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0篇
  免费   348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医药卫生   630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63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37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8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目的]探讨《康复评定学》基于网络的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导师评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天津中医药大学参与《康复评定学》基于网络PBL教学实践的中医学专业康复医学方向班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分析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导师评价之间关系。[结果]学生自评分高于互评分,互评分高于导师评分;学生自评分和互评分与导师评分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结论]不同评价者对PBL教学中学生表现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虽与导师评价不相关,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作为导师评价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究肾动脉狭窄患者经过肾动脉支架手术后血浆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的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等院接受治疗的肾动脉狭窄患者280例,其中198例患者接受了肾动脉支架手术,其余的82例患者没有接受该手术,通过对术前术后以及未接受手术患者的血浆中CRP和IL-6的因子水平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对因子水平的测定后,患者在手术后的炎性因子水平均普遍升高,在1个月后,对手术后患者检测中发现有45例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增加。结论通过血浆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对患者在肾动脉支架手术后进行临床预后,可以帮助患者早确诊早治疗术后的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993.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6岁,因持续寒战、烦躁、面色苍白、紫绀1小时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管与血流变管均出现快速凝集和溶血,生化与免疫管均未出现溶血,试管内血液表现为黄褐色液体内呈簇状分布凝血块,呈明显细小颗粒状凝集,血细胞检测困难,血生化及免疫数据不详.常规检查腹部X线及CT均未见明显异常.急诊床旁超声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及双肾均未见明显器质性改变,仅发现门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透声差,可见弥漫点状回声缓慢流动.我院未能明确诊断,迅速转院,后抢救无效身亡,确诊为冷凝集素综合征.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分析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全脑放疗进行干预,而试验组应用吉非替尼结合全脑放疗进行治疗.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红肿瘙痒、头痛头晕等不良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灶控制率、1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等状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疾病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明显减少了不良状况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脱细胞软骨基质(ACM)作为天然细胞支架的可行性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对软骨细胞在ACM上的增殖及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兔耳软骨细胞原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备用。将脱细胞处理获得的ACM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电镜下观察,用CCK-8法检测支架浸提液的毒性。将软骨细胞接种至ACM中,实验组加入57.14μg/L的hIGF-1,培养7 d后于电镜下观察细胞在ACM上的增殖及黏附。结果 1)ACM疏松多孔,电镜下孔径(3.48±1.39)μm,孔隙率(90.13±2.52)%。2)实验组软骨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占据绝大部分支架空穴。而对照组软骨细胞增殖较缓慢,且仅有少量细胞进入材料空穴内。结论实验制备的ACM是一种可靠的天然细胞支架。且hIGF-1能促进软骨细胞在ACM上的增殖及黏附。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研究小腿骨间膜上端裂孔的形态结构,为临床深入了解小腿骨间膜的功能,重建和避免胫前血管损伤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常规福尔马林固定小腿骨间膜标本40侧,观测胫、腓骨长度;骨间膜结构;骨间膜上端裂孔的形态;裂孔长轴腓侧近端至外踝的距离,计算骨间膜上端裂孔长轴腓侧近端至外踝距离与腓骨长的相关性。结果 :骨间膜由膜性部和腱性部2部分组成。腱性部是一条斜型粗纤维束,位于骨间膜下1/2处,由走行一致的多条细小纤维构成,厚(0. 32±0.12)cm,长(11.1±0.21)cm,与腓骨成角(20. 60°±1.00°)。上端裂孔成椭圆形,上端裂孔长轴长(2.71±1.35)cm、上端裂孔短轴长(1.91±0.21)cm、长轴近端腓侧至外踝最远处距离为(31.21±2.35)cm。胫骨长(34.21±2.36)cm、腓骨长(34.3±2.12)cm。骨间膜上端裂孔长轴腓侧近端至外踝距离与腓骨长正相关。结论:骨间膜对维持胫、腓骨轴向稳定,应力传递和防止小腿损伤后胫、腓骨移位具有重要作用。骨间膜上端裂孔的位置可由腓骨长推算而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分析呈限制性心肌病样改变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的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呈限制性心肌病样改变者32例,对其临床特点和住院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重症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均有限制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改变,即双心房扩大,左心室不大;84.4%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50%),15.6%患者的LVEF低于50%;37.5%的患者同时有右心室扩大。心力衰竭病史10天~35年,平均8.3年,75%的患者呈全心心力衰竭表现,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水肿,部分患者有发作性晕厥、心绞痛等症状。出现呼吸衰竭者8例,心原性休克者2例,中-大量胸腔积液和腹腔积液者13例,90%患者合并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房颤动,因缓慢心律失常而植入心脏起搏器者8例。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3例,其中2例电复律成功,并植入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例心肺复苏无效死亡;心脏移植6例。结论:呈限制性心肌病改变的重症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虽然左心室不大,多数患者的LVEF正常,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是肥厚型心肌病晚期表现之一,常需考虑心脏移植。  相似文献   
998.
