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0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英国学者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这一概念,1994年的Real分类将其正式纳入淋巴瘤分类。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定义为发生于黏膜和腺体等组织,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的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可发生于胃肠道、肺、胸腺、乳腺、腮腺、泪腺、结膜等多处解剖部位,其中胃MALT淋巴瘤是最常见、研究得最透彻的,代表了MALT淋巴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致病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动素(MTL)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动态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体液及组织中MTL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制模早期MTL含量增高,而晚期低下。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MTL水平紊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初步表明体液及组织中MTL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血平法大鼠脾虚证模型的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方法:肉眼、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实验脾虚证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证大鼠胃肠粘膜出现糜烂破溃的状态,经四君子汤预防及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结果初步表明胃肠粘膜形态学变化是揭示脾虚证本质的主要病理学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5.
1 概述 1983年英国学者Isaacson和Wright首先提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这一概念,1994年的Real分类将其正式纳入淋巴瘤分类。MALT淋巴瘤的组织病理学定义为发生于黏膜和腺体等组织,具有边缘区B细胞分化和表型的低度恶性的结外B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可发生于胃肠道、肺、胸腺、乳腺、腮腺、泪腺、结膜等多处解剖部位,其中胃是最常见、研究得最透彻的,它代表了MALT淋巴瘤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业已证实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Hp列为Ⅰ类致癌因子。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年人有Hp感染,而发展中国家的Hp感染率则高达80%。这使得Hp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就近年Hp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胃炎 ( CG)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痞胀”等范畴。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较大。本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仍未完全阐明。 1 983年澳大利亚学者 Marshall和 Warren首次从人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 ( Hp) ,并认为该菌可能是 CG的病原菌。这为 CG的病因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近年的研究已证实 Hp是 CG的主要致病因子 ,为其病因学和治疗学带来了新概念。但目前西医对 CG,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仍缺乏特殊的有效疗法。近十年来中医界对其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方药、基础实验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T)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方法:观察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组织 Gas、SST 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时组织中 Gas 含量低下,SST 含量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as、SST 水平紊乱的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论:结果初步表明组织中 Gas、SST 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以胃黏膜固有腺体的减少或消失为主的慢性炎症,其发生、发展可能与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1].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CAG的变化是演变成胃癌的关键环节[2],因此及时诊断、定期随访CAG对胃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放大内镜观察胃窦黏膜小凹在胃萎缩及肠上皮化生时的形态学特征,以探讨:Hp感染、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对其形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脾虚证大鼠组织中胃泌素及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胃泌素(Gas)及生长抑素(SST)与脾虚证发生的关系,观察了实验脾虚证发生过程中组织Gas、SST含量的变化,并用四君子汤反证。结果脾虚时组织中Gas含量低下,SST含量增高。经四君子汤预防和治疗的脾虚大鼠,Gas及SST水平紊乱的状态得以明显的改善.明显优于脾虚自然恢复大鼠。结果初步表明,组织中Gas、SST水平紊乱是导致脾失健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