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72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医药卫生   31895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59篇
  2020年   310篇
  2019年   349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381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524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377篇
  2012年   1662篇
  2011年   1783篇
  2010年   1564篇
  2009年   1566篇
  2008年   1948篇
  2007年   1818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2255篇
  2004年   2175篇
  2003年   2577篇
  2002年   1398篇
  2001年   1374篇
  2000年   946篇
  1999年   693篇
  1998年   516篇
  1997年   539篇
  1996年   427篇
  1995年   347篇
  1994年   239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205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64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在促生长抗菌药物(AGPs)禁用前后的分布变迁情况。方法 收集2018—2021年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39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杆菌肽、黄霉素、吉他霉素、恩拉霉素等4种促生长药物的MIC,结合动物种类、药物使用状况等信息综合分析MIC的分布变迁情况。结果 粪肠球菌对黄霉素敏感,MIC集中在1~4μg/mL,对吉他霉素最为耐受,超50%菌株MIC大于512μg/mL;2018—2021年间,黄霉素、吉他霉素和杆菌肽的MIC有降低趋势,恩拉霉素MIC呈上升趋势;吉他霉素等3种抗菌药物对鸡源粪肠球菌的MIC显著高于猪源菌株。结论 禁止兽用促生长抗菌药物的大背景下,上海地区猪、鸡源粪肠球菌趋于敏感,但也存在如黄霉素MIC上升的情况,因此仍需对促生长抗菌药物的MIC进行监测以获得全面持续的数据,为后续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咽痛反复发作半年首诊,半年前剧烈活动后出现咽痛.半年来,曾反复多次就诊,均诊断为"咽炎",给予口服抗生素以及西瓜霜含片等,效果不显,并给予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雾化吸入,仍无效,咽部疼痛逐渐加重,于2004年10月22日入院.  相似文献   
93.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胆肠吻合术(BEA)后肝脏恶性肿瘤术前肠道准备及应用抗生素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其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的BEA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其中17例MWA前接受(A组)、14例(B组)未接受肠道准备及应用抗生素,对比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2组患者基线特征及原发肿瘤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均顺利完成MWA。MWA后A组住院时间、发热率、发热持续时间、菌血症发生率及肝脓肿发生率均低于B组(P均<0.05)。结论 MWA治疗BEA后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肠道准备及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抗生素使用策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1日—2019年2月1日我院普外科所收治的60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和观察组(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治疗),每组30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缓解所需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93.33%(27/30),高于观察组76.67%(23/30)(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低于对照组的13.33%(4/30)(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及炎性因子水平无差别(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白细胞计数、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8.07±0.82)×109/L、(27.66±4.85)ng/mL、(1.48±0.33)mg/L、(60.54±12.87)mg/L,较对照组低[白细胞计数、IL-6、TNF-α、CRP水平分别为(10.14±0.96)×109/L、(49.78±5.37)ng/mL、(2.21±0.41)mg/L、(91.32±13.16)mg/L](P<0.05)。结论:对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虽存在一定的复发倾向,但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5.
目的:评估中成药荆花胃康胶丸结合质子泵抑制剂以及抗生素调治Hp相干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病患的适当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使用Pub Med、维普、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对关联文献进行查找,并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8篇文献纳入统计,共涉及治疗总数2 177例。实验组的总有效率[OR=6.35,95%CI(4.05,9.93),P0.05]、Hp根除率[OR=3.41,95%CI(2.63,4.41),P0.05]以及溃疡愈合率[OR=2.82,95%CI(2.14,3.71),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组在调治Hp相干消化性溃疡方面要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6.
翁泽林  温晓莹  杨京华 《新中医》2017,49(10):104-106
目的:观察小儿支气管肺炎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43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历资料,观察组258例为进入临床路径组的患儿,对照组172例为非临床路径干预的患儿。对比2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中医中药的应用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2组患者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中成药、经皮导入治疗、穴位贴敷、推拿的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中药汤剂及其他疗法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孢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2种或2种以上抗生素的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咳嗽、发热、气促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9%,高于对照组的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在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后,可规范诊疗行为,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7.
98.
【摘要】 目的:对围手术期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预防脊柱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搜集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时长对降低脊柱SSI发生率的临床研究。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和队列研究(cohort study,CS)。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1日~2020年5月4日。由2名研究者严格遵循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将抗生素使用时长分为单剂量组、术后24h组、术后48h组和术后超48h组。应用Stata 1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抗生素使用时长对降低脊柱SSI发生率的有效性。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5篇RCT、2篇前瞻性队列研究和3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涉及4类抗生素使用时长(单剂量、术后24h、术后48h、术后超48h)。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降低脊柱SSI发生率方面,术后24h组[RR=0.48,95%CI (0.23,0.99)]和术后超48h组[RR=0.52,95%CI(0.32,0.84)]优于单剂量,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序结果显示术后24h组优于其他使用时长。结论:当前证据显示抗生素使用时长为术后24h时对预防脊柱SSI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术后应用口服抗生素对预防切口感染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6例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口服抗生素患者151例为试验组,选取同期未口服抗生素患者155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结果所有疝手术患者均实施临床路径,术后随访时间1周,术后切口感染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后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疝患者未能起到预防切口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