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48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种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性能改善方案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该文首先从理论上对数字化控制感应电机传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推导,对电机转矩的变化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结合直接转矩控制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方案。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不仅系统的动态响应依然很快,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善稳态转矩脉动较大的情况:同时由于采用了空间电压矢量调制,稳定了逆变器的开关频率。  相似文献   
2.
对于宽电压输入、高电压输出的大功率全桥变换器,传统的整流二极管钳位电路存在二极管电压应力过高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无损钳位电路的三绕组全桥变换器,该变换器可以有效实现输入电压二倍以上的变化范围,并有效地钳位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使其电压应力不超过输出电压。本文首先推导了整流二极管电压应力的最大值;然后讨论了目前二极管电压钳位电路的不足,并详细阐述了所提出的三绕组变换器二次侧二极管的电压钳位原理;通过对二次侧三个绕组的匝比进行优化可以拓宽变换器的输入电压范围。300W的试验样机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基于PSPICE软件的大功率变换器的仿真结果初步验证了该拓扑变换器在高压、大功率场合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model reference adaptive system,MRAS)方案,用于永磁同步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PMSM)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转速辨识。以PMSM为参考模型,电机的电流模型为可调模型。设计了自适应律PI调节器参数,达到了可调模型能稳定跟踪参考模型的目的,实现了PMSM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的转速和位置估算。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转速辨识方法在高低速均能准确检测到转子的速度和位置,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良好的动静态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应用场合中,常常需要对采集到的波形进行频谱分析,本文首先对MATLAB中的频谱分析模块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然后利用该软件构造了一种使用方便、功能较强具方便二次开发的频谱分忻模块。通过对两个例了进行的频谱分析,验证了该频谱分析模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调压器调压方案、晶闸管相控整流调压方案与DC/DC变换器调压方案是目前市场上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3种高压大功率直流电源供电方案。采用MATLAB仿真软件对3种方案分别进行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可以看出调压器调压方案具有较好的电磁兼容性能。  相似文献   
6.
主要针对电动汽车用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主电路的EMI进行测试和分析,得到DC/DC变换器主电路的EMI特征,为设计有效的EMI抑制措施及制订电动汽车零部件电磁兼容标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直接转矩控制(DTC)技术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交流传动系统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由起初的两种经典控制结构产生了多种改进型的方案。本文对各种控制方案的结构特点,系统的性能等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对传统控制结构进行改进的一些建议,最后还对传动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制方案及其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基础上 ,推导出一种基于定子磁链矢量增量来确定定子参考电压矢量的新型控制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实现无速度传感器的闭环控制 ,而且能够减小转矩和磁链脉动 ,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变流变频技术发展概况,介绍了在轨道电力牵引中采用新一代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构成的电路方案及其发展,并作了比较和评述,结合目前国内、外情况对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汽车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汽车电器零部件在此环境下不仅要能够可靠工作,而且要保证不对周围电器造成明显的影响。以国家强制检验的典型汽车电器——汽车闪光器为例,深入分析了汽车电器的电磁干扰机制,并且通过采用几种实用的电磁干扰对抗性措施,最终通过了相关的国际电磁兼容标准,对汽车电器的电磁兼容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