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育彪  杨旭  朱虹嘉  魏桢伦 《金属矿山》2020,49(10):135-140
黄铜矿是重要的含铜矿物,常用浮选方法获得,浮选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淡水资源,采用海水代替淡水 作为浮选媒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海水中 Ca2+、Mg2+等离子易形成亲水沉淀,影响颗粒-气泡附着过程。分散 剂可以有效缓解沉淀物质对黄铜矿浮选的不利影响,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通过三相泡沫稳定性、接触角、Zeta 电位、XPS 及 DLVO 理论计算、动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研究了黄铜矿的表面性质,解释了六偏磷酸钠 (SH)和硅酸钠(SS)两种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纯水中分散剂几乎不影响黄铜矿浮选回收率;海水和 0.05 mol/L MgCl2体系中,分散剂使黄铜矿颗粒和氢氧化镁之间的吸引力转变为排斥力,阻止了氢氧化镁在黄铜矿表面 的吸附,进而增加黄铜矿的可浮性。动力学计算表明,海水和 0.05 mol/L MgCl2中加入分散剂后,浮选速率常数 k 和 理论最大回收率 R均显著提高,且 SH 效果优于 SS。  相似文献   
2.
萤石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广泛应用于国防、化工、冶金、光学等领域。我国萤石资源储量丰富,但贫矿多、组成复杂、选别难、综合利用率低。概述了我国萤石资源的储量、分布、成矿成因及开发利用现状,在分析萤石晶体结构、致色机理等性质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萤石选矿工艺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低温浮选药剂、矿浆难免离子的影响等萤石选别关键技术难题,最后针对我国萤石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国萤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辉钼矿的晶面各向异性导致其"表面"和"棱面"具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进而影响到辉钼矿的浮选效果。通过密度泛函理论,从原子级别直观地阐释了辉钼矿"表面"和"棱面"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分别讨论了水、煤油和黄药在辉钼矿表面的作用。结果表明辉钼矿的"表面"为强疏水面,"棱面"为强亲水面。此外,煤油主要是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辉钼矿的含S原子面,而黄药则是通过其C-S单键中S原子与辉钼矿"棱面"Mo原子的成键作用吸附于辉钼矿的"棱面"。   相似文献   
4.
鄂西某高磷鲕状赤铁矿磁化焙烧及浸出除磷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鄂西某高磷鲕状赤铁矿(铁品位43.50%),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获取铁精矿,并对该铁精矿进行酸浸、生物浸出除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850℃,焙烧时间25min,还原剂用量为矿石质量的5%,磨矿时间4min,磁场强度120kA/m条件下,得到铁精矿铁品位为54.92%,铁回收率为86.78%,P含量为0.83%;酸浸试验中矿浆浓度2%,分别用0.1mol/L的H2SO4,HNO3,HCl,草酸(C2H2O4),柠檬酸(C6H8O7)除磷,其中H2SO4除磷提铁效果最佳,铁精矿品位为57.98%,回收率为96.47%,除磷率为95.30%;生物浸出试验中矿浆浓度2%,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f菌)对铁精矿作用后,磷含量为0.23%,用黑曲霉菌滤液对铁精矿作用后,磷含量为0.20%。  相似文献   
5.
