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多因素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多种细胞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白细胞介素-8(IL-8)属于趋化因子超家族,以往认为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和肿瘤的发生有关[1].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及胸腔积液的IL-8的水平,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淋巴细胞活化及气道壁浸润是其特征之一,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1]。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是淋巴细胞活化的重要分子基础。推测COP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54表达可能存在异常,并与其慢性炎症中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标志物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大面积PTE(大面积PTE组)15例,次大面积PTE(次大面积PTE组)21例]及2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的血浆凝血烷(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和D二聚体,并比较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PTE患者大面积PTE组及次大面积PTE组血浆D二聚体、TXB2、TXB2/6KetoPGF1α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大面积PTE组血浆D二聚体、TXB2、TXB2/6KetoPGF1α值明显高于次大面积PTE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PTE患者经溶栓和抗凝治疗后1周血浆D二聚体、TXB2及TXB2/6KetoPGF1α值较治疗前下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血浆6KetoPGF1α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有上升趋势。结论:检测凝血纤溶标志物对急性PTE患者诊断和疗效评估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5例COPD稳定期患者,26名正常对照者,采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A,IgM,IgG,套式聚俣酶链反应检测痰中的肺炎衣原体DNA。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急性肺炎衣原体的感染率为31.1%,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和且(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和稳定期组的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率分别为21.3%和31.4%,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IgA的几何平均滴度在COPD急性加重期中最高(20.5),COPD稳定期组中次之(10.8),对照组最低(3.6),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肺炎衣原体感染为COPD急性加重的一个重要诊因,慢性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及内皮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36例急性PTE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41/CD61,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并比较PTE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PTE患者CD62p、CD41/CD61、vWF分别为(12.07±6.54)%、(18.3±12.2)%、(194.1±22.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1周后各项指标较前明显下降,分别为(4.48±3.30)%、(6.6±4.0)%(、116.3±28.0)%(均P<0.01)。结论急性PTE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异常,这些变化与PTE的病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6.
醛固酮拮抗剂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醛固酮拮抗剂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A_5复制肺纤维化模型后,分为螺内酯干预组(螺内酯100mg·kg~(-1)·d~(-1))和模型组,另取6只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动物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别处死6只。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的变化、测定肺组织及血浆醛固酮(ALD)含量及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浓度来评价治疗效果。测定血浆及肺组织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含量。结果①模型组和干预组血浆、肺组织AL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P<0.05,P<0.01);②干预组肺组织HYP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③HE染色、Masson染色可见干预组肺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④各时间点模型组血浆TGF-β_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及干预组明显增高(P<0.01);各时间点干预组血浆TGF-β_1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肺组织匀浆与血浆各时间点TGF-β_1含量变化一致。⑤相关分析表明模型组各时间点血浆ALD水平与TGF-β_1含量呈正相关:7天(r =0.901,P<0.05);14天(r=0.942,P<0.01);28天(r=0.826,P<0.05)。结论螺内酯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_1产生来减轻大鼠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肺癌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多因素的恶性肿瘤,多种细胞因子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本研究通过分析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及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水平及相关性,探讨VEGF和IL-8在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和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GCs)度其受体(GR)水平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放射性免疫法(RIA)3H标记地塞米松(^3H—DEX)放射性配体结合法检测11例ARDSP患者、10例ARDSexp患者和11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10(IL-4、IL0-10)水平.GCs含量,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 ①ARDSp、ARDSexp患者G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其GCs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0.01)。②ARDSp、ARDSexp患者血清TNF-α、IL-4、IL-10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0.01)。③与ARDSp组相比.ARDSexp组血清TNF-α、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GR表这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GCs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p和ARDSexp组血清TNF-α、IL-4、IL-10水平度GR表达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与评估膈肌功能测定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疗效的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的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28例,施行常规治疗+NPPV。分别记录无创通气前,通气后48小时、终止无创通气前的跨膈压(Pdi),肺功能、动脉血气,同时综合评估通气前、后的支气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1、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组:通气后Pdi,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H值分别为(14.04±2.40)cmH2O、(0.70±0.24)L、(48.2±4.2)mmHg.(70.0±6.3)mmHg、(7.37±0.05),与通气前((10.98±0.45)cmH20、(0.59±0.11)L、(68.2±10.2)mmHg、(52.5±6.1)mmHg、(7.34±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开创通气治疗失败者:2例。1例其Pdi在通气前为8.74cmH2O,通气48小时为9.24cmH2O;另1势9Pdi,通气前为7,56cmH2O,结论:在NPPV治疗过程中,Pdi和EIIFEV1.PaCO2、PaO2、pH值的变化有高度一致性,Pdi的动态变化.可以客观地反映膈肌的功能状态;NPPV有助手改善AECOPD患者的膈肌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及病毒感染对COPD患者Th1/Th2偏移状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间接ELISA法时81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5例稳定期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的特异性抗体IgM进行检测.同时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NF-γ和IL-4水平.结果 急性加重期组IgM阳性28例(34.57%),稳定期组和对照组lgM阳性率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P<0.01).急性加重期组INF-γ和IL-4分别为(242±43)ng/L和(42±9)ng/L,稳定期组分别为(198±32)ng/L和(56±11)ng/L,对照组分别为(90±18)ng/L和(141±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6.03和114.69,P均<0.01).急性加重期IgM阳性组INF-γ和IL4分别为(278±54)ng/L和(39±8)ng/L,阴性组分别为(185±33)ng/L和(61±1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5和2.82,P均<0.01).结论 病毒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期的重要诱因,COPD患者存在向Th1极化的调控,且病毒感染加强了COPD患者的Th1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