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在外科胸腔镜辅助下行心脏射频消融迷宫转律术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入院的30例心房纤颤不合并其他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均在我院心外科行经胸腔镜行射频消融迷宫转律术及左心耳切除术,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31~72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点观察术后患者的心率和心律,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的平衡,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 30例胸腔镜辅助下行心脏射频消融迷宫转律术患者无1例死亡,患者均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18例复查心电图为窦性心律。结论经胸腔镜心脏射频消融迷宫转律术围术期护理要点是做好术前宣教,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识别常见心律失常的特征并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同期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房颤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术前积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加强强心利尿,防止钠水潴留,维护心功能,观察心率、心律变化,教会病人作深呼吸、有效咳痰等;术后注意心电图的观察,注意有无房室传导阻滞,防止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引起的晕厥;正确使用起搏器,识别起搏器与心电检测仪上的起搏信号;术后低心排的监测及球囊反搏的护理;出院指导,教会患者及家属准确测量脉率和脉律的方法。结果通过认真细致的术前术后护理,本组患者术后半年随访,总有效率达83%,早期疗效良好。结论做好围术期全过程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对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及时应用大剂量血管收缩药物,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10例治愈,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提出严密血流动力学和多器官功能监护,及时准确诊断,尤其注意与低心排综合征及血容量不足的鉴别,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的监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4例瓣膜置换术后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患者的监护体会。结果14例患者中,10例患者经治疗和护理病情得到控制、缓解;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抢救,自动出院。结论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全方位有效的监护和做好输液和引流管的护理.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房间隔缺损患者20例,在胸腔镜下行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后重点进行循环及呼吸监测、胸腔引流管、股动静脉护理及早期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进行顺利,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再次开胸止血,无插管部位血肿,无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无脑血栓、液气胸、肺不张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依从性和配合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0例微创胸腔镜下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护理经验,讨论该手术的围术期护理特点及其要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微创胸腔镜下行CABG患者20例的围术期资料,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52.16±8.37)岁。护理要点包括:术前健康教育、观察病情及抗凝监测、术后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护理、胸腔引流管及切口护理、出院前健康教育、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后护理满意度调查等。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部患者住院期间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后行急诊手术,18例为择期手术;术后出现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切口疼痛评分为(3.75±1.31)分,该患者恢复独立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结论微创CABG安全、有效,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良好的临床护理工作是保证患者疗效的重要环节,优质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康复。临床护理工作可对该术式特点展开护理工作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和总结4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经过。结果 4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均治愈出院,胎儿均存活,均分娩出正常婴儿。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细心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朱苏敏  谢雪均 《护理学报》2019,26(22):61-62
目的 总结23例再次心脏手术行微创三尖瓣补片扩大成形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再次心脏手术患者病程较长,需再次承受较大的手术风险,担心手术及预后,术前关注患者的心理情况,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给予强化利尿、护肝肾治疗、营养支持;术后维护右心功能稳定,做好容量管理,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做好呼吸道管理,遵医嘱定时给予抗凝药物,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结果 1例术后早期死于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因股动脉插管不顺转正中切口,其余21例患者在心脏不停跳常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全腔镜下三尖瓣扩大成形术,22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情况变化,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对再次手术的信心;维护患者的右心功能稳定均为术前术后的护理重点,是维持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化流程管理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简称CABG)后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8月75例CABG术后病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1月183例CABG术后病人(观察组)采用优化流程管理转运方法。比较两组转运病人的平均耗时,两组病人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情况。结果对照组转运1例病人平均耗时(24.5±3.2)min,观察组为(19.7±4.5)min;对照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90.3±3.7)分,观察组为(95.7±2.3)分;观察组病人不适症状发生率为0.5%,对照组为14.7%,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优化流程管理转运方法运送病人,能增进病人的舒适与安全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等候转运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发热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6年7月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术后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热,将患者分为发热组和无发热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热的比例,并探讨术后发热的原因。结果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有37例(41.1%)术后出现发热,其中32例为外科手术热;5例为感染性发热。发热组与无发热组手术时间、麻醉后复苏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术后进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常见的症状,多数为外科手术热,术中减少出血和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减少手术麻醉时间,术后尽快拔除尿管,发现感染因素并及时干预,对于加快患者恢复、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