基于铜钼浮选分离试验,结合微量热法和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揭示了 H2O2对黄铜矿和辉钼矿的 氧化机理和热动力学规律,旨在为铜钼硫化矿绿色、高效浮选分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pH=10 时,浓度为 0.01% 的 H2O2对黄铜矿与辉钼矿单矿物浮选回收率并未产生显著影响,其中黄铜矿回收率从 88.64% 下降至 83.34%,辉钼 矿回收率从 88.61% 下降至 88.50%;浓度为 1% 的 H2O2对黄铜矿与辉钼矿具有较好分离效果,黄铜矿浮选回收率显 著降低至 6.8%,而辉钼矿回收率为 78.48%;浓度为 0.01% 的 H2O2 与黄铜矿、辉钼矿的反应热分别为 2 228.9 mJ、 521.6 mJ,而 H2O2浓度增加至 1% 时,黄铜矿的反应热急剧上升至 101 328.6 mJ,反应速率常数 k 从 0.14×10-3 s-1上升 至 0.37×10-3 s-1;XPS 分析结果表明,经 H2O2处理后黄铜矿表面可能生成 FeOOH 和硫酸盐等亲水物质,导致其可浮 性降低,说明高浓度 H2O2在黄铜矿表面产生了强烈氧化作用,但对辉钼矿的氧化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李育彪  杨旭  朱虹嘉  魏桢伦 《金属矿山》2021,49(10):135-140
黄铜矿是重要的含铜矿物,常用浮选方法获得,浮选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淡水资源,采用海水代替淡水 作为浮选媒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海水中 Ca2+、Mg2+等离子易形成亲水沉淀,影响颗粒-气泡附着过程。分散 剂可以有效缓解沉淀物质对黄铜矿浮选的不利影响,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通过三相泡沫稳定性、接触角、Zeta 电位、XPS 及 DLVO 理论计算、动力学计算、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手段,研究了黄铜矿的表面性质,解释了六偏磷酸钠 (SH)和硅酸钠(SS)两种分散剂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纯水中分散剂几乎不影响黄铜矿浮选回收率;海水和 0.05 mol/L MgCl2体系中,分散剂使黄铜矿颗粒和氢氧化镁之间的吸引力转变为排斥力,阻止了氢氧化镁在黄铜矿表面 的吸附,进而增加黄铜矿的可浮性。动力学计算表明,海水和 0.05 mol/L MgCl2中加入分散剂后,浮选速率常数 k 和 理论最大回收率 R均显著提高,且 SH 效果优于 SS。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文章。针对内蒙古某白伟晶岩样品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采用“焙烧水淬-热压混合酸浸”实验工艺流程对内蒙古某地白伟晶岩进行选矿实验研究。通过条件实验研究得到较佳工艺条件,高纯石英砂中SiO2含量由99.917%提高到99.994%,杂质元素总含量从419.9 g/t下降到54.79 g/t,总去除率达86.95%;主要杂质元素Al含量从250.9 g/t下降到26.09 g/t,Al元素去除率达到了89.60%,取得了较好的纯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研究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t.f菌)和嗜酸氧化硫硫杆菌(At.t菌)从某含磷铁矿石中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At.f菌对该铁矿石的除磷效果比At.t菌的更好,而未接种任何细菌的铁矿石除磷率在第26 d时只有11.76%;2)不同摇床转速中,140 r/min最利于At.f菌去除铁矿石中的磷;3)随着矿浆浓度的增加,除磷率逐渐降低;4)加入一定量的黄铁矿能提高除磷率,当黄铁矿与铁矿石的质量比超过10%时,除磷率能提高到90%以上;5)经浸矿驯化过的At.f菌,其除磷性能比未驯化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6)At.f菌浸矿后产生的主要物质为黄铵铁矾[NH4Fe3(SO4)2(OH)6]。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低硅铁尾矿大量堆存且利用难度大等问题,以杨家湾尾矿库低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掺入了某铜尾矿和市售煤粉,通过烧结法制备轻质烧结陶粒,并考察了原料配比、水料比、尾矿粒度、烧结条件等因素对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配比为m(铁尾矿)∶m(铜尾矿)∶m(煤粉)=8∶1∶1(即铁尾矿掺量80%)、水料比1∶5、烧结温度1 120 ℃、烧结时间20 min的条件下制备出堆积密度为873.2 kg/m3、筒压强度5.13 MPa、1 h吸水率为7.65%的轻质陶粒,结合陶粒形貌、物相及热重分析,陶粒烧结过程中产生了起增强强度作用且呈致密网状结构的透辉石。该研究为低硅铁尾矿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鄂西某高磷铁矿石浸出脱磷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酸浸、生物浸出方法,对鄂西某高磷铁矿石(铁品位43.50%,磷含量0.85%)进行湿法浸出脱磷实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矿浆浓度为2%时,100ml单一的0.1mol/L草酸(C2H2O4)、柠檬酸(C6H8O7)、H2SO4、HNO3、HCl中,无机酸提铁降磷效果优于有机酸。其中,H2SO4的提铁除磷效果最佳,处理后矿石铁品位为49.08%,铁回收率为99.57%,除磷率为93.91%;草酸与柠檬酸的混合酸浸矿中,在混合比例介于100∶0~20∶80之间时,提铁除磷效果较好;当矿浆浓度低于5%时,单一硫酸浸出后矿石中的磷含量为0.18%;采用At.f菌和黑曲霉菌进行微生物浸矿除磷,浸出后固体中磷含量分别为0.25%、0.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