率为4.4V±0.7V/16.8Hz±3.3Hz,心率由基础的(171±26)次/分降为(97±8)次/分;在给予平均电压/频率为3.5V±0.6V/11.5Hz±2.2Hz的右心房起搏刺激后,36只杂种犬中31只(86.1%)成功诱发出持续性心房颤动,且在保持迷走神经刺激下,持续时间超过90分钟。结论本实验建立的犬迷走神经性心房颤动模型容易诱发,持续时间长,为评估抗心率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的作用提供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0例无明确心脏病证据,确诊为分支型室速的患者,用体表叠加心电图(SA—ECG)描记心室晚电位,其中7例进行心腔导管直接记录心内膜碎裂延迟电位,旨在从另一侧面了解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10例全为男性,年龄11~14岁,平均26.3岁。无心肌缺血,梗塞或其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食管程序电刺激,对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5例,研究静脉注射地尔硫或维拉帕米(0.2mg/kg)的即时疗效和电生理作用。结果表明:①两药均有明显抑制房室结传导作用,对旁路的传导无明显抑制;②对正常窦房结功能者无明显抑制作用;③单剂静脉注射时血压轻度降低,副作用轻;④终止诱发或自发性室上速的有效率分别为60%(地尔硫组)和80%(维拉帕米组)。  相似文献   
6.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程序刺激诱发率高,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与临床发作极相似。通过诱发方式、发作时的单个程序刺激等观察,考虑该类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以折返激动的可能性大。普罗帕酮可使9/10例心动过速终止。再次诱发试验中可见4/10例抑制了心室诱发。普罗帕酮可用于急诊终止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也可考虑用于口服维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盐酸关附甲素(AHH)在五指山小型猪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功能异常模型中引起的心电图及心内电生理学指标变化。方法选用五指山小型猪32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慢性心功能异常模型。将其随机分为A组(心功能异常AHH)、B组(心功能正常AHH)、C组(心功能异常生理盐水)及D组(心功能正常生理盐水)四组。分别记录各组动物用药前后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电图及体表监测导联心电图。结果A、C组各7只,B组6只,D组5只完成整个实验。在慢性心功能异常模型中,AHH延缓心房、心室传导及心室复极,并造成部分室房逆传消失;在心功能正常模型中,AHH使心室复极延长及部分室房逆传消失。AHH用药前后可引起多种电生理指标的改变,但与生理盐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论是否存在心功能异常,AHH对心电图及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无组间差异。结论在慢性心功能异常模型中,AHH表现出一定的电生理作用,但组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心脏程序电刺激方法研究静脉注射劳卡尼(氯卡胺,Lorcaioide)(2 mg/kg)对1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效应,其结果表明:(1)窦性心率明显增加,窦房结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缩短;(2)明显延长P-A、H-V间期,对A-H间期及心房、心室和房室结不应期无明显影响;(3)旁路前传阻断率83.3%。逆传阻断率41.6%,未阻断者V-A延长22.9%;(4)终止急性发作率88.9%,预防再诱发44.4%;(5)单剂静脉注射副作用轻,但值得重视的是16.7%患者药物后发生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8例患者安装新一代非开胸经静脉置入体内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的随访经验。  方法:8例患有药物难治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的患者,安装了ICD,术前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据电生理检查结果设定ICD的工作程序。在出院前及第1次心动过速发作后进行资料分析,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9.0±7.7个月(1~23个月)。  结果:6例有心律失常发作并经ICD治疗。在555 次VT发作中,94.6% (525/555)由抗心动过速起搏终止,低能量电转复成功率55.6% 。高能量电转复成功率91.7% 。5例需更改治疗参数,1例术后3 个月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安装ICD后,尚无心律失常发作,ICD尚无工作。  结论:心内电生理检查对于指导ICD工作程序设定具有重要意义,术后严密随访及时调整工作参数是发挥ICD有益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1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静注国产氨力农,先给予负荷量0.5~1.0mg/kg,继以维持量5~10μg·kg~(-1)/min,共360min,停药后60min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结果表明,心输出量增加21%,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40%,平均动脉压下降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