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祝 《建筑施工》2003,25(4):305-308
绿色,自然,悦目,使木贴面成为精装修工程中的最爱。再缀以艺术化的匹配和符合环保要求的加工.将使木贴面的效果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2.
对动态力信号采集系统实际测得的在铣加工时铣刀所受到的力信号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力信号中噪声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将限幅滤波和卡尔曼滤波两种滤波方法结合起来,并在原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动后再进行信号处理的方法.通过静载荷和动栽荷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滤波方法很好地降低了抖动和噪声的影响,提高了输出信号的信噪比,滤波效果理想,能够满足采集系统的滤波要求.  相似文献   
3.
4.
SCDMA无线市话——大灵通是近两年推出的新一代的无线市话,SCDMA系统是真正的移动通信技术。在对SCDMA无线市话——大灵通系统组成、结构及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SCDMA系统采用的几点关键技术,如智能天线、同步码分多址、软件无线电等。  相似文献   
5.
开发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技术针对弧面磁芯细小裂纹缺陷的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和运动控制系统.将采集到的图像经过预处理后,运用模板匹配算法对缺陷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出不合格零件,再通过PLC控制机构删除不合格品.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浓度分级尾砂充填料浆管输沿程阻力,先测定分级尾砂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工业管输试验,测出不同浓度、流量、灰砂比条件下的充填料浆的管输沿程阻力,以水平管和斜管的管输沿程阻力为例,分析了充填管道阻力与流量、浓度、灰砂比之间的变化规律;用多因素正交试验得出管输阻力影响因素间的主次关系,得出井下不同充填条件下的最优参数,试验方法及结果对矿山实际充填生产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螺纹插装式溢流阀阀套精加工采用碳氮共渗后磨削的制造工艺,内锥面的形位误差会影响溢流阀的使用寿命和静动态特性,制造过程需要精准控制内锥面的误差。通过对工艺分析建立制造误差模型并应用研究,由此获得内锥面自身角度的合理误差范围,以及内锥角误差与磨削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根据阀套结构特点设计专用的检测装置,并对检测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分析,通过误差校对提高检测精度。对热处理后的阀套进行轴向尺寸分组,并采用基准统一原则,保证磨削制造精度的稳定性。根据检测原理和误差模型对试磨件进行误差计算,并据此调整磨削参数,使制造误差合格;后续制造时采用检测装置快速测量阀套的密封圆轴向尺寸,使制造误差均落在控制范围内,保证批量生产的可控性。研究表明,基于某型溢流阀的设计及工艺参数,内锥面自身角度的实际制造误差控制以±0.8°为宜,对应的密封圆轴向最大磨削公差为0.186 mm、修正后的最小磨削公差为0.075 mm;实验验证了误差模型的准确性,所述检测方法的角度测量误差为0.06°、密封圆轴向尺寸测量误差为2 μm,因角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最小磨削量范围偏差可通过内锥角实际制造误差的收缩进行补偿;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为其他内锥面的制造控制及逆向工程提供了系统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传统四轴飞行器的控制多为摇杆遥控器,针对其便携性差、控制距离受限等问题,采用智能移动终端与3G网络技术来实现对飞行器的远程控制。但智能移动终端系统的多样性给编程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跨平台移动应用框架PhoneGap来设计和开发手机APP控制平台,不仅节约了开发时间和成本,而且有效增加了APP用户群体。室外测试实验表明:在3G网络信号覆盖下,平台操作便捷、实时性好,飞行器运行流畅、坐标显示准确,同时可跨平台使用,适应性好。  相似文献   
9.
补油泵内外转子采用粉末冶金法大批量生产,为了获得更高的接触面硬度、耐磨性及形位精度,以适应工况需要、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在粉末冶金标准材料选择的基础上,研究了转子中影响软氮化变形的成分和含量;转子采用氨基气氛液相烧结和回火处理后,结合硬车削、模具冷挤、磨削及其他辅助工艺,设计有针对性的叠加式无心磨削工装,结合定位基准原则合理安排工序,为补油泵转子的综合机械性能和制造精度的提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螺纹插装式溢流阀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确定影响精度的因素为溢流阀的静动态特性、补油开启压力、密封性及基于特定工艺的制造要求。对以上因素逐一分析,得到各因素对内锥面的精度要求。针对采用碳氮共渗后磨削这一特定工艺要求建立模型并分析,得到内锥面自身角度的精度要求。对模型进行应用分析,经反馈调整后得到内锥角精度的优化值。研究表明:影响内锥面设计制造精度的主要因素为密封性及基于特定工艺的制造要求;基于某型溢流阀的结构及设计参数,密封性对内锥面的自身形状精度等级要求为5~6级,即0.001 5~0.002 5 mm,而对内锥面相对配合内孔的跳动量要求为0.012~0.015 mm;对内锥面角度精度要求为±1°,对应的接触圆轴向尺寸公差为0.052~0.186 mm。经试验验证,按设计精度要求所得阀套的静动态特性及使用寿命符合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