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4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 10μm,PM10)的增加可能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微细颗粒物(particles with an aerodynamic diameter of less than2.5μm,PM2.5)可被吸入肺泡,沉积于肺  相似文献   
2.
豚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小剂量致敏原反复致敏建立豚鼠慢性哮喘模型,设定不同时点(4、6、8周)观察气道结构及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探讨气道重建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低剂量卵白蛋白反复致敏、激发豚鼠,制作哮喘动物模型,应用氯化乙酰胆碱静脉注射进行支气管激发实验,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计数灌洗液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豚鼠气道进行形态学测量。结果:哮喘8周组以纤维组织增生及平滑肌厚度增加最为显著。气道高反应性以哮喘4周组增高最明显,而随着与致敏原接触时间的延长,气道高反应性逐渐降低,到哮喘8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已无显著差异。结论:长时间卵白蛋白吸入致敏可以引起哮喘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气道重建的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在气道的持续存在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恶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缺氧又是COPD患者病情进行性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可介导大鼠气道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肺血管结构重建.体外及动物实验均表明,氨溴索可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本研究意在观察氨溴索对慢性缺氧大鼠血液及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自的为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该病患者血浆内皮细胞释放的舒血管因子──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进行测定,并观察提供外源性NO对肺心病晚期患者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9例老年COPD肺心病晚期患者血浆NO的含量与ACE活性,另有12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并应用右心导管技术观察了吸入40×10-6NO20分钟对晚期肺心病患者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老年肺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与ACE活性显著降低;吸入NO后,血浆NO代谢产物显著增加的同时,肺动脉平均压(PAPm)从4.1±0.7kPa(1kPa=7.5mmHg)降为3.3±0.5kPa(P值<0.01),肺血管阻力及其指数显著降低,输氧量(DO2)、心输出量(CO)增加,右室作功降低。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降低(37.3%)。结论老年慢性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缺乏,其肺血管内皮可能存在一定的损伤,外源性补充NO可显著改善肺循环,增加输氧量,而副作用很少,对老年肺心病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5.
维A酸对大鼠实验性阻塞性肺气肿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观察维A酸 (RA)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大鼠的预防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随机分为三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 ,每组 12只 ,模型组和用药组大鼠进行熏香烟实验 ,用药组同时用RA进行预防。吸烟实验结束后 ,观察各组大鼠的病理及肺功能情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和MMP 9的活性变化 ,免疫组化法观察MMP 2和MMP 9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肺功能指标 0 3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0 3 )、FEV0 3 /FVC(用力肺活量 )和功能残气量 (FRC)分别为 [(5 1± 0 4 )ml、(71± 10 )ml/s、(7 2± 2 2 )ml],与正常对照组 [(6 0± 0 3)ml、(87± 3)ml/s、(2 9± 1 1)m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模型组MMP 2和MMP 9的活性分别为 [(1 0 6± 0 2 3)ng/ml、(0 96 0± 0 2 30 )ng/ml],其表达与正常对照组 [(0 5 3± 0 17)ng/ml、(0 30 0± 0 0 90 )ng/ml]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用药组肺功能指标分别为 [(5 2± 0 4 )ml、(81± 5 )ml/s、(6 1± 2 7)ml/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用药组MMP 2和MMP 9的活性 [(0 83± 0 2 3)ng/ml、(0 5 70± 0 0 10 )ng/ml]和表达与模型组比  相似文献   