心力衰竭血液超滤这种新兴治疗方法,对有明显淤血症状、液体潴留和(或)对利尿药抵抗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有效,是利尿药治疗无效后的重要补充替代疗法。但超滤治疗的规范应用尚无明确界定,影响超滤治疗效果。本文就心力衰竭患者超滤治疗背景、适用人群、效果及超滤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HCM)和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型心肌病(ASHC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长期预后。方法:1996~2014年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检出300例ApHCM(ApHCM组),采用1:1配对原则,又纳入诊断年龄、性别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相匹配的300例ASHCM患者(ASHC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心原性死亡率、心原性猝死发生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不明原因晕厥、心房颤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进展性心力衰竭、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发生率。结果:ASHCM组左心室室壁厚度≥30 mm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ApHCM组(14.0%vs 3.7%,P0.01)。ApHCM组和ASHCM组中分别有156例(52.0%)和168例(56.0%)患者行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其中ApHCM组中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阳性率显著低于ASHCM组(26.9%vs 76.2%,P0.01)。ApHCM组和ASHCM组分别平均随访(7.5±4.0)年和(6.6±5.4)年,与ASHCM组相比,ApHCM组心原性死亡率(1.0%vs 5.7%)、心原性猝死发生率(0.33%vs 3.3%)、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8.3%vs 40.3%)显著较低(P均0.01);不明原因晕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进展性心力衰竭等事件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ASHCM组(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磁共振成像钆对比剂延迟增强显像阳性(HR=4.62,95%CI:2.28~68.0,P=0.02)和不明原因晕厥(HR=8.56,95%CI:2.1~16.6,P0.01)为心原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不明原因晕厥是心原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HR=4.40,95%CI:1.5~15.2,P=0.02)。结论:排除年龄、性别及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混杂因素后,ApHCM患者预后较ASHCM患者好。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分组对照,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对流冲洗治疗Fournier坏疽的效果。 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6例Fournier坏疽患者,其中4例因VSD需自费纳入单纯换药组,另1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VSD组6例和VSD联合对流冲洗组6例。所有患者经抗感染、控制血糖治疗后行Ⅰ期清创手术。单纯VSD组:根据创面大小及形态将负压材料剪成合适形状,充分接触并填满创面残腔,确保无残留死腔,封闭创面后负压接医院中心负压进行持续吸引,负压为150 mmHg(1 mmHg=0.133 kPa);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在单纯VSD组处理基础上联合0.9%氯化钠溶液通过输液器冲洗创面;清创换药组:对创面进行仔细清创,并用0.9%氯化钠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反复对创面进行冲洗,尽量保持创面清洁后,乳酸依沙吖啶纱布填充创面后敷料覆盖。对各组的创面细菌清除率、Ⅱ期缝合术式、平均创面封闭时间、住院总时间、患者满意情况、VSD使用个数及VSD堵管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评价3组治疗方案的疗效。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χ2检验。 结果治疗后,单纯VSD组可见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好;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创面基本被鲜红肉芽组织覆盖;清创换药组创面可见肉芽组织散在生长,创基仍可见坏死组织及分泌物附着,创周皮肤炎症反应较重。3组患者创面细菌清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07,P<0.05)。清创换药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为(58.7±4.5)%,明显低于单纯VSD组[(79.8±5.6)%]、VSD联合对流冲洗组[(93.6±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2、9.133,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创面细菌清除率也明显低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8,P=0.001)。单纯VSD组5例Ⅱ期行拉拢缝合联合植皮封闭创面,1例腹股沟区创周皮瓣红肿明显,拉拢缝合后切口局部持续较多分泌物渗出,加强清创换药后切口逐渐愈合;VSD联合对流冲洗组患者Ⅱ期缝合采用直接拉拢缝合即基本封闭创面,创面愈合良好;清创换药组1例Ⅱ期行直接拉拢缝合联合局部植皮,皮片部分成活,剩余3例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加游离植皮术封闭创面。3组患者平均创面封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989,P<0.05);清创换药组的平均创面封闭时间明显大于单纯VSD组、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31、7.195,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平均创面封闭时间也明显大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5,P=0.018)。3组患者住院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707,P<0.05);清创换药组的住院总时间为(38.3±9.3) d,明显大于单纯VSD组[(22.3±3.4) d]、VSD联合对流冲洗组[(16.7±2.0)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63、7.106,P值均小于0.05);单纯VSD组住院总时间也明显大于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47)。单纯VSD组堵管率为44.4%(12/27),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堵管率为15.8%(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P=0.041)。单纯VSD组患者治疗期间虽然也无明显疼痛,但费用较高;VSD联合对流冲洗组创面愈合良好,患者满意度最高;清创换药组患者换药过程疼痛剧烈,住院时间长,后期创面封闭效果不甚满意。 结论VSD联合对流冲洗能快速稀释引流创面分泌物,减轻创面感染,有效解决堵管发生,保障引流通畅,为创面愈合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