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2005年以来单纯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该病治疗的古典刺法的相关文献,并按照穴位选择、特殊手法及特殊针具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遵义市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16例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大龄儿童腹腔型隐睾治疗中应用具有很好的效果,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青藤碱微乳体外透皮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制备青藤碱微乳,研究青藤碱微乳及透皮吸收促进剂对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Zetasize多功能电位/粒度分析仪测定青藤碱微乳的粒度及其分布。用稳定性实验考察青藤碱微乳的稳定性。用Valia—Chien扩散池,研究青藤碱微乳的透皮速率以及薄荷脑、冰片、肉豆蔻酸异丙酯(IPM)等透皮促进剂对青藤碱微乳吸收的影响。结果:青藤碱微乳液滴的平均粒径均为31.3nm。青藤碱微乳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青藤碱微乳的平均透皮速率为(32.238±1.13)μg/cm^2·h,几种促进剂对青藤碱微乳经皮渗透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以含2%冰片组促渗效果最好。结论:所制备的微乳具有很好的透皮速率,有望成为青藤碱的新型经皮给药制剂,薄荷脑、冰片和肉豆蔻酸异丙酯可以作为促渗剂用于青藤碱经皮吸收制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机械通气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监护室获得性衰弱(ICU-AW)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治疗14 d。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衰弱、肌力状态、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12% vs. 73.17%,P<0.05),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6 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BI)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Borg评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胁胀作痛、情志抑郁、面色萎黄积分、心血管健康研究指数(CH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中医证候积分、CH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与常规治疗比较,补中益气汤合小柴胡汤更有助于改善衰弱和疲劳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初始耐药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熙  何钟宓 《四川医学》2010,31(3):337-339
目的了解结核菌初始耐药对肺结核治疗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有结核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及门诊随访记录资料完整的初治肺结核患者109例,随机分为敏感组(62例)、耐药组(47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敏感组和耐药组患者的痰菌阴转率2个月末分别为71.0%、51.1%(P〈0.05),9个月末分别为93.5%、74.5%(P〈0.01);9个月末疗程结束时,耐单药组、耐二药及以上非MDR-TB组和耐多药(MDR-TB)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8.5%、61.5%和50.0%(P〈0.01)。9个月末疗程结束时,敏感组和耐药组患者的X线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0.3%、72.3%(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9.7%、71.0%(P〈0.05)。敏感组和耐药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9%、70.2%(P〈0.01),2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8%、15.1%(P〈0.05)。结论初始耐药是初治肺结核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7.
齐刺加电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疗效的量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幼平  王泽雄  李熙 《陕西中医》2009,30(11):1517-1519
目的:探讨齐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28例予与齐刺加电针治疗,对照组29例予以常规刺法加电针治疗。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等对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疼痛的不同方面(PRI感觉分S、VAS、PPI),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齐刺加电针疗法对疼痛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经皮单纯外侧克氏针穿针与内、外侧交叉穿针固定治疗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联合检索Cochrane图书馆、NCBI 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经皮闭合复位单纯外侧克氏针与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分析患者治疗后尺神经损伤、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骨折再移位情况,采用Stata 12.0对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项有关不同方式克氏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相关研究,共包含患儿653例,其中单纯外侧穿针328例,内、外侧交叉穿针325例。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内、外侧交叉克氏针固定方式,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单纯外侧穿针方式( RR =4.11,95% CI =1.73~9.79);而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和术后骨折再移位发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应RR及95% CI 分别为0.97(0.91~1.04)和0.87(0.54~1.40)。结论 内、外侧交叉克氏针穿针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总体疗效与单纯外侧穿针相当,但明显增加患儿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的发生。建议临床采用单纯外侧克氏针穿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近年来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文献的基础上,分析放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发现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但相关研究较少,很多没有设置对照组,不具备对比数据,这在统计学上就不能体现客观性,而缺乏说服力。建议今后要提升研究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指出肝不藏血血证病变模式为“肝不藏血+他处病变出血”的基础上,作者认为肝不藏血血证的治疗方案可以针对以上三个方面而制定,即①理肝使肝能藏血,②纠正他处病变消除诱因,③适当止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