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3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医药卫生   24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从山豆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7-dihydro-5H-pyrrolo[1,2-a]imidazol-3-yl)ethanone(1),环(脯氨酸-脯氨酸)(2),烟酸(3),对羟基苯甲酸(4),对甲氧基苯甲酸(5),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柏苷(7),紫丁香苷(8),(-)-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脂素-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松脂素-4,4'-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S,9R)-roseoside(13)。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6,9,10,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新天然产物1对A549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23.05±0.46)μmol·L-1]。  相似文献   
92.
采用95%乙醇提取药材,提取液回收至无醇味后依次过聚酰胺树脂、MCI树脂、中压制备液相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从剑叶凤尾蕨全草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和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质谱(ESI-MS)数据和核磁共振(NMR)数据与文献数据对比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分别为ent-3β-hydroxy-kaur-16-en-19-al(1),4-epi-kaurenic acid(2),mitrekaurenone(3),7β,16α,17-tr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4),crotonkinin E(5),crotonkinin F(6),pterisolic acid A(7),pterisolic acid C(8),(2R)-pterosin P(9)和dehydropterosin B(10)。化合物1~6首次从凤尾蕨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首次从剑叶凤尾蕨中获得。细胞毒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5~8具有一定的抑制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肝癌细胞Hep G2和人胃癌细胞BGC-823的活性。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对一株来源于南海红树林底泥的抗真菌放线菌No. H 41-51发酵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对该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将发酵物进行离心分离成菌丝和菌液,菌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并对具有活性的该乙酸乙酯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发酵物菌丝体用95-80%乙醇提取,再用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对具有活性的石油醚部位进行成分分离和鉴定。整个提取和分离过程用纸碟片法进行活性追踪分离。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HPLC制备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样品,用NMR、MS等光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 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并分别将其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二(2-乙基己基)苯-1,2-二甲酸酯(2)、3,3-二吲哚-2-羟基-丙醇(3)、环(苯丙-丙)二肽(4)、环(R-脯-S-苯丙)二肽(5)、环(S-脯-S-苯丙)二肽(6)、环(D-苯丙-L-异亮)二肽(7)、dankasterone(8)、4-hydroxy-17R-methylincisterol(9)、Calvasterol B(10)、Calvasterol A(11)、抗霉素 A1a(12)、抗霉素 A1b(13)和甘油醇-1-单油酸酯(14)。体外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8~11对MCF-7、SF-268和NCI-H460细胞株表现出程度不等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2和13表现出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论 菌株H 41-51发酵可产生多种不同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化合物8~11对MCF-7、NCI-H460和SF-268细胞株具有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2、13具有抗白色念珠菌活性。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采自福建漳州沿海红树林伴生植物海刀豆进行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层析、薄层层析、MCI微孔树脂层析以及HPLC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海刀豆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文献比较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用MTT法初步评价其细胞毒活性。结果 从该植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羟基-6-甲氧基黄酮(1)、毛蕊异黄酮(2)、芒柄花素(3)、乌苏酸(4)、木栓酮(5)、羽扇豆醇(6)、β-谷甾醇(7)、β-胡萝卜苷(8)、二十六烷酸(9)和二十四烷酸(10)。结论 化合物1-2、4-10均为首次从海刀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5.
摘 要:目的 研究红树植物角果木内生真菌Coriolopsis sp. J5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分别采用MTT法和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化合物的体外细胞毒活性及抗菌活性。结果 从角果木内生真菌Coriolopsis sp. J5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14-acetoxy-15-hydroxyirpexan(1)、15α-hydroxytrametenolic acid(2)、3β-hydroxylanosta-8,24- dien-21-oic acid(3)、latifolicinin C(4)、对羟基苯乙酸甲酯(5)、methyl 5-(2-methoxycarbonylethy)furan-2-carboxylate(6)和5-(2-carboxy-ethyl)-furan-2-carboxylic acid(7)。化合物1对人慢性髓原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肝癌细胞(BEL-7420)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化合物5具有抗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和棉花枯萎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vasinfectum)活性,化合物6具有抗地毯草黄单胞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活性。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角果木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和7为新天然产物,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7的核磁数据;菌株Coriolopsis sp. J5能代谢产生具有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知识的认知和行为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防范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计问卷,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西院区医生、药师、护士共105人进行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的认知和行为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为100%,其中医生30名、药师18名、护士57名。86名(81.90%)表示知晓细胞毒药物溢出的概念。33名(31.43%)发生过细胞毒药物的破碎或溅洒,20名(19.05%)发生过细胞毒药物溅洒至人的身上。57名护士全部知晓细胞毒药物溢出防护制度,药师和医生的知晓率分别为83.33%和66.67%。在细胞毒药物溢出的防护处理方面,71名(67.62%)知晓如何防护处理,护士的知晓率较高为89.47%,医生和药师对如何防护处理的知晓率仅分别为36.67%和50.00%。在细胞毒药物溢出防护包的配置情况方面76名(72.38%)表示知晓。结论:医务人员对细胞毒药物溢出及防护的认知有待通过培训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应加强标准化操作规程的制定、培训和管理,从而保证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97.
穿孔素介导的溶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穿孔素是一种功能和结构均类似补体C9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CTL和NK细胞的胞浆颗粒中。业已证明,它是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MC)的主要溶细胞效应分子。本文概述了穿孔素在CMC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特点、意义。  相似文献   
98.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是T淋巴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分子。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架蛋白重排,参与细胞胞吐与分泌颗粒,促进细胞间粘附等过程,PI3K的催化产物PI-3,4-P2和PI-3,4,5-P3可作为第二信使传递信号,近年来研究表明PI3K可通过激活PKB、Rac和Ca^2 等信号途径参与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99.
WEHI164-C1细胞株检测TNF的MTS/PMS比色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有限稀释法对WEHI164细胞进行了亚克隆,从12株中筛选出一株对TNF高度敏感的亚克隆细胞株WEHI-Cl。MTs的还原产物具有良好的水溶性,MTS/PMS比色法与MTT法相比较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我们首先将MTS引入细胞毒的检测,用WEHI164-Cl亚克隆株建立了检测TNF的MTS/PMS比色法。此方法不仅简便、快速.而且敏感度高(比常规L929细胞检测法敏感10~15倍)、特异性强(IL-1、IL-2、IL-6、PHA、ConA、LPS对检测结果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0.
CIK细胞的体外培养与细胞毒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细胞在体外可以快速扩增,具有高效的非MHC限制性杀瘤活性,被认为是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希望。随着细胞操作及基因修饰技术的日益精进,人们正逐渐改进CIK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处理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CIK细胞的增殖率及特异杀伤力,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