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家勇  冯刚等 《四川医学》2002,23(6):595-596
目的 探讨严重胸外伤合并颅脑伤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治。方法 按损伤严重度评分法(ISS),对72例ISS≥20分,严重胸部损伤合并颅脑伤患者,采取各种诊治措施,除抗休克、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外,行胸腔闭式引流70例,剖胸探查19例,呼吸机辅助呼吸+PEEP42例。结果 本组死亡30例,病死率41.7%,其中ISS值20-60分死亡19例,11例ISS值≥61分者无1例存活。结论 严重胸外伤合并颅脑伤均存在休克,呼吸困难,昏迷等危重情况,病死率高。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气管插管或切开,机械辅助呼吸+PEEP,尽早使用脱水剂或开颅减压是早期判断病因,进行鉴别诊断最简便确切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早期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行胸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C地32例糖悄病患者行胸科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伤口部分感染或愈合不良。1例糖尿病酮症昏迷而死亡。结论:重视糖尿病并在围手术期较好控制血糖水平,可使糖尿病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53例创伤性膈疝的早期临床表现、诊断及漏误诊原因.结果本组术前确诊46例,手术探查确诊7例,治愈47例,死亡6例.结论重视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是减少漏误诊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外伤伴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8例胸外伤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过程。结果:本组分成两组:传统机械吸吸+终末正压通气(PEEP)组32例,带机时间平均6.4天。死亡13例,死亡率40.6%;呼吸机保护性通气组6例,带机时间平均5.2天,死亡1例,病死率1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是早期论断和及时治疗,呼吸机保护性通气治疗该病比传统机械呼吸+终末正压通气效果更优越,同时积极处理原发损伤和预防各种并发症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连枷胸是一种严重的胸外伤,其常伴随着严重的肺挫伤并往往危及生命。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就受伤部位等情况分析了影响连枷胸预后的因素。方法在2006年1月~2011年9月有226例患者因连枷胸在我院治疗,其中183例男性,43例女性。患者的受伤部位、机械通气情况、预后情况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被加以统计分析。有142例(62.8%)患者进行了机械通气治疗,在该142例患者中,有96例患者随后行了气管切开术。有108例患者行了肋骨内固定术。结果引起连枷胸的主要原因为车祸(167/226,73.9%)。所有患者ISS评分平均为66.8分。按照受伤部位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前胸受伤组,其往往伴有双侧肋软骨分离(Ⅰ组,n=83),另一组为单侧后外侧胸壁受伤组(Ⅱ组,n=143)。Ⅰ组患者相对于Ⅱ组患者,ISS评分显著增高(71/56,P=0.02),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比例也较高,病死率也显著增高(P=0.03)。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病死率较高(16%),远远高于单纯连枷胸患者(无死亡),合并有颅脑损伤的患者的ISS评分平均为76,显著高于单纯连枷胸患者(ISS评分57.1,P<0.01)。败血症和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主要死因。55岁以下患者(低龄组,n=135)的平均ISS评分为55.3,55岁及以上患者(高龄组,n=91)的平均ISS评分为70.3(P=0.032)。高龄组病死率比低龄组显著升高(8.8%vs 0.7%,P=0.03)。结论尽管长时间机械通气预后不佳,但早期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对于连枷胸患者的治疗是极其重要的。气管切开和纤支镜检查及吸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高龄及合并颅脑损伤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前胸部位受伤导致的双侧肋软骨分离也增加了病死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31例手术中肺血管意外损伤大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肺手术中肺血管意外损伤大出血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将我院1980年-1998年施行各类手术1440例中发生肺血管意外损伤大出血31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出血发生率2.1%,其主要原因:肺血管位置变化;解剖血管方法不当;血管结扎线脱落。结论:采取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64例HBsAg阳性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BsAg阳性者的转归及其影响的有关因素,我们于1981年7月~1983年7月对我县64例HBsAg阳性者进行了二年的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在乙型肝炎普查和门诊中,随机选择64例HBsAg阳性者为观察对象(男性22例,女性42例),其中乙型肝炎患者1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51例.分别于首次检测后的6月、12月和24月采血作HBsAg、抗—HBs、HBeAg、抗HBeAg及SGPTTTT检测. 二、方法: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检测HBsAg、被动血凝法(PHA)检测抗—HBs,均作中和试验(以1:8以上滴度为阳性),HBsAg和抗—HBs诊断血球系  相似文献   
8.
冯刚  谢家勇  陈文辉 《四川医学》2004,25(6):677-678
目的 探讨各种大咯血急诊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32例大咯血患者施行急诊手术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并发症4例(12.5%)。结论 对急性大咯血患者施行急诊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双腔气管插管的应用有助于对具体出血部位的判定,准确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舒骏  丛伟  陈凡  甘崇志  谢家勇 《四川医学》2012,33(3):402-403
目的总结和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1996~2011年16例原发性气管肿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气管节段切除12例,隆凸切除2例,气管侧壁切除4例。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肿瘤最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行肺叶袖式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叶袖式切除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在术前接受了新辅助化疗(NCT组),另外42例仅接受了肺叶袖式切除术(WNC组)。分析了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袖式切除类型、肺癌TNM分期、主要并发症、90天死亡率、5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NCT组患者均接受了以铂剂为基础的化疗,其中13例患者(65%)新辅助治疗后有降期,其中4例获得了完全缓解。90天死亡率WNC组为4.8%(2例),而NCT组为0%。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WNC组为35.7%(15/42),NCT组为30.0%(6/20)。术后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WNC组为4.8%(2/42),NCT组为0%。5年生存率WNC组为46%,NCT组为39%(P〉0.05)。局部复发率WNC组为9.5%(4/42),NCT组为10%(2/20,P〉0.05)。结论与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病例相比,新辅助化疗后袖式切除术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并未增加,二者在局部肿瘤复发和5年生存率上也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对于肿瘤分期较高的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行肺叶袖式切除术是一个值得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