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博来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影响,探讨治疗肺纤维化的新方法。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雄性6周龄SD大鼠的骨髓MSC。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第1—5组经气管注入5.0mg/kg博来霉素0.3Tnl,第1和第3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雄性大鼠MSC液0.2ml(细胞数为2.5×10^6个);第2和第4组分别于博来霉素注射第1天和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等量的磷酸缓冲液0.2ml;第5组作为模型阳性对照,注射博来霉素后未给予其他处理;第6组作为模型阴性对照,经气管注入等量生理盐水0.3ml代替博来霉素,未给予其他处理。于实验第28天统一处死大鼠,留取肺组织行病理学检查、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提取肺组织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雄鼠的性别决定基因(sry基因),以判断外源给予的MSC是否在雌性大鼠肺组织中存在。结果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和第7天给予MSC干预治疗后的大鼠肺脏病理改变均较对照组减轻,肺纤维化程度评分分别为(1.0±0.2)分、(2.5±0.5)分和(1.6±0.5)分、(2.3±0.8)分;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83±17)μg/mg、(96±20)μg/mg和(123±32)μg/mg、(127±34)μg/mg,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较第7天给予MSC其作用更明显。PCR检测结果显示,在博来霉素致肺损伤第1天给予MSC组的大鼠肺组织可以检测到sry基因。结论外源给予的MSC可以减轻肺纤维化的形成,在肺损伤早期给予MSC干预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颈外静脉注入自体血栓建立大鼠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模型,观察急性PTE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水平变化和表达,及其在PTE后肺组织病理改变中的作用.方法 5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PTE组及假手术(sham)组.于制模后2 h、6 h、24 h及72 h处死大鼠.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MMP-9和VEGF浓度;考马斯亮兰法测定BALF中总蛋白浓度并进行细胞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MP-9和VEGF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病理结果:PTE组栓塞区肺组织有肺损伤改变;sham组未见上述病理变化;②血清学结果:PTE组MMP-9和VEGF浓度在6 h、24 h和72 h显著高于sham组(P<0.01);③BALF结果:PTE组MMP-9浓度24 h时显著高于sham组(P<0.01);VEGF 2 h和24 h均显著高于sham组(P<0.05,P<0.01);PTE组BALF中总蛋白浓度和细胞数2 h和24 h组均显著高于sham组(P值均<0.01);④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E组MMP-9和VEGF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结论 急性PTE可引起肺损伤.PTE可引起血液中MMP-9和VEGF细胞因子释放及其肺组织中显著表达,促进炎性细胞和蛋白渗出,参与PTE相关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一种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建立实验性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模型。方法 :采用香烟染毒和细菌内毒素 (LPS)气管注入的复合方法 ,模仿人类COPD发病的慢性过程 ,制造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结果 :COPD模型肺组织平均肺泡面积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大 ,OD值明显减少 (P <0 0 1)。COPD模型组吸气阻力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 ,肺顺应性 (CLd)及第 0 3s用力呼气量 (FEV0 3)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0 3 FVC % )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 ,表明有通气阻塞现象 (P <0 0 1)。结论 :本组大鼠COPD模型病理形态学改变和肺功能均与人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的同相表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是肺纤维化 (PF)发病机制的细胞、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因子之一。TGF β与其特异的受体TβRⅠ和TβRⅡ结合 ,实现其生物学功能。目前有关TGF β的受体系统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尚很少报道。本课题拟观察TGF β1及其受体系统在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肺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 ,探讨它们在肺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Wistar大鼠 5 1只分为两组 ,实验组 36只 ,博莱霉素 5 .0mg/kg溶于 0 .3ml生理盐水中经气管注入 ,于实验第 1、3、7、14、2 1、2 8天各处死 6只 ;对照组 15只注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慢性肺损伤的对抗作用。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3组:正常对照组,低氧组,氨溴索干预组。后 2组大鼠制成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检测肺动脉平均压及血液和肺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过氧化脂质(LPO)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各组随机选取 10只大鼠,取其右下肺叶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肺组织和肺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低氧组大鼠血液和肺组织SOD和NO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血浆和肺组织LP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 <0.01);氨溴索干预组大鼠血液和肺组织SOD和NO水平明显高于低氧组,而血液和肺组织LPO水平明显低于低氧组(P均 <0.01),氨溴索干预组肺动脉平均压显著低于低氧组(P <0.01);氨溴索干预组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病变明显轻于低氧组,管壁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和管壁厚度占外径的百分比明显低于低氧组(P <0.01)。结论:慢性低氧大鼠体内存在着氧化/抗氧化失衡,可能是肺组织和血管损伤的原因之一;氨溴索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它的应用使内皮细胞的损伤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