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6篇
工业技术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EDS能谱以及化学分析,对辽宁省大石桥市某菱镁矿选矿厂浮选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菱镁矿主要杂质矿物为磷灰石、石英等,钙杂质主要赋存在含钙菱镁矿和磷灰石中,铁杂质主要赋存在菱镁矿晶格中。  相似文献   
2.
掺N纳米TiO2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与阳离子掺杂相比,掺N纳米TiO2光催化材料不仅可将光响应范围拓展至可见光区,还可保持在紫外光区的光催化活性,显示出阴离子掺杂纳米TiO2在利用可见光方面的崭新应用前景。综述掺N纳米TiO2材料的发展历程、应用和可见光催化机理,介绍溅射法、脉冲激光沉积法、等离子体处理法、溶剂热合成法、机械化学法和溶胶-凝胶法等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茂名某地-325目大理岩粉为原料。采用湿法搅拌磨超细加工工艺,讨论了磨矿浓度、磨矿介质配比、分散剂种类、用量、转速和时间等对磨矿粒度的影响。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试验产品粒度特征是:-2μm〉90%、D90〈2μm,SEM形貌观察为板状或片状,涂布后各项物理指标达到了铜版纸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室温条件下,用取代法和共聚法配制了稳定的Zr/Al二元聚合阳离子,稀溶液法制备Zr/Al基柱撑累托石矿物材料,XRD和FTIR表征Zr/Al基柱撑累托石室温下和300℃、500℃下晶体结构的变化,得出Zr/Al基柱撑累托石矿物材料的热稳定性达到500℃以上,Zr/Al二元聚合阳离子和累托石Si-O层发生了化学键合,形成了[Si-O]-[H(O)-Al(Zr)]键.EMPA分析,当Zr/Al=11时,柱撑累托石中ZrO2的百分含量为5%~6%,Zr4+进入到铝聚合阳离子中,形成了[AlO4(Zr,Al)12(OH)24(OH2)12]7+聚合阳离子.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KCl产品粒度,研究了分解液MgCl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给矿粒度、细晶处理方式等因素对地下原生高钠光卤石矿冷分解结晶制备KCl所得产品粒度、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分解介质MgCl2浓度、结晶停留时间、搅拌速率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明显;给矿粒度对KCl晶体粒度的影响不明显;细晶溶解后返回结晶器重新参与结晶可获得更大颗粒的KCl产品;优化工艺条件为分解介质MgCl2质量分数为17%、停留时间为2 h、搅拌速率为800 r/min、原矿进料粒度为1~<4 mm、细晶沉淀后与分解液混合溶解再返回结晶器,优化工艺条件下获得分解结晶KCl回收率为84.70%、浮选精矿KCl品位为90.50%、KCl产品平均粒径为0.264 mm的良好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信阳蒙脱石为基材制备锆基柱撑蒙脱石材料,用该材料对人工配制的蓝色废水进行静态脱色吸附,结果表明:锆基柱撑蒙脱石的吸附效果好于铝基柱撑蒙脱石和蒙脱石。锆基柱撑蒙脱石对蓝色废水的脱色与投放量、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有关。染液初始浓度、pH值是影响脱色的主要因素。当蓝色废水量为50mL,pH值=3.8,处理时间60min,A0=0.160,投放量为0.5g时,锆基柱撑蒙脱石对蓝色废水的脱色率最高为98.8%。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世界高岭土生产、消费及贸易情况,对比了世界、中国及美国高岭土消费结构的差异,提出我国高岭土行业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某低品位蓝晶石矿分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苏某低品位难选蓝晶石矿采用脱泥-磁选-碱性介质浮选工艺流程进行了分选试验研究,探索了磨矿、脱泥、磁选及浮选的适宜工艺条件,以此为基础拟定的磨矿-脱泥-强磁选-1粗4精浮选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Al2O3品位为55.13%的蓝晶石精矿。  相似文献   
9.
淮北煤系高岭土补强天然橡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表面改性的超细高岭土粉体(平均粒径1.54μm)为原料,研究其对天然橡胶的补强作用。通过不同种类偶联剂及高岭土填充量等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此淮北高岭土,适宜的偶联剂是钛酸酯;在填充量相同前提下,煅烧土对天然橡胶的补强效果优于未煅烧土;SEM分析可知,粉体粒度越细,补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以陕西某地鳞片石墨矿为研究对象,在其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选矿工艺试验研究,确定了最佳粗磨磨矿细度、粗选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及粗选矿浆浓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流程的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并对闭路浮选精矿进行了成分和形貌分析。结果表明,该矿石为晶质片状石墨,固定碳含量为13.70%,主要脉石矿物为方解石和石英。经过系统选矿试验,最终确定采用一次粗磨、一次粗选、五次再磨和六次精选闭路流程,获得了精矿固定碳含量95.92%、回收率90.35%的良好指标。精矿分析结果表明,脉石矿物主要存在于粗粒级和细粒级中,鳞片石墨粒径大部分在50 μm以上,石墨鳞片结晶普遍较好,表面平滑,大鳞片石墨受到磨剥,有少量细小杂质颗粒附着于表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