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浆粕状芳纶纤维 ,且通过均匀设计来安排合成试验 ,采用数据组合法和单纯型寻优法建立了各影响因素与芳纶浆粕纤维特性粘数之间的回归模型 ,优化了合成工艺 ,为进一步研究制备浆粕状芳纶浆粕工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聚酯帘线与橡胶粘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帘子线作为橡胶增强体被广泛用于轮胎、输送带、安全带、工业软管、消防水管等各个领域,而轮胎是其主要产业之一。随着轮胎子午化率的提高,聚酯帘子线(尤其是HMLS高模低缩聚酯帘子线)将逐步取代锦纶帘子线而成为橡胶轮胎骨架材料的主导。但由于聚酯帘子线表面极性低、活性基团含量很低不具有形成氢键的基团等原因,因而传统RFL(间苯二酚-甲醛-胶乳)浸胶液不能使聚酯帘子线与橡胶形成很好的界面粘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酯帘子线的发展。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聚酯帘子线与橡胶界面的粘结强度,从聚酯帘线与橡胶粘合机理、浸胶液改进、纺丝…  相似文献   
3.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研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ET/ PMMA)共混物的等温结晶性能 ,并进行了等温结晶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 :PMMA的加入加快了 PET的结晶速度 ;动力学计算表明 ,PET/ PMMA共混物的 Avrami指数大于纯 PET。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职业学校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从加强职业理想教育、调整学生心理、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等方面探讨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5.
运用可逆的非共价作用,在芳醚型聚苯并咪唑(OPBI)溶液中掺入含有羧基官能团的芳香族多羧酸小分子,使用溶液自组装的方法构建高性能聚合物超分子交联网络,然后制备致密薄膜用于研究超分子交联对OPBI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制备的交联膜最高断裂伸长率达到160%,断裂强度达到145 MPa,这分别是OPBI膜的2.6倍和2倍;除此之外交联膜的热稳定性没有受到影响,玻璃化转变温度还略有提高。同时交联膜具备一定的耐溶剂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良好的回收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致孔剂,将其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乳液混合后旋涂成膜,再水洗除去SDS,从而形成纳米孔隙减反射膜。考察了SDS/PMMA质量比、乳液中PMMA含量和涂膜干燥温度对薄膜透光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当SDS/PMMA=3/10(w/w),PMMA含量为4.5%,干燥温度为80℃时薄膜透光率最高,达到了94.6%(λ=664 nm)。本方法工艺简单方便,不使用有机溶剂,且薄膜与基底结合性好,置于水中超声60 min之后透光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聚丙二醇、2,2-二羟甲基丙酸和10-(2,5-二羟基苯基)-10-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ODOPB)制备了阻燃型水性聚氨酯(FR-WPU),讨论了ODOPB用量对FR-WP U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ODOP B用量增加,FR-WP U胶膜的极限氧指数先升后降...  相似文献   
8.
PMMA-PET共混体系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PMMA含量小于7.5%的PMMA—PET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为切力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着共混体系中PMMA组分的增加,非牛顿指数呈减小趋势,粘度有一定下降;在280℃低剪切应力时,ηa随着PMMA组分的增加而上升,在高剪切应力时,则相反;共混体系的粘流活化能基本上都大于纯PET。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的结构及其染色性能,探讨了间位芳香族聚酰胺有色纤维的制备工艺。并从改变分子结构、对纤维表面改性和改变染色工艺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在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染色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表面改性法主要有:紫外线辐射预处理法、液氨预处理法、等离子体预处理法和PE045-MeDMA预处理法;改善染色工艺的主要方法有:真空减压染色法、平幅连续快速染色法、载体染色法等。同时介绍了原液着色方法制备间位芳香族聚酰胺有色纤维的工艺与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选用硅烷偶联剂KH-550,KH-560和钛酸酯偶联剂NDZ-201作为表面改性剂,对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冻胶纤维在萃取阶段进行表面处理,经干燥、超拉伸制得表面改性UHMWPE纤维。采用红外光谱仪、接触角测量仪测定了纤维的表面化学结构和表面润湿性能,采用单纤维树脂包埋-拔出法测定了纤维与树脂基体的界面剪切强度,比较了改性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改性后纤维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硅烷偶联剂KH-550对UHMWPE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最好。采用质量分数为1%的硅烷偶联剂KH-550溶液处理后,纤维与环氧树脂间的界面剪切强度提高了87.8%,纤维的断裂强度和模量分别提高了6.9%和3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