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目的 评价大剂量盐酸氨溴索(AMB)联用乌司他丁(UTI)改善百草枯(PQ)中毒患者肺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02例PQ中毒患者,198例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204例实施大剂量AMB联合UTI治疗(联用组),分别通过检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肺部影像学改变,比较两组ARDS及MODS发生率,综合评估肺损伤的情况.结果 联用组低氧血症、ALI/AR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影像学表现明显减轻.入院时即出现MODS伴(或不伴)ARDS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不良.结论 早期应用大剂量AMB联用UTI能减轻PQ对肺组织的损伤,促进肺泡或肺间质渗出液的吸收,减少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92.
2006年-2008年,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由于使用气囊尿管不当,插入深度不够,致6例男性尿道损伤,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3岁。尿道断裂1例,后尿道裂伤5例。其中护理人员操作不当1例(未见尿液流出),其余5例操作方法均正确。  相似文献   
93.
目的 分析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胸腺瘤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77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88例,年龄17~88(52.3±13.0)岁,手术患者160例、非手术患者17例。177例胸腺瘤患者中,存活患者160例,因胸腺瘤死亡患者17例,复发转移患者5例。总体上看,胸腺瘤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4%、88.7%、88.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9%、91.5%、9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分型、临床症状、Masaoka-Koga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手术与否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临床症状、年龄、治疗方式和手术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小(P=0.018)、无临床症状(P=0.039)以及手术治疗(P=0.004)患者总生存率较高;手术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较高(P=0.002)。结论 年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是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4.
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1994年1月~1996年4月用侧脑室穿刺术治疗12例原发性脑室出血病人,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9~72岁。均突然起病,并经CT证实,全脑室出血7例,出血量70~160(平均94)mL,部分脑室出血5例,出血量5~20(平均13)mL。并以1988年8月~1993年12月间30例同样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年龄及出血量经统计学检查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全部行侧脑室穿刺术,2例选择左侧脑室前角,10例选择右侧脑室前角,并行脑室引流术,每日向引流管内注入1万单位尿激酶,注入后引流管关闭6小时后才开放,平均引流4~5天,对照组用脱水剂降颅压。结果:治疗组中有1例因再出…  相似文献   
95.
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对2005年湖南省南县八百弓乡新尚村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进行了疫情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内容与方法一、病情监测10~11月份,对6岁以上的全部常住居民采用血清学(IHA)进行筛查,阳性者以Kato-Katz法  相似文献   
96.
腐植酸与硒作用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表明,大骨节病区的环境特点是低硒高腐植酸。通过病区改水防治实验,收到良好效果。但腐植酸对硒作用机理,至今国内文献报道很少。在探索大骨节病病因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必要的。本文用红外光谱法作定性研究,以进一步提供病因线索。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CT扫描在叶间胸膜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2013年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叶间胸膜转移瘤患者12例,均采用螺旋CT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患者CT扫描表现为叶间胸膜不规则增厚及沿叶间胸膜走行、呈串珠样或簇状排列的多发结节。伴胸腔积液10例(占83.3%),其中两侧8例,左、右单侧各1例;除1例以胸膜转移瘤为主外,余均伴肺内多发转移、其他位置胸膜广泛性转移瘤。结节8~26个,平均(17.0±1.7)个;且结节类型以混合型为主。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叶间胸膜转移瘤形态大小、结节个数、结节类型及有无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6月—2015年1月资料完整的402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入院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及RDW;根据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3组:〈10分组(A组)、10~20分组(B组)、〉20分组(C组),比较3组患者的RDW水平和病死率;评价RDW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n=306)和存活组(n=96),比较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RDW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RDW在危重病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结果 B与A组比较,RDW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RDW较A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A、B、C 3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8.7%、16.7%和34.6%,C组病死率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增加,RDW增加,病死率增加,APACHEⅡ评分与RDW呈正相关(r=0.69,P〈0.01)。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入院时红RDW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水平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801;APACHE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值为0.724(P〈0.01)。结论 RDW水平可能是预测危重患者转归较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以鉴别峡部消融线是完全阻滞还是存在缓慢传导,以降低典型心房扑动(简称房扑)消融后的复发率。方法前瞻性研究30例典型房扑患者消融后峡部的传导,放置20极Halo电极,使最远端的两对电极靠近阻滞线,分别起搏这两对电极并在消融线上标测局部双电位或多电位,我们假设局部电位的初始成分和终末成分分别代表消融线两侧的激动,当起搏部位由离消融线较近的电极对转为较远电极对起搏时,刺激信号到局部电位初始电位成分的时间将会延迟,而刺激信号到局部电位终末成分的时间变化取决于阻滞线是否完整。终末电位提前或不变提示完全阻滞,终末电位延迟提示阻滞线上有传导缝隙。结果用传统判断峡部阻滞的方法做参照标准,选取位点进行差异性起搏共54次,峡部完全阻滞前18次,峡部完全阻滞后36次。当起搏部位转为较远电极对时,初始电位均延迟,平均18±9ms,峡部不全阻滞时,终末电位延迟13±7ms,峡部完全阻滞后,终末电位提前12±8ms。差异性起搏对预测峡部完全阻滞的灵敏度达100%,特异度达88.9%。结论差异性起搏可准确鉴别峡部形成完全阻滞还是存在缓慢传导。  相似文献   
100.
对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行左房线性消融,采用CARTO系统行左房三维电解剖标测的同时行食管解剖重建。结果:在左房解剖模式图左房后壁上清晰显示食管的走行及和心房的相对位置,在此指导下,设计环形消融径线时可尽量避开食管的位置,术中和术后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三维重建法有利于预防心房颤动消融术引起的心房食管瘘形成,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