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应用3.0TMRI从影像学角度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鼻旁窦炎性病变的关系及鼻旁窦炎性病变的MRI表现。方法:①分组及检测:2006-10/2007-08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18例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18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3.0T高场强MR扫描仪常规行MRI及MRA检查。②评估指标:MRI图像观察以轴位T2-FSE、轴位T1-FLAIR序列为主,辅以轴位T2-FLAIR、矢状位T1-FLAIR序列,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鼻旁窦有无炎性病变。MRA图像观察以MIP重组后图像为主,辅以MRA源图像,观察并记录颅内血管异常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受累情况,各窦病变类型(黏膜增厚、炎性积液、黏膜下囊肿)及相应的MRI表现。结果:①病例组所有患者前循环及后循环系统血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改变,143例患者脑实质出现缺血性病变;对照组脑实质及脑血管均未见异常改变。②病例组鼻旁窦有病变者123人次(56.4%),上颌窦病变96例,筛窦病变58例,蝶窦病变30例,额窦病变15例;对照组鼻旁窦有病变者54人次(24.8%),上颌窦病变8例,筛窦病变34例,蝶窦病变2例,额窦病变4例。病例组鼻旁窦炎性病变明显较对照组多(χ2=45.281,P=0.000)。相关系数C=0.9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鼻旁窦炎性病变发病率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鼻旁窦炎性病变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心脑舒通胶囊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心脑舒通胶囊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C18(250mm×4.6mm,5μm)柱,以甲醇-4g.L-1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进样量分别在0.0511~0.5110(r=0.9998),0.03072~0.3072(r=0.9996)和0.022432~0.11216μg(r=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9%,99.79%和98.01%。RSD分别为0.92%,1.29%和1.65%(n=6)。结论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心脑舒通胶囊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方法 以蒺藜新苷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甾体皂苷的量;以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量。结果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有较大差异,蒺藜全草部位中以叶中量最高,果实量最低。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蒺藜药材质量控制;以期为蒺藜全草的资源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朱清风 《当代医学》2021,27(12):122-124
目的 探究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4例,依据摸球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日常生活能力等多个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病情显著改善,且不良反应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促进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HPLC法测定银屑颗粒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屑颗粒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250mm×4.6mm,5μm)柱,以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薯蓣皂苷元在0.0804~0.402μg(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薯蓣皂苷元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0%(n=6),RSD为1.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银屑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静赟  李炜  杨飞快  朱清风 《中草药》2010,41(5):829-832
目的研究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方法以蒺藜新苷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甾体皂苷的量;以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总黄酮醇苷的量。结果不同产地和采收期蒺藜全草中甾体皂苷和总黄酮醇苷的量有较大差异,蒺藜全草部位中以叶中量最高,果实量最低。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可行,可用于蒺藜药材质量控制;以期为蒺藜全草的资源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