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4篇
医药卫生   50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从1983年重新发现幽螺门杆菌(HP)并指出与慢性胃炎的关系以来,短短10年间,各国学者从基础到临床进行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可喜进展。现已证实HP是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致病菌。该菌与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有密切关系。近年观察到根除HP可促进DU愈合,并延长缓解时间,更受到人们的重视。但HP究竟是否为消化性溃疡的病因仍有争论。本文根据病因学的主要评定标准,就这方面问题作一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排空改变以及胃窦平滑肌电节律紊乱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对59例有慢性上消化道症状的慢性胃炎病人,根据胃镜下可见显著胆汁反流,胃液呈深黄色或深绿色,胃液pH≥3.0,甘胆酸浓度>58μg/ml,胃粘膜病理积分>9,判断为病理性胆汁反流(部分病人经:显象进一步证实)。胃镜下未见胆汁反流,胃液清亮,其余指标均未达上述标准者判断为非胆汁反流性。选出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BRG组)和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NRG组),上述检查正常的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作为对照受检者进食一份双核素标记的标准餐,用照相机以1帧/2分钟连续动态照相120分钟,部分受试者又在空腹时检测胃窦肌电。结果:BRG组有明显的固、液体双相排空延迟,以固相延滞期(SLP)延长较为突出,而固体半排空时间(HSET)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SLP延长的影响:NRG组仅有HSET显著延长。进一步胃电检测结果表明,各组间平均慢渡频率(MSWF)无显著性差异,出现胃电节律失常(DRM)在各组的分布为HC组1/7、NRG组3/10和BRG组7/13,严重程度BRG>NRG>HC。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者有较严重的胃窦功能不良,且胃肌电可予进一步证实,胃底和十二指肠动力异常也可能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003·重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特征。中医属“泄泻”、“痢疾”、“便血”等范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建立并优化人类胃黏膜组织蛋白质组分析所需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提高其分辨率及重复性。方法刮取手术胃黏膜组织,对以固相pH梯度为第一向的双向凝胶电泳的关键因素与环节,如样品处理、上样量、电泳参数、凝胶浓度和SDS凝胶电泳染色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优化。以固相pH梯度——IPG胶条(pH=3—10)进行第一向等电聚焦,以SDS均一胶(13%)的垂直电泳为第二向。结果成功地得到了胃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  相似文献   
5.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DGIMD)系指以胃肠动力障碍为主要病因病机的一些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等。但这些疾病的发生除胃肠动力障碍外,可能与胃肠分泌功能、内脏感知、精神心理与应激、感染与炎症、神经与激素及免疫功能等有关。现仅就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药物治疗现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年人有Hp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80%。这使得Hp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Hp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1 概述 1983年英国学者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这一概念,1994年的Real分类将其正式纳入淋巴瘤分类。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定义为发生于黏膜和腺体等组织,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的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可发生于胃肠道、肺、胸腺、乳腺、腮腺、泪腺、结膜等多处解剖部位,其中胃是最常见、研究得最透彻的,它代表了MALT淋巴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1997年4月21日至25日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召开了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大会收到348篇论文,分别来自除西藏、台湾以外的全国各省市;出席会议正式代表430余名,列席代表近百名,大会特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肠梗阻患者分为奥曲肽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间年龄、性别及肠梗阻的病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奥曲肽组25例采用奥曲肽(善宁)0.1mg H q 6 h或q 8 h,连用3~14 d,同时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23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结果:奥曲肽组的治愈率为76%,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奥曲肽组的症状缓解率为80%,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3.4±1.4 d,平均住院时间8.5±2.6d,副作用发生率为12%;对照组症状缓解率为26%,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6.8±2.4d、平均住院时间10.7±2.3 d,副作用发生率为4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奥曲肽在治疗肠梗阻上是一种新的、安全及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技术,对18只猫胃粘膜的螺旋样细菌进行了调查和鉴定。15/18的猫胃粘膜组织尿素酶阳性,5只猫胃培养出弯曲样和HP样细菌,后者及8/11只猫胃粘膜DNA与螺杆菌属细菌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发生阳性杂交。且该株细菌与及7/11的猫胃粘膜组织DNA应用幽门螺杆菌特异PCR引物扩增阳性.涂片及组织切片W-S银染发现三种类型的螺旋样菌:幽门螺杆菌样细菌;人胃螺旋菌样细菌及弯曲菌样细菌。PCR对照研究发现切片发现的HP样菌即为HP,而GH-LOs也为螺杆菌属细菌。提示猫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宿主,其与人类HP感染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