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淬火对层状钙钛矿铁电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淬火温度对层状钙钛矿结构铁电陶瓷SrBi4Ti4O15和Sr2Bi4Ti5O18的微结构、铁电性能与介电性能的影响。经过不同温度淬火后,两种样品的微观结构基本不变,但淬火温度高于Curie温度时,其铁电性能改善明显,表现为剩余极化强度增大,回线的矩形度变好,矫顽场基本不变。SrBi4Ti4O15经过600℃和800℃淬火后,剩余极化强度分别提高约35%和88%。Sr2Bi4Ti5O18经过400℃淬火后,剩余极化强度提高约28%。淬火同时还使样品的相对介电常数增加,介电损耗减小。淬火对介电性能的改善与经淬火后材料中氧空位等缺陷的动性减弱、在畴壁处的聚集减少及铁电畴易于翻转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溶胶凝胶工艺在Pt/Ti/SiO2/Si基片上沉积了Bi5FeTi3O15(BFTO)薄膜,研究了前驱液浓度和退火升温速率对BFTO薄膜结晶的影响,前驱液浓度低于0.05mol/L时不利于4层层状钙钛矿结构的形成。沉积BFTO薄膜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前驱液浓度为0.05mol/L和氧气氛中退火速率为4℃/s。室温下,用最佳工艺制得的BFTO薄膜显示出良好的铁电性,在300 kV/cm的外加电场下,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2Pr达到43.4μC/cm2;同时,BFTO薄膜也显示出弱铁磁性。为了研究其磁性来源,分别在氧气氛和氮气氛下对BFTO薄膜样品进行退火,分析其磁性的差异。认为BFTO薄膜室温下的弱铁磁性主要来源于F中心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3.
谭景戈  毛翔宇  郑建宏 《电讯技术》2023,63(11):1817-1823
针对无小区大规模MIMO(Cell-Free 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CF mMIMO)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簇级匈牙利与联盟博弈联合的导频分配算法。首先,利用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将系统中的用户划分为多个用户簇并为相同簇内的用户分配相互正交的导频序列,从空间角度减轻用户复用导频造成的导频污染;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改进收益矩阵的匈牙利算法优化导频分配方案;最后,利用联盟博弈的思想避免因为固定的导频使用次数而带来的性能上限。仿真结果表明,该导频分配算法性能优于多种典型导频分配算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总线终端稳压器的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具有3A源-汇(source and sink)电流能力的快速响应线性稳压器。采用NMOS调整管结构和负载电流反馈技术,提高了系统的电流能力和响应速度。使用自适应零点补偿实现了全负载范围内source和sink环路的稳定性。此外,采用跨导匹配技术使得输出级的直通电流降低到3μA以下。该电路采用0.6-μm 5V/30V工艺投片验证,面积为1mm2。在20μF输出电容、?2A/1μs负载阶跃变化时的最大瞬态输出电压变化量小于3.5%,在?3A的负载范围内,输出电压变化小于?15mV。  相似文献   
5.
按x=0.00,0.10,0.25,0.50,0.75和1.00,制备SrBi4-xLaxTi4O15的陶瓷样品.用X射线衍射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测量了铁电、介电性能.结果表明,La掺杂未改变SrBi4Ti4O15的晶体结构;随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矫顽场(Ec)减小,剩余极化(2Pr)先增大,后减小;在x=0.25时,2Pr达到极大值24.2μC@cm-2,这时Ec=60.8 kV@cm-1适量La掺杂可提高SrBi4Ti4O15的铁电性能.SrBi4-xLaxTi4O15的相变温度Tc随x的增加逐渐降低,x=0.25时,Tc=451℃.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LTE-A手机不同接口电平,需要使用不同测试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分立电子元器件实现接口电平自适应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不同接口电平方案的LTE-A手机,可以采用同一块测试电路转换板,实现软件调试,并对测试电路硬件进行了系统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申敏  董学林  毛翔宇 《电讯技术》2024,64(5):670-677
针对小区间干扰导致蜂窝边缘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速率需求问题,毫米波无蜂窝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解决方案。然而,毫米波的高频率、大带宽以及接入点配置的大量天线给信道估计带来了较大挑战。将毫米波大规模MIMO信道矩阵视为二维图像,结合图像去噪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去噪卷积神经网络(Improved-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I-DnCNN)的信道估计算法。通过具有注意力机制的压缩与激励(Squeeze-and-Excitation, SE)模块,自适应调整提取的全局特征以增强对信道噪声特征的学习,根据接收信号估计出噪声等级图且增添为输入,提升对噪声的鲁棒性。最后,采用残差学习的方式获得估计信道矩阵。利用理论信道模型和基于波束追踪的信道数据集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去噪卷积神经网络(Denoising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DnCNN)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两个数据集下的信道估计精度可分别平均提升2.27...  相似文献   
8.
用金属有机物分解(MOD)以及sol-gel方法制备了SiBi2Ta2O9(STB)铁电薄膜。经测量在750℃晶化的SBT薄膜具有很好的铁电性能。通过对SBT样品极化反转过程进行测试,得出了外加电压(0.5-5V)与SBT薄膜的开关时间(100-600ms)及极化反转电荷的关系。并研究了不同气氛不退火对SBT铁电薄膜形状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充电器芯片待机时需要重复进行电池接入/移除检测、待机功耗较大的缺点,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利用锂电池温敏电阻端触发的电池接入/移除检测电路.该电路已被集成到一款基于UMC 0.35 μm CMOS工艺的单节锂电池充电芯片上.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能迅速地检测出不同电量锂电池的接入/移除情况,相比传统的接入/移除检测电路,极大地降低了充电器待机时的功耗.  相似文献   
10.
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5–xEuxFe0.5Co0.5Ti3O15(BEFCT–x:x=0,0.35,0.55,0.85)陶瓷样品,对比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电磁性能。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掺杂未导致明显杂相,材料的剩余极化(2Pr)随掺杂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Eu掺杂量为0.55时,材料的2Pr达到最大值,为11.2μC/cm2,升幅达143%,可以由Eu掺杂导致氧空位的抑制和铋氧层的破坏所形成的竞争机制解释。随Eu含量的增加,材料的剩余磁化单调上升,最大达到0.28 A m2/kg,比未掺杂时增加了2个数量级,从晶格失配、耦合增强以及共生结构等方面的综合效果解释了这一现象。材料的介电温度谱显示,Eu掺杂未明显损害材料的热稳定性,Eu掺杂所导致的介电损耗行为可能与氧空位或其他点缺陷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