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艾拉光动力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1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在光动力治疗基础上再于患处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8周。治疗结束后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2.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②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26%,而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艾拉光动力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人群、梅毒未治疗患者、梅毒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转阴患者和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并对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血清IL-10和IL-12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细胞免疫与梅毒血清固定的关系,为有效治疗梅毒血清固定患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正常人群组、梅毒未治疗组、梅毒治疗转阴组和梅毒血清固定组的IL-10和IL-12水平,将各组IL-10和IL-12水平行统计学分析。对梅毒血清固定组中IL-10与IL-12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阴转组(P<0.01)及梅毒未治疗组(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阴转组及梅毒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IL-10与IL-12水平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417,P>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组患者机体内细胞免疫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发生了免疫不平衡,这种免疫抑制和不平衡可能造成了梅毒螺旋体能够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而残存,成为引起血清固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407例梅毒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期本区域梅毒的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我科全年确诊的梅毒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传播情况及血清学特点。结果: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女性患者年龄明显小于男性,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绝大部分患者为已婚有性伴(332/407),文化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高学历患者少,职业中无业、工人、农民占前3位,仅75人承认近3月内有非婚性伴,其中46人从未使用安全套,每次使用安全套患者仅有10人,3人近3月内使用过毒品。男性梅毒患者血清TRUST滴度以高滴度为主,女性患者低滴度相对较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梅毒以女性、初中文化、无业、工人和农民居多,梅毒的防治也应将这些人群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在早期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早期梅毒患者分为治疗组(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联合苄星青霉素)和对照组(单用苄星青霉素),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几何平均滴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RPR阴转率为40%,对照组为21.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分支杆菌注射液辅助治疗早期梅毒可以增强苄星青霉素驱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蛋白信号通路及其与代谢性疾病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oin,mTOR)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属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相关激酶(pl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related kinase,PIKK)蛋白质家族的成员。mTOR作为细胞生长的核心因子,与不同的蛋白质结合时表现出不同的生理功能,参与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重组和端粒酶长度的维持等。PIKK家族激酶的功能异常会导致多种代谢性疾病。通过对不同的mTOR相关蛋白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并为相关治疗提供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一中国汉族人表皮松解性掌跖角化症(EPPK)家系KRT9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分析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例EPPK家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直接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中6例患者KRT9基因进行突变检测,以家系中的14例健康者和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家系中6例患者KRT9基因的1号外显子第485位碱基鸟嘌呤G被腺嘌呤A替代,导致第162位的精氨酸被谷氨酰胺取代(R162Q),而家系中14例正常人和家系外100例正常人未发现此突变。结论错义突变c.485G>A是导致该家系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BSCO、Cochrane图书馆和CNKI,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以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1986~2011年。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研究,合计2513例患者,7篇文献Jadad评分均在3分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其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OR=0.71,95%CI(0.44,1.17),P=0.18]。按肿瘤类型、随访时间、术前有无转移和患者年龄4个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高龄组(≥64岁)和短期随访组(≤2年),两种麻醉方式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6,95%CI(1.00,2.14),P=0.05;OR=1.55,95%CI(1.06,2.26),P=0.02)],但在结直肠癌组和术前无转移组两种麻醉方式的术后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0,95%CI(0.62,1.61),P=0.99;OR=1.26,95%CI(0.86,1.86),P=0.23]。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麻相比较,不能降低癌症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率。年龄≥64岁和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应用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时,其远期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结直肠癌患者和术前无转移患者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大鼠损伤周围脑组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及其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的表达.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36只)、液压冲击脑创伤模型组(36只).根据处死时间,分为6,24 h和3,5,7,14 d6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假手术组和脑损伤组各处死6只大鼠,取损伤周围脑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PO、EPOR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结果 EPO在伤后24 h内即升高,到第3天达到高峰,并可维持2 d左右,至伤后第7天开始下降,于伤后14 d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而EPOR于伤后24 h到达高峰,至伤后14 d表达量仍可维持较高的水平.结论 TBI后24 h内源性EPO及其受体的表达即开始增加,但二者的表达具有不一致性,且EPO相对受体表达具有短暂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erythmpoietin(EPO)and its receptors(EPOR)in the injured brain tissue ofthe rats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Methods A total of78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group(six rats),sham group(36rats) and fluid percussion injury group(36 rats).The rats were sacrificed at 6,24 hours,3,5,7 and 14days after TBI in the sham group and the fluid percussion injury group(six rats at each time point).Then,the injured brain tissues were removed for observation of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EPO and EPOR by meaDiB of real-time PCR and Western blot.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EPO was increased at 24 hours and reached the peak at day 3 after TBI.The hish expression level of EPO could maintain for two days or so.began to decrease at day 7 and recovered to normal at day 14 after Till.While the expression of EPOR reached the peak at 24 hours after TBI and maintained hish level at day14. Conclusions The expressions of EPO and EPOR show increase within 24 hours after TBI.In fact,the expressions of both factors are not in consistency,with more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EPO.  相似文献   
9.
<正>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大鼠后脑皮层血流(CBF)变化以及牛磺酸干预后的变化。方法:将SD大鼠(290±20g)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脑创伤组(TBI组)、牛磺酸低剂量组(100mg/kg,Tau-L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方法 将123例乳房胀痛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湿热敷,实验组采用中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5~20min.观察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变化情况.结果 2组产妇产后第4天乳房硬度及胀痛变化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热敷治疗产后乳房胀痛的疗效确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温热水湿热敷,